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电子商务的媒介信用模式及其保障体系研究

时间:2022-10-24 02:04:28

企业电子商务的媒介信用模式及其保障体系研究

[摘 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诚信状况已成为社会普遍担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建立企业非重复交易情景下信用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非重复交易的信用模式――媒介信用模式,并将之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分析了这三种信用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状况,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如何建立系统的信用保障体系。

[关键词] 非重复交易 媒介信用模式 信用保障体系

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贸易形态,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据调查,截至2008年3月13日,按用户数量计算,中国已经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网络市场购物成交额达到590亿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的网购人数超过5500万。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虚假交易、假货、合同诈骗等行为屡屡发生。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调查显示:有23.5%的企业和26.34%的个人认为电子商务最让人担心的是信用问题。网上诚信已成为公众和企业普遍担忧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过程中,物质流、资金流、人力流、信息流都要以诚信为前提。经济学家认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必定是一个信用良好的市场;一个缺少诚信的市场将导致交易费用的提高,甚至中断交易链,导致经济衰退。诚信的缺失不仅对我国本已脆弱的诚信体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弱化了电子商务企业美好的发展前景,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如何构建有效的信用模式及保障体系已成为迫切任务。

一、电子商务环境中建立有效的企业非重复交易信用模式的必要性

本文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交易情景分为重复交易情景和非重复交易情景两种类型。现代博弈论认为: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参与人只关心一次性的支付;但如果博弈重复多次,参与人可能会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从而选择不同的均衡战略。因此,在重复交易情景下和非重复交易情景下企业所选择的策略(是否履行契约)是不一样的。

1.企业重复交易情景下所选择的策略――履行契约。在重复交易情景下,契约交易关系重复进行,企业违反契约,会有两种形式的损失,一种是与交易者交易关系终止所带来的未来损失;另一种是声誉贬值导致该交易者在未来与他人交易时的成本增加。因此,只要重复交易的次数足够多,企业的违约成本是很高的,交易双方为了长远利益,不会轻易地违反契约,从而形成自动可履行的契约模式,企业诚信机制依靠的是企业的自我约束,而不需要外力的参与。

2.企业在非重复交易情景下所选择的策略。在非重复交易情景下,契约关系不能在未来重复进行,那么交易双方是否违反契约条款的规定取决于缔约方的“个人计算”。设p为违反契约的收益,;q为违反契约的一方被另一方发现自己的违约行为,从而终止契约所带来的未来收益损失的贴现值。只要p>q,则缔约方就会选择违约。q值不光包括经济损失,还包括声誉资本的损失 。声誉资本的积累是以当事人过去多次的行为记录和履约历史情况如诚信情况为基础的(fama,1980),一个不好的声誉记录将导致该缔约当事人获取持续的未来交易变得十分困难。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的不对称性,网上交易进入、退出成本极低,企业能轻而易举地在短期内成功改变身份,以消除过去的坏名声或逃避不道德行为的后果。这就意味着,如果契约交易关系不能在将来重复进行,未来收益的贴现值微不足道,而且不用承担由于违约造成的声誉资本贬值的后果,那么企业的违约成本就非常低,双方选择违约的概率就非常大。

由上述可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非重复交易如果依靠自身是很容易产生失信行为的,因此引入外界力量,建立有效的信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非重复交易的信用模式

从信用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失信行为有:买方付款后不能及时得到商品,卖方卖出商品不能保证收到货款,商品质量问题,网上重复拍卖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企业的确自我约束是不够的,需要引入专业化的电子商务媒介,通过制定和实施交易规则,增加网络提供的信息可靠性并促进在线交易的满意绩效,为交易当事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本文将这种信用模式称为媒介信用模式,这种信用模式具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具体如下表:

1.第三方信用担保模式。该模式是以网站或网站的经营企业为交易各方提供担保为特征,试图通过提供这种担保来解决信用风险。这种模式要求担保人对被担保人的信用状况十分了解,因此,在实践中,这一信用模式一般只适合用于具有特定组织性的行业,且对那些交易主体具有开放特性的电子商务网站并不适用。该模式主要应用于行业内的B2B领域,如中国粮食贸易网等,它最大的优点在于,使通过网络交易的双方降低了信用风险,且在封闭性的行业组织内,担保人的可依赖度较高,其失信的风险较小。缺点是这种将网站或网站的主办单位作为一个担保机构的信用模式,也存在一个对被担保人信用的核实谈判过程,这无形中间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往往这种由单个组织或机构进行的信用核实其费用是巨大的。

