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效参与,巧妙“给力”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24 05:07:10

教师有效参与,巧妙“给力”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2-0284-01

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教师的“给力”无疑是一节语文课精彩生成的最好保障。那么,在课堂的满目云山中,语文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给力”,才能达到“蓬瀛花月翠生烟”的盎然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巧设问题,启迪思维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努力实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而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则是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开放而有活力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学《社戏》一文,对文中几个小伙伴人物形象分析环节,可以这样设问:“如果你到平桥村,你最愿意和谁交朋友?为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争相发言。这样的设问方式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哪个初一的学生不愿意交朋友呢?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和文本进行交流,对其中的人和事会产生喜厌、爱憎等情感。这样的问题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在教学船上偶遇于勒情节后,可这样提问:“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这样的问题能抓住课本中耐人寻味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带入创新之门,我们的课堂也就既开放而又有活力了!

二、幽默语言,激发兴趣

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活跃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一个好的语文课应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语文教师最应该用幽默的语言艺术来“给力”语文课堂。幽默的语文课,如同山水画,意味悠长。幽默的语文课,情感交融,轻松自在。幽默的语文课,师生融洽,兴趣盎然。幽默的语文教师,充满着自信与关爱。幽默的语文教师,语言诙谐,学生乐于亲近,“亲其师,信其道”。

一个夏日的早晨,窗口飞进几只蝴蝶。那几只色彩斑斓的蝶儿在教室里翩翩起舞,久而不去,学生为之哗然。如果这时我呵斥同学们,令其保持安静,很显然破坏了他们的雅兴,干脆就笑着问:“你们谁知道蝶儿为什么不愿意离去?”学生默然。我故做低声说:“因为蝶恋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蝶儿才如此依恋你们。”学生哄堂大笑,并且很快将注意力收回,集中到学习上。一位教师发现作文中好几篇是抄的,联系社会上的打假,讲评道:“现在假货泛滥成灾,无处不在,就连我们作文中也出了不少假文章,今天,我们对它来一个曝光,以儆效尤。”教师读完之后,说:“你们大概都想知道本文作者姓甚名谁吧,好,为了表示我们的打假决心,我现在就把他的名字点一点,他性抄,男性,故称抄先生,这样的‘抄先生’并非个别,‘抄小姐’也有,希望这些先生、小姐立即停止造假,去掉懒字,开动脑筋,用自己的勤奋创造出一流的名牌产品来。”学生会心大笑,如此风趣幽默的语言,学生愿意听,老师的批评建议也就自然乐意接受!

三、感情朗读,升华共鸣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学作品,在课堂上都要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散文、诗歌甚至可以用来进行集体朗诵,这就需要进行朗读设计。集体演读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一齐参加的群情激动、撼动心灵的朗读活动,这种活动类似于文艺节目中的“诗歌朗诵”,非常有凝聚力,非常有震撼力,非常有语文的味道。这样的朗读活动若安排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尾声,以优美的气韵形成教学高潮,将给人留下深刻的美感和久远的回味。

下面就是一个由师生共同演绎而产生的《星星变奏曲》的群情飞扬的集体演读实例:

(女领)星星变奏曲

江河

(男领)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师领)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心头

(女合)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众合)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

――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在这样的一段集体演读中,因为拥有语文教师的积极介入,激情“给力”,使得气氛活跃,场景动人,有着优美的意境,传达出美好的希望,表 现出诗意的世界。既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与情感共鸣,又让教师得到美的提升,语文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四、同写作文,亲身示范

作文教学一直是让很多老师迷惑的、甚至是苦恼的,有人说:“作文无定法,它是随性的。”我觉得不然,作文教学最需的就是教师的“给力”,教师若能在形式方法或措词造句上多多指点,甚至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中,多做示范,多多“给力”,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那么学生作文也就轻松自如了。

记得一次观摩一位语文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他要求学生进行环境描写的写作训练,在讲清楚了什么叫描写之后,让学生写一写有关身边的环境,有一生是这样写的:天空是蓝色的,鸟儿飞来飞去,远方的山模糊不清,绿色的田野散发着好闻的香味。这是描写,然而过于概括,缺乏具体细腻。于是这位老师抓住时机当堂“下水”,他是这样写的:天空是孩子们画中的那种天空,彻头彻尾的深蓝色。绵延的山峦看上去就像电视里那种背上长了“锯齿”的恐龙脊背一样,青翠的田野散发着阵阵新刈的苜蓿草的清香。他把自己的下水作文写在电脑上,再让学生比较,学生心领神会,明白了描写的具体细腻性。我觉得这位老师的“给力”,确确实实秀了一把,比苦口婆心反反复复讲什么叫做描写的效率要来得迅捷。笔者也经常将自己曾经写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印给学生看,偶尔与学生同堂同题写作文,在评讲作文时,将自己写作的切身感受与学生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是热闹的冷漠者,活跃的麻木者,而是装着生命的热情者。语文教师的心中更应该装着跳动的生命与真切的感受,装着人与人平等交流的希望,装着不怕被排斥的精神追求。我们恰到好处的“给力”,将让个体的生命得到更新,学生的生命获得发展,语文课堂的生命走向“蓬瀛花月翠生烟”的盎然!

上一篇:为语文课堂冲调良方 下一篇:传统点心 岁月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