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风水与城市设计

时间:2022-10-24 02:08:13

浅析传统风水与城市设计

摘要:在古代中国,用风水的原则来考虑城市的选址和建立已经成为一种传统。面对新一轮的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在被科技和机械力武装到牙齿的“超人”面前,在人口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这些乡土的风水“神灵”该如何自保呢?

关键词: 风水;选址;设计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 feng shui principles to consider the siting and building of the city has become a tradition. The fa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round of urbaniz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 climax,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force armed to the teeth "Superman" in front of the growing population and resource crisis era, these local feng shui "gods" how self-protection it?

Key words: feng shui; site; des

中图分类号:B99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座城市的兴起和建立总是要涉及到选址或建址的问题。为什么选择在此地而不是他地,做这种布局规划而不是另一种?即使是专门的研究者来回答这个问题也会给出多种答案和说法,比如从地形、地质、气候、水文、交通、安全等等方面考虑。

在古代中国,用风水的原则来考虑城市的选址和建立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堪天道,舆地道”。选择适中的地理位置,这些其实都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一自然哲学思想在选择居住环境上的反映。

“风水”一词来源于晋朝风水家郭璞的《葬书》,郭璞在《葬书》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而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 这就是说人的墓地周围要有树屏蔽,才能聚生气,还要有水环绕,才能保持生气,这就叫做风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风要藏,水要聚,只有“藏风得水”,生气才能旺盛。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总的来说,“风水”理论的根本,乃是以“生气”为核心,以藏风、得水位条件,以寻求一个理想的墓葬环境为着眼点,以福荫子孙为最终目的。

后世风水师们的主要工作,便是寻求能够藏风、界水,具有生气的吉地,用于安葬或是修建住房,以便发展繁衍,福荫子孙。归根结底,是希望能够做到趋吉避凶纳福。而这种心愿,古今中外都如此。当选择人与环境和谐之地居住时,城市就是安全和美丽的。

面对新一轮的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在被科技和机械力武装到牙齿的“超人”面前,在人口和资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我们不能指望这些乡土的风水“神灵”一同“城市化”,因为,它们目前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如果说我们的先人曾经成功地通过风水适应了过去五千年的多灾多难的中国环境,那么,他们显然没有经历过工业时代的诸多问题,如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交通拥堵等,因而我们不能指望先民的经验智慧能解决当代中国严峻的人地关系危机。所以也可以理解,当中国修建第一条铁路时,风水便成为最大的障碍。

本文主要从空间格局、环境设计、建筑小品三个角度分析古代城市设计,希望可以找到能够拯救城市化时代的当代“风水”。

一、空间格局

城市的选址和营造最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一个吉祥安全的地方。这个吉祥安全的评价标准,包含了对地形、水流和方位的要求。地形,多是选择马蹄形的隐蔽地形,以马蹄形的山丘为靠背,前能临水,而且要寻找最吉祥的地点——风水穴来落址(风水穴一般位于山脊当中主山峰的山脚下)。至于水,吉祥地本身必须是干燥的,但距其不远处应有曲折环抱的水流淌。方位,一般来说是向阳方向,朝南最佳。

综合以上各要素而得到的风水地的空间模式大致是:北面有蜿蜒而来的群山峻岭作靠山即镇山,南面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作朝案,左右两侧有砂山作护卫,中间堂局分明,地势宽敞,且有屈曲流水环抱,共同构成一个三面有屏障护卫、前方略显开敞的相对封闭的小环境。这样一种自然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局部小气候。基址背后的山峦(镇山)屏挡冬季北来的寒风;东西两侧的低岭缓坡(护山)则避免洪涝之灾而且还能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和植被;房屋朝南(处阳坡)便于接受充足的光照,南面有流水经过可接纳夏季凉风;三面环水可以取得方便的采运条件,便于农业、生活用水,有了污水也容易排出;而各山均要求森林茂密,这既保持了水土又调节了当地的小气候。于是,一个好的风水地便成了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良性生态循环的居住地。

至于建筑的空间构成,则采用封闭型,注意取得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使自然山川和建筑、绿化的景观取得优美的背景、烘衬、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诸效果。

二、环境设计

中国古人对环境的尊重,除了受“天人合一”和“大地有机”思想的影响之外,还受风水思想的深刻影响。在中国古代,任何家族都重视其所在村落的风水环境。清代风水著作《阳宅会心集》中说:“村乡之有树木,犹如人之有衣服,稀薄则怯寒,过厚则苦热。”说明了树木对人的重要性。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族祖山和宗祠一带的风水林的保护。常常把风水林(又称风景林)的好坏看作家族或村落兴衰的标志,以致中国的古村落周围都保留有非常茂盛的森林。风水林是家族或村落的神圣之地,任何人不得砍伐和侵犯。

风水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要求人类居住的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风水的这种整体有机自然观,不仅造就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景观的独特风格,而且得到近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思想的认同、筛选乃至升华,使风水关于“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合理关系,最终得到有效利用和科学发挥。

完整的土地意义是丰满而多重的。一是土地本身就是美。二是土地是人的栖居地,是人的家园。人总想离开土地,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土地。土地是一个活的系统,它不是一头死猪。我们现在对土地的利用,恰恰是用分肉的方式来分割这块有机的土地,而没有考虑他是有血脉的,需要用一个系统的方法和生命的伦理来对待它。再有土地是符号,是一部历史与天文的巨著,是世世代代人留下的遗产。最后土地是神,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寄托的对象。这便是我所理解的土地的伦理和价值。

中国汉民族的风水观念反映了人与土地之神的关系。几千年来风水的模式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国大地上所有的寺庙,所有的县衙,甚至都城的选址,都跟大地的血脉连在一起。风水所建立的这种土地信仰体系,与中国的祖宗崇拜一起,是农业社会超稳定结构的重要保障。在人地关系极其脆弱的今天,要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必须在中国大地上重建这种草根信仰体系。

三、建筑小品

好的风水不仅讲究围护与屏蔽,也注重利用小品来调节。中国传统风水小品各具含义。如风水亭、塔是关于领地的声明,门、牌坊、照壁可以避邪祛凶,风水林可以聚丰藏气。牌坊是重要的风水小品之一。在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面对史无前例的严峻的人地关系危机的现实,只有“反规划”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才可以实现“天地-人-神”和谐的人居理想。

“反规划”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它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关键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是对快速城市扩张的一种应对。

四.总结

风水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要求人类居住的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风水的这种整体有机自然观,不仅造就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景观的独特风格,而且得到近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思想的认同、筛选乃至升华,使风水关于“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合理关系,最终得到有效利用和科学发挥。

参考文献:

中国国家地理风水专辑,2006(01):

上一篇:水库除险加固的施工管理 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