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野牛沟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时间:2022-10-24 02:54:39

青海省格尔木市野牛沟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摘要】格尔木市野牛沟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中,矿化体均赋存在早侏罗世肉红色钾长花岗岩岩体中的破碎蚀变带中,通过对矿床的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物探异常特征、化探异常特征等综合分析,可知该矿床是以铅锌铜为主构造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关键词:祁漫塔格成矿带地质特征 构造热液型 青海格尔木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标识码: A

格尔木市野牛沟多金属矿床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中西部位,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91°46′00″,北纬36°54′00″。近两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在矿区进行了地、物、化等勘查工作,现有必要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矿区的找矿潜力,以便拓宽思路,为更好的开展下一步找矿工作。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东昆仑祁漫塔格成矿带是青海省最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远景区,也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示范区之一。目前,在该区已发现有四角羊-牛苦头、虎头崖、野马泉、肯德可克、尕林格和它温查汉等一批大中型铁多金属矿床【1】。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属柴达木南缘地层分区。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Pt1j)、中元古界蓟县纪狼牙山组(Jxl);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OT);上泥盆统牦牛山组(D3m);下石炭统大干沟组(C1dg)、上石炭统缔敖苏组(C2d);下中二叠统打柴沟组(P1-2dc);上三叠统鄂拉山组(T3e);新近系油沙山组(N2y);第四系(Q)。其中,中元古界蓟县纪狼牙山组(Jxl)、寒武-奥陶系滩间山群(∈OT)和石炭系是区域主要赋矿地层。

区域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断裂构造主要为NW向、EW向和NE向,NW断裂构造是区内的主干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岩浆岩的空间分布。ES向构造属局部构造,对热液矿床有明显的控制意义。区内褶皱构造具有褶皱推覆体特征,以轴向为东西向的背、向斜构造为主,有楚鲁套海高勒背斜、狼牙山向斜和肯德可克向斜。(图1)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从元古代到中生代岩浆活动都有不同程度地保留,尤其是华力西期 - 印支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 。其中侵入岩出露面积约占本区总面积 25% 左右。区内侵入活动可分为新元古代、泥盆纪、二叠纪和三叠纪四个时期以二叠纪和三叠纪侵入活动最强烈。另外,区内变质岩分布较广,由于变质作用多次叠加,使岩石类型比较复杂。

区域内1:1000000航磁异常呈北西西向带状分布,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正负异常的绝对值均在120nT左右。区域内经1:20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构造带上圈出多处以Cu、Pb、Zn、Sn、Au、Sb、W元素为主的多种元素综合异常。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的下岩组(Pt1b)、上泥盆统牦牛山组火山岩段(D3m2)及小面积的第四系(Q)。

2.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由近东西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成,区内所发现的铜矿化均分布在近东西向断裂带两侧,铅锌矿化体直接发育于近东西向破碎蚀变带内。因此近东西向的破碎蚀变带是主要的控矿构造。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以中酸入岩为主。华力西期侵入岩为主【2】,印支期及燕山期侵入岩次之。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上泥盆统火山岩组(D3mb)中。矿区内目前已发现的铅锌矿化体均赋存在早侏罗世肉红色钾长花岗岩岩体中的破碎蚀变带中。

2.4 地球物理特征

1:10000高精度磁法测量成果显示矿区内异常表现为北西向、北西西向波浪状、镶嵌式宽缓的正负条带状磁异常。

3、矿床地质特征

已发现的多金属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在矿带内断续或平行出露,铜矿体2条(Cu1、Cu2)、铅矿体3条(Pb1-Pb3)、锌矿体3条(Zn1-Zn3)、铅锌矿体5条(PbZn1- PbZn5)、铁锌矿体1条(FeZn1)、铁矿体1条(Fe1),共计15条矿体。矿体总体规模较小,长70-300m,最长300m左右。厚度1.04-40.76m。一般倾向5-430,倾角15-520。个别矿体南倾、倾角中等。【3】

3.1 矿体地质特征

矿体以铅、锌矿体为主,占全部矿体的73.3%。矿体形态以透镜状,断续的脉状,似层状为主,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大,具膨大缩小特点。在矿化蚀变带交叉复合部位矿体厚大。矿床平均品位Pb:0.32-1.13%之间;Zn:0.51-1.74%之间;TFe:25.54-29.73%之间;Cu:0.21-0.81%之间。(表1、表2)

