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中“流尘界”的探讨

时间:2022-10-24 04:39:01

关于哲学中“流尘界”的探讨

【摘要】 我从“融合思维”的视角来思考宇宙学与哲学的关系。“流尘界”即“流尘宇宙”,是流尘的我界;我界的流尘,这是我的宇宙观。“流尘界”要求既要从整体的视野里去把握又要从局部的分析去定格。对于整体的宇宙我把它“象化”概括为“流”;针对宇宙的局部我称之为“尘”。“流尘界”便是我对整个宇宙的诠释,流魂寓尘,尘映流魂;流尘全息,无流无尘。人类的出现成为宇宙中的一个“质的界定”,在“流尘宇宙”中人类的历史只是其中的一条线段而已。从“流尘宇宙”到“线段宇宙”序列变化的本质是“人的宇宙”的诞生,“线段人生”与“线段哲学”也由此而对应着、变迁着、拓展着与创造着。“线段宇宙”向两边的延伸就形成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向前是考古历史;向后是畅想未来。“流尘界”、“线段界”、“人界”与“哲学界”就是这样彼此演绎的逻辑关系,也是我探讨“流尘界”的目的。

【关键词】 流;尘;流尘界;人界;哲学界。

我从“融合思维”的视角来思考宇宙学与哲学的关系。希望通过对宇宙学的解读找到它与哲学的因果逻辑,目的是让哲学不再是漂浮不定的幻觉而是可以触摸的现实人的生活。哲学既然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那么就回到生活本身,从我的真实的感受中去寻找与回答宇宙是什么。

童年是天真无邪的,清纯无染;道心无尘。宇宙是冬季的厨房中看尘埃在光束里自由的飘荡;是美丽的白雪在太阳光下去了何方?是蒲公英带着我的好奇上了天堂;是游泳后上的汗毛在夏风中离开肌肤瞬间的挠痒;是与伙伴“打土仗”时尘土飞扬的笑声;是夕阳西下时太阳留在山后的捉迷藏;是芦苇丛中静听小溪的诉说;是月朗星稀的夜空中对织女一往情深的牛郎;是皎洁的月宫中飘逸的桂花清香;是恋爱的佳人把羞涩的脸庞遮挡;是对高山大海的执着;是对无垠原野的向往……。

我问宇宙:你到底是什么模样?使我对你不断的遐想。你有多么的广大?万物都在你的胸中潜藏。万物又是如何井然有序、个性成长?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驾驶它们自律自强?是黑洞?是九重天?是木火土金水?是真主?是神灵?是三界?是河图洛书?是我心?是拈花一笑还是天圆地方?……

问我:宇宙是什么?古往今来的圣贤是如何的思考?我从中能获得怎样的启示?使之转化为我的思想。孔子有“天何言哉”;老子有“道法自然”;《圣经》有神的创造;达摩有“三界”与自识心性的“空空”篇章……将其整合、滤过万象,我能得出什么结论?一切皆流,无物不往。尘者流痕;流者尘象。

“融合思维”要求在对宇宙学的探讨中,既要从整体的视野里去把握又要从局部的分析去定格。对于整体的宇宙我把它“象化”概括为“流”;针对宇宙的局部我称之为“尘”。“流尘界”便是我对整个宇宙的诠释,流魂寓尘,尘映流魂;流尘全息,无流无尘。“流尘界”即“流尘宇宙”,是流尘的我界;我界的流尘,这是我的宇宙观。

“流”是宇宙的主宰。“流”是对整体宇宙的“象化”,“流”的本质是“生”。是创生;是自生、原生、生生之生、自律、自强、自化与生它。“流”是绝对的、混沦的、动态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流”是宇宙的“生命之核”;是驾驶宇宙的最高境界;是演绎一切“尘”的法则;是人格化的生命与神格化的全能的一体;是宇宙浓缩的化心成空、空之有空的无界之界;是唯有用“一心宇宙”描述的诗意的理性;理性的诗意。

“流”既是生活之中的有形流象更是意识世界中的“无流之流”。它是“形而上”的“意流”、“动流”、“神流”、“想象流”与“创造流”,它将一切“尘流”囊括其中又超越于一切“尘流”之上。你可以从《易经》的阴阳之流;“道”之流;《圣经》中神的“灵流”;《古兰经》中“万物非主唯有真主”之流;达摩的“三界”之流;西方哲学中的矛盾之流……中悟出“流”的真谛,但“流尘界”的“流”是融合之流;切换之流。它是又不是、不是却是的“流”;它是崇尚个性、拒绝单一、反对偏面、相行不悖、和而不同、包容共处的“流”。一句话将其概括为:融合的、切换的、流尘的、无界的、想象的、创造的“我流”。