2.网络中介模式。这种模式将网上交易网站作为交易中介人,以中立的身份参与到交易的全过程之中, 包括了当事人的资格认证和信用认证。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对买卖双方的同等保护,以及对于交易当事人,交易物品的普遍适应,同时它还具有手续简便的优点。如国内电子商务领域的巨头――阿里巴巴公司推出的“支付宝”,其实质也是一种信用中介。在买家确认到货前,由“支付宝”替买卖双方暂时保管货款的一种增值服务,它有助于防范欺诈。在最近国内第一份权威的网上支付统计数据。“支付宝”自2月份全面升级一个月以来,支付宝的注册商家数量达31万,最新一周淘宝网通过“支付宝”成交的金额日均达350万元,日交易1.4万笔。 “支付宝”及其所服务的“淘宝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种信用模式中,由于中介的非官方性,其对于商家的网络认证存在风险,而且,对于中介本身的信用监管缺失。

3.联合信用模式。该模式是电子商务网站通过建立交易规则,要求参与交易的当事人按预设条件在协议银行建立交易公共账户,网络计算机按预设的程序对交易资金进行管理,以确保交易在安全的状况下进行。在这种信用模式中,电子商务网站并不直接进入双方交易的过程,交易双方的信用保证是以银行的公平监督为基础的,因此,安全性也更高。。这种模式在国内已有成功应用。金银岛是全球首家B2B、B2C、C2C综合性电子商务门户。在厂家和消费者中间加入银行监管,即在交易行为开始之时,货款自动冻结,买方确认收到,货款才能解冻,这样,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维护;从商家角度来讲,如果遭遇到消费者的恶意拒付,商家可以点击锁定冻结款项,最后通过经济仲裁机构做出合理判决。金银岛建立的这种货―――款双向保全机制,使消费者和商家都成了不得不讲信用的行为主体,开创了“金银岛―金融机构―仲裁机构”三方共同缔造的信用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是明显的,要实现这种模式必须得到银行的参与,而要建立全国性的银行委托机制则不是所有的企业能够做到的。

以上几种模式各有所长,分别可以适用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不同交易类型,但要其顺利运行,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因为这些信用模式本身均是一种媒介信用模式,目前对于媒介本身的监管不足,各媒介各自为证,信用基础缺乏稳定性和权威性。而且,在市场经济中,客户信息就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全社会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之前,这些有效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只能是限于本企业系统内使用,这不仅使得信息量少、信息费用高,还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价值。

三、建立系统的信用保障体系

本文认为要使信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流动起来,同时加强对媒介本身的监管,可以建立三大系统,即信用信息收集系统、信用信息处理系统、信用信息系统,三大系统互相作用、互相支撑,形成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非重复交易情景下的媒介信用模式保障体系,如下图:

1.信用信息收集系统。信用要素必须在不同的实体间随着商流、物流、资金流一起流动起来,这样才能形成效应,真正体现信用信息的价值,从而形成一条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的信用链。要形成链,就必须有上下游实体,而信用要素要在上下游实体中顺利传播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渠道,而这个最理想的渠道就是国家商业信用数据网络平台。这个网络平台集成来自银行、工商、税务、公安、保险等机构收集有关个人、企业的信用信息,形成一个社会大信用体系,实现全国联网查询。

2.信用信息处理系统。在信用信息处理系统中,由资信评级机构分析受信者包括对信用媒介在信用关系中的履约趋势、偿债能力、信用状况、可信程度并进行公正审查和评估;对他人或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后由信用报告会机构出据独立、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

3.信用信息系统。信用信息处理系统的输出物是企业或个人的信用评价,将之通过各种方式公之于众,可以增大声誉损失的威慑力,使当事人的违约成本增大,从而有效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可加强各种社会机构如消费者协会对企业和各种媒介的监管。一个完善的信用信息体系对于信用保障体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要建立完善的信用保障体系,还需要有信用奖惩机制做支撑。对诚实守信行为或不诚实不守信行为的奖惩机制应包含以下方面:(1)完备的法律法规保障。法律法规的确立和健全(金融有关立法,非金融有关立法,失信惩罚机制)是社会信用制度及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保障。需要加快信用立法,包括银行信用、非银行信用的立法,商业信用与消费者信用行为的立法以及商业授信的立法等。(2)建立奖惩机制。赋予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实施奖惩的权力。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企业非重复交易情景下的有效信用模式为中介信用模式,它可分为不同的三种类型。要使这种信用模式顺利运行,必须要建立信用保障体系,它包括信用信息收集系统、信用信息处理系统、信用信息系统。只有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控制,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客户的风险,提升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刺激客户的交易欲望,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OL].www.sme.省略/index.htm

[3]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营管理,2002.(1)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2002

[5]张传玲:谈我国电子商务中信用体系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8,(06)

[6]王 莉:浅谈电子商务中的信用体系建设[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02)

上一篇:AJAX技术在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Multi-Agent的一对多电子商务的协商模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