表1矿体特征一览表

表2矿体特征一览表

3.2 矿石特征

矿体矿石矿物较为复杂,矿石金属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锰矿、褐铁矿、磁铁矿,闪锌矿粒度一般在1.3-0.1mm之间;方铅矿粒度一般在0.4-0.02mm之间;磁铁矿粒度一般在1.5-0.1mm之间;赤铁矿粒度一般在1.5-0.01mm之间;硬锰矿呈隐晶状、柱状、针状集合体。

脉石矿物种类较多,主要有斜长石、钾长石、绿泥石、石英、绿帘石、方解石、高岭土等矿物。

矿石的结构有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碎裂状结构、隐晶结构等。

矿石的构造有浸染状构造,似脉状构造、似网脉状构造等。

3.3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蚀变以高岭土化、碳酸盐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不同矿体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组合也有所变化,Cu1矿体围岩蚀变主要为,高岭土化、硅化,绢云母化;Fe1、FeZn1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铅锌矿体围岩蚀变主要为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

3.4物探异常特征

1:5000激电中梯测量与激电测深工作成果显示极化地质体在空间的展布形态“似透镜状”,整体倾向南西,倾角较陡,约80°左右。走向约292°左右,走向长300m仍未封闭。通过施工钻孔进一步证实了引起极化异常的地质因素是多金属矿化原因。(图2、图3)

激电测深ηs组合拟断面图

激电测深ρs组合拟断面图

3.5 化探异常特征

岩石地化剖面测量结果显示,各剖面主成矿元素Cu、Pb、Zn在局部地段都显示出尖峰跳跃的异常形态,其异常多对应于破碎蚀变带及裂隙发育部位,多以Pb、Zn元素异常为主。

4、成矿分析

从矿体、围岩蚀变、矿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综合分析,矿区内主要的成矿类型为热液型,其控矿因素主要为侵入岩和断裂构造。燕山期中酸-酸性岩浆活动和与之有关的热液活动是主要的成矿作用;各种形式的断裂构造或断裂破碎带(包括岩体接触带部位)是重要导矿、容矿、控矿因素。

(1)岩浆岩

岩浆岩是形成矿体的矿质来源。根据矿体多分布于燕山期钾长花岗岩中及其与其它岩体接触带的事实,认为矿区内金属矿产的成矿期主要集中在燕山早期,大部分和燕山期早侏罗世侵入岩钾长花岗岩有关,成矿类型主要为热液型。早侏罗世的钾长花岗岩,在岩浆上升侵位及后期热液活动过程中其热力所影响到的区域范围内的地质体的物化平衡条件将被破坏,岩浆、热液及周围所有地质体内的成矿物质、挥发组分等将发生活化、运移,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形成多期成矿流体,并形成浸染状、致密块状矿石。岩浆本身具有巨大的热源,为区内成矿提供了热力动力,使成矿元素完成重组合、再分配和迁移富集过程。岩体不仅提供了成矿物质,岩浆演化过程当中分异出的岩浆期后含矿气水溶液及热卤水,还为后期热液叠加和矿物质的叠加等提供了直接条件。

(2)构造

主干断裂是区内的主要导矿构造和控矿构造,其附近的次级断裂则是明显的导矿和储矿构造。从矿区地球化学岩石剖面所反应的情况看,接触带、构造破碎蚀变带处, Cu、Pb、Zn、Au、Ag、W、Mo等元素含量均高,特别是次一级的破碎带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空间。蚀变围岩与伴生矿体有着密切的成因和空间关系,它们均产生在构造破碎带中,目前在普查区南带已发现的矿(化)体都赋存于断裂构造形成的破碎蚀变带中,说明断裂构造是本区南带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

综上可知,该矿床是以铅锌铜为主构造热液型多金属矿床。

【文献】

张爱奎,刘光莲等.青海祁漫塔格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构造背景与成矿关系,第45卷第1期,2012

王根厚等,综合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08

毛保身,青海省格尔木市玛沁大湾铜铅锌多金属矿普查报告,2013

第一作者简介 高志友1986-,2010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在职研究生,就职于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工作

上一篇:浅谈卫生间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桥梁设计中的减隔震设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