“尘”是流的尘。“尘”是“流”的具体化、痕迹化、部分化、凝固化、定格化、积淀化。从人的肉眼看到的“尘”;通过显微镜窥见到的“尘”到“宇宙眼”(法眼、神眼、灵眼……)的切换,地球、太阳、月亮、银河系……都是“尘”。“尘”是“流”的内容;“流”是“尘”的母亲。单一的个性之尘表现的只是“流”的一点而已,众多的个性之尘映射出“流”的部分。无所不能的“流”与无限众多的“尘”是对应的、一致的、彼此互化的。人类无论是从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哲学还是从宗教、神学、诗歌等学科对宇宙的认识都是显得那么的渺小与微不足道,然而正是人的能动的、创造的、自由自觉的、探索精神使得“尘”逐渐的开显于人。

尘映流魂,流魂寓尘;借尘达流,由流观尘。易曰:“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阴阳莫大乎日月”。在这里理解为:天地是最大的“尘”;四季的变化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大的“尘之流”;决定“流”的是阴阳之性就是我们看到的日月。万物之性即“尘性”,它源于阴阳流性的瞬间写真与造化。透过“尘”去把握“流”是从具体上升到普遍的归纳之法;由“流”及“尘”是从普遍下推至具体的演绎逻辑。

人类的出现成为宇宙中的一个“质的界定”,它打破了宇宙中自然流变的宁静,意识的渗透使得原有的自然之性里多了一份人性的“神力”。物性与人性的交织、互置让彼此变得不再单一而是双重多性,在“流尘宇宙”中人类的历史只是其中的一条线段,我称人类的历史为“线段宇宙”。从“流尘宇宙”到“线段宇宙”序列变化的本质是“人的宇宙”的诞生,“人的宇宙”即“人界”。“线段宇宙”向两边的延伸就形成了过去、现在与未来,向前是考古历史;向后是畅想未来。

在“线段宇宙”中整个人类的人生轨迹我称之为“线段人生”,哲学始于“人界”,它是觉醒的人用“人的眼光”看待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关系的思考。既不是没有人的纯自然的荒芜也不是离开人的生活的那种飘渺,更不是哲学是对“整个世界”的看法的误导。

从“流尘界”到“线段宇宙”、“人的宇宙”、“线段人生”再到对哲学的界定,其目的就是让哲学有家可归;有法可依;有路可循。哲学是什么?问我的理论就是哲学,这是我的哲学观。让哲学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回到我的状态里,从“今”这条线段为始点向前后两段延伸,无论是探究过去还是畅想未来,“人”是它终极不变的关怀。人因为关爱自己而爱人所生活的自然世界,爱自己的过去与未来。因此,“今”是哲学的始点同时又是哲学的终点,从这层意义上我把哲学称之为“线段哲学”。

哲学由“今”而始;因“我”而生,然后去延伸、类推与联想,与乾坤同步;和日月共明;同宇宙一心。“流尘界”即“我界”;“我界”=“流尘界”。我是浓缩的、全息的、典型的“流尘界”的化身;“流尘界”是我的“精神生命”的彰显与拓展。“流”“我”虽二,生命是一。“流尘界”与“哲学界”也由此而对应着、变迁着、一致着与创造着,哲学的渊源与流变;被生与自生不再是迷雾重重而是清晰可见的佳人的瞳孔。“流尘界”、“线段界”、“人界”与“哲学界”就是这样彼此演绎的逻辑关系,这也是我创造与探讨“流尘界”的目的所在。

作者简介: 高向阳.1970.10.1。男,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北高庄村眼科医院。医生,大专。研究方向:中西方哲学融合的问题与中西医融合的问题,发表过的哲学论文有:“易平思维”、“一笔双色”、“双镜医学”、“Y=0G”、“一语象格”与“墨色人性”。

参考文献

[1] 《周易全解》金景芳、吕绍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第1版。

[2] 《回归原创之思》王树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3] 《高清海哲学文存》【1~6卷】高清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4] 《华章》.《华章》杂志社.高向阳2013年6月第14页。

[5] 《科学中国人》.《科学中国人》杂志社.高向阳.2016年1月(中)第107~109页。

上一篇:发挥统计职能做好环首都潮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 下一篇:帕切贝尔的管风琴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