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术管理

时间:2022-10-24 12:20:33

论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学术管理

摘要:新升格本科院校在学术管理中存在诸如行政权力过强导致学术管理异化、在学术管理中过度强调科研而忽视教学、评价体系过分强调量化评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转变管理观念,改革评价制度,并在高校学术管理的社会化上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升格高校;学术管理;教学管理;学术评价

学术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学术管理主要是指对学术活动和学术事务的管理,其中包括对科研、教学、学术交流、课程设置、考试和评价等多种活动的管理。[1]

一、新升格本科院校学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高校是以培养人才和发展知识为特征的学术性机构,学术以创新为根本特征,是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学术管理日益引起社会和高校领导的注意,但是就其实践层面来讲,情况并不容乐观。特别是新升格本科院校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严重。

1.高校行政权力过强致使学术管理异化。高校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基础职能,这就决定了学术性是高校的本质特征。但是,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高校需要专门的行政机构来管理内部事务,同时处理外部社会和政府的关系。高校的学术管理中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经常是二元并立的,有时甚至是冲突的。高校的本质属性决定学术民主管理的方式应该占主要位置,但是由于受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影响,高校行政部门成为学术管理的权力中心。在学术管理的实践中行政权力代替民主管理的事件屡见不鲜,领导“一言堂”成为管理的主要方式。学术活动具有自身的规律,它需要创造性的自由空间,但在追求效率和规范化为指导思想的行政管理下,学者的学术创造性难免受挫。尤其在新升格本科院校,由于办学经验不足、组织机构不健全,学术管理几乎成了行政机构的领地。

最能体现学术民主管理的机构应是高校学术委员会,而委员会成员大多是学校、学院以及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因领导倾向于用行政眼光看问题以及习以为常的行政领导手段,使得本该发挥学术民主管理作用的委员会成了行政机构的附庸。作为学术管理主体的教师在这种行政管理体制的压抑下,最常遇见的情况就是“长官意志取代学术发展规律而居于学校决策的核心,各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在学校管理中的发言权被严重削弱、甚至忽视”。[2]

2.学术管理中过度重视科研管理而忽视了教学管理。学术管理的内容是广泛的,这是由学术活动的多样性决定的。学术活动包括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学科建设、课程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招生和考试等多种活动。[2]与此相对应,学术管理至少应包括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几个方面。在实践中,学术管理常把科研作为主要管理对象,而忽视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而培养人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学完成的,教学是学术管理的重要内容。

科研职能的过度强化,使高校唯科研是重。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被严重弱化,教学成为了软指标、软任务,甚至出现了“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的现象。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过程,其效果很难量化,这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许多高校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上采取了诸多措施,也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尝试,但是教学仍然没有成为学术管理的重心。新升格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层次的突然提升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在发展目标上常常迷失自己的定位,求大求全求科研成为普遍现象。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认清教学的中心地位。忽视教学管理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甚至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3.学术管理中普遍存在重量轻质现象。学术管理的本意是提高学术水平,增加学术成果。理想的学术管理目标是学术成果量多质优。问题是能不能以牺牲质量来换取数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学术量化评价的兴起,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3]现在我国普遍实行以教师科研工作量和教学工作量为指标的评价体系。教师的数量、刊物的档次、出版的专著数量直接和教师的职称挂钩,同时也就跟经济利益挂钩;教师所拿的科研经费直接关系到岗位津贴的多寡。高校学术评价的利益导向机制必须有利于科研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由于对量化评价认识不足,使得量化评价成为学术评价的唯一标准。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使所有教师都将科研作为自己的首选。新升格本科高校由于科研资源有限,科研资源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有些教师为了拿到科研项目竟然得利用“关系”,甚至出现了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现象。很多周期长、见效慢的科研项目无人问津,急功近利的应用型项目却炙手可热,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的学术评价体系在作怪。量化指标过度强化的必然结果是“科研项目的低水平重复比比皆是,低质量的相似性发表随处可见”。[4]

二、新升格本科院校学术管理的对策分析

1.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加强学术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学术性组织的高校,其核心价值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高校的学术管理有其特殊的规律,高校学术管理应该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为两个基本点。人才培养有其周期性和慢效性,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不是产品加工的过程。同样,教师的科学研究也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是需要宽松自由环境的知识生产过程。这就决定了高校学术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术事务中要加强民主管理,弱化行政管理,促进学术管理模式的转变,使高校学术委员会发挥其本该发挥的作用。新升格本科院校在借鉴其他高校学术管理制度的同时,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学术管理制度,使学术管理能真正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2.改革学术评价制度,加强教学学术的地位。科学合理的高校学术评价制度是高校学术发展的保障。改变不合理的评价制度,加强教学学术评价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在评价内容上,要加强教学学术的地位,改变重视科研管理忽视教学管理的局面。教学也是一种学术,是同科研一样重要的学术。尤其是在新升格本科院校,教学主要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要把教学的评价纳入学术评价的体系当中,重视“软指标”的评价。教师不仅可以靠科研而且也可以靠教学评职称。借鉴武汉大学设立“教学型教授”岗位的做法,为在教学一线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创造公平的评价环境,这样可以激励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其次,在评价方式上,促进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对于教师的科研不仅要在结果上予以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督,在学术管理上也就是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上要有机结合。再次,在评价标准上不能整齐划一,要根据科研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内容在标准上区别对待。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不仅要包括行政部门的评价和同行评价,也要包括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

3.加快高校学术管理的社会化进程。在传统的高校学术管理中,政府是管理的权力中心,因为政府是学校办学经费、科研经费的主要提供者。随着高校自的进一步落实,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强化,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高校开始走向社会的中心。高校学术评价不能再仅依靠政府和高校这两极,作为第三方的社会机构必须承担起学术管理的责任。近期涌现的“学术打假”等事件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但是社会学术管理机构还不够完善,职责也不够明确,权威还有待树立。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在不同的地区有六个非官方非政府的高校认证机构,各专业也有自己的认证机构,比如工程学院、商学院、甚至是烹饪学校都有自己的认证机构。[5]

参考文献:

[1] 别敦荣.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45.

[2] 张兆芹,王妮.我国高校学术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6,(4):39,40.

[3] 陈建宇,石文华,李博洋.基于学术评价视角的高校学术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0.

[4] 沈红,贾永堂,郭卉,张晓明,陈廷柱.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0,(7):43.

[5] 程星.细读美国大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91-292.

上一篇:试论高校学生管理中隐性教育功能的发挥 下一篇:新疆高职院校营销组合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