《事林广记》部分校勘浅谈

时间:2022-08-17 04:23:18

作者简介:王建霞,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摘 要:日用类书籍《事林广记》在流传过程中出现很多版本,不同版本由于当时生活所需,增加了很多具有时代性的内容。笔者通过收集,找到《事林广记》的五个版本,并进行了对校工作。本文主要整理出部分校勘内容,以便更好研究相应内容。

关键词:事林广记;校勘;研究

《事林广记》成书于宋元时期,南宋末年建州崇安人陈元靓撰,是一部日用百科全书型的中国古代民间类书。现今能见到的有五种版本:和刻本(影印本,日本元禄十二年翻刻泰定本)、椿庄书院本(续修四库影印本)、元至顺间西园精舍本(书影)、积诚堂本(1999年中华书局影印本)、明钞本(残本)等。

本文主要就《事林广记》中部分集的校勘进行整理和分析。由于明钞本是残本,所以关于己集、庚集、丁集(以和刻本中的类属列出)的本子有:和刻本、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现将这四个本子中涉及的异同列于下。

相同之处:四个本子关于生活内容范围都涉及很广,其中己集是关于道教、佛教、修养身心等的内容。庚集是关于农桑、立身、治家以及译语等内容。丁集是关于经书诸子、诸史、蒙学、勤学快捷方式以及关于文字反切、讹误、奇字、草体、篆书等内容。

不同之处:

一、编目、内容方面。

首先,在编目上和刻本是以天干分为十集。己集、庚集、丁集等内容的分类与其它三个本子有区别。

比如:1,己集1)道教和佛教等内容。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中道教类在佛(禅)教类之前,而积诚堂本中顺序颠倒。2)卷八归在“藏经名相”中的内容其它三个本子中归在了“禅机名数”中且排序也有所不同。

2,庚集1)卷四中“训蒙八规”的内容,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中将其列在“幼学类”中。2)庚集的内容在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三本中分属不同类中,“农桑类”与“幼学类”分属不同集下。

3,丁集1)卷三“速成楷模”内容在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列在“幼学类”下。2)卷十“蒙古篆字”内容西园精舍本中缺。椿庄书院本、积诚堂本有,列在“文艺类”下。

其次,内容方面。在内容安排上,这几个本子应该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但相较下来,西园精舍本和积诚堂本中包含的内容又是比较详细的。

还有,插图。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的插图要比和刻本丰富。比如丁集中卷三中有些插图在三本都有但有差距。比如:“叉手法”一条在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中都附有“习叉手图”,如下:

二、印刷方面。

印刷版式上由于所见版本皆为影印本、图像,未见纸质本,未敢妄下结论。从所见影印本、图像来看:西园精舍本的印刷比较好;椿庄书院本比较模糊;积诚堂本中等,有部分不清。

三、反映社会生活方面。

《事林广记》一部日用百科全书型的民间类书,它所包含的内容涉及当时生活各方面。己集、庚集、丁集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如下:

己集:1,修养身心方面。2,部分药材服用方法。3,道教,佛教的各种知识,包括各代祖先、戒律规范等等。

庚集:1,农桑方面内容。2,生活中治家训戒种种。3,畜牧知识。4,立身箴诲。5,做官注意事项等。6,日常事物的绮谈。7,日常事物的蒙古译语。

丁集:1,经书,诸子文集,诸史等书籍介绍。2,蒙学知识,教授儿童如何读书、写字、看史、作诗赋策略等内容。3,琴棋书画的内容。4,如何勤学的内容。5,文字反切、正讹、奇字等,还有部分草书、篆书内容。

由上可知:以上三集所写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多方面:医药知识;养生知识;道教、佛教知识;农业知识,包括农桑畜牧等;经典书籍的知识;做官的知识;琴棋书画等知识;还涉及到教育方面知识,包括儿童蒙学知识和勤学路径的知识;还有文字方面的专项知识等。要特别说明的是书中还包括关于日常事物的蒙古译语,这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两语互相交流的一些情况。

四、语言方面。

首先,文字方面。四个本子在用字上,西园精舍本多用简体字。

比如:己集卷五:“太子於菩提中成上道”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作“无”,“”作“号”。卷一:“故曰守”椿庄书院本、积诚堂本与此同。西园精舍本“”作“灵”。

庚集:卷三“若用打泥”椿庄书院本无此内容。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作“实”。卷四中“祀有”椿庄书院本与此同。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作“礼”。

丁集:卷一“周”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中“”作“礼”。卷三:“亦留少,不得改”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作“须”,“留”作“留”。“”皆作“尽”。

由上看出当时社会中繁简字同时并存,有时可以混用。当然,简体字的便捷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显现,数量也随之增加。

其次,词汇方面。有些名词叫法不同。如:己集:卷三“夜食莫教足”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夜食”作“晚饭”。同样是晚上吃的饭,叫法却不同。庚集:卷五“治家规训”椿庄书院本、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规训”作“法度”。同为约束条例名称却不同。丁集:卷四“十我弱取和”椿庄书院本无。西园精舍本、积诚堂本“我弱”作“势孤”,两词虽不同但都表示势单力薄。

综上可知:《事林广记》由于它民间日用的性质,使得其版本流传过程经过后人增广和删改,使其更适合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文中分析的几方面内容看,《事林广记》中还包含了大量语言学知识,从中可发现语言变化的一些特点;还可根据对社会生活方面的不同描写来进行民俗学方面的研究;大量的插图引导我们去探讨图画在书籍中的史学价值。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蒙古师范大学 2013 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事林广记》(和刻本与椿庄书院本)部分篇目(乙、丙、辛、壬、癸)校勘(CXJJS13017)。

参考文献:

[1] (元)陈元靓.事林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99

[2] (元)陈元靓.事林广记[M].《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 (元)陈元靓.事林广记[M].《和刻本类书集成》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 (元)陈元靓.事林广记[M].《中华再造善本》影印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5] (元)陈元靓.事林广记[M].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题《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存《外集》二卷,《别集》二卷。

上一篇:从《溪山琴况》浅析音乐与人 下一篇:莫扎特的歌剧选段《你们可知道》的音乐特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