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提升视角下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时间:2022-10-24 03:04:25

基于德育提升视角下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摘 要:高校宿舍作为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基本单位,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深刻的影响,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北京科技大学以宿舍为载体,积极挖掘宿舍文化建设在推动德育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构建和谐的宿舍文化和促进德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文化;德育教育

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起主导作用。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宿舍文化作为家庭文化、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互交融的缩影,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已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选择。

一、高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现,加之大学时期又是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完善的最重要时期,一些大学生由于受到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受到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道德水平和行为出现了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不相符的现象。在当前教育改革和社会开放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德育逐渐走向知识化、思维化的知性德育

知性德育主要表现在对学生道德自主性的尊重、对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这种德育教育模式重解决认知问题,轻解决行为问题,重视教育形式而忽视教育内容,割裂了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完整性,在虚构的“道德应用题”中进行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2.大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有待提升

经济体制的转型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认同竞争、期望创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强烈的效益意识等,另外网络的普及在给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正在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导致许多学生对德育教育不以为然,甚至强烈反感,这无疑增加了德育教育的难度。

3.学生道德形成过程中存在矛盾

一方面,社会责任感与大学生个人利益和前途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责任感人皆有之,但是在各种利益面前,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物质诱惑而放弃社会责任感,这在就业选择方面尤为突出,不少在校大学生多会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边远地区很少有人会考虑。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大多是正面教育,而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消极腐败现象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理论和现实的巨大反差给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二、高校宿舍文化的构成形式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因此,宿舍文化的建设就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一般说来,宿舍文化的构成可分为三种:

1.宿舍物质文化。它是指宿舍的环境文化,包括宿舍的整体布局,比如宿舍内的各种生活用品、家具物品、设备设施等的摆放和安置习惯。宿舍的物质文化并不只是简单的实体存在,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宿舍成员的审美情趣和意向,体现着宿舍文化的外在美,是宿舍其他形态的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宿舍精神文化。它是指宿舍成员的精神面貌、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形态,包括认知方式、沟通能力、创造能力、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它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关键。

3.宿舍行为文化。它是指宿舍成员在日常学习、生活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调控这些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它通过学校对宿舍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实施,以强制或非强制的方式维系着文化价值的认同,约束和规范着每个宿舍成员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宿舍行为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使宿舍成员进行自我行为教育,是高校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宿舍管理的必然要求。

三、以宿舍文化建设为载体推动德育教育

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公寓积极与学校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不断建立健全宿舍文化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楼宇管理员、辅导员、学生干部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群策群力,齐抓共建,开拓宿舍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1.建立、健全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学生公寓始终树立“以服务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的工作思路,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工作宗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订并执行了包括《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标准》等在内的《学生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及服务手册》。

2.完善公寓管理体系,强化职能部门主导作用

坚持“统筹协调、多方参与、明确分工、各司其责”的原则,强化校级公寓管理委员会的建设,加强学生工作、后勤、保卫、教学、宣传等部门在公寓管委会工作的配合和协作,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为突出学生公寓的育人作用,公寓管委会主任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后勤部门的校领导担任。为保证学生公寓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公寓管委会办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由后勤部门负责人担任,其他负责人由学生工作、保卫等部门负责人担任。公寓管委会及其办事机构定期召开会议,沟通情况,研究处理学生公寓中与学生教育、管理有关的工作,同时将学生在公寓期间的思想政治状况、日常行为表现纳入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评价、奖助学金发放、先进集体个人评选中。

3.建立学生自治组织,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积极性

学生自治组织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开展活动的平台和载体,是衍生于学生群体中的非正式组织。学生自治组织以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将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在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学生公寓管委会及其办事机构针对学生自治组织的特点,积极指导学生建立了学生公寓管理自律委员会,使他们承担起组织学生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任。

4.充实公寓管理力量,锻炼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积极吸收学生参与到公寓管理、服务工作队伍中。在现有后勤服务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基础上,建立学生干部队伍,形成“三架马车”共同参与公寓管理、服务的新局面。尝试在每个学生公寓设立学生楼长,每个楼层设立学生层长,每个宿舍设立学生宿舍长,建立“学生楼长―学生层长―宿舍长”学生自我服务新体系。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

上一篇:浅谈大学生创新教育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