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视野中的移情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23 11:36:20

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视野中的移情问题研究

摘要:西方道德情感主义通过对人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感状况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力求探寻人类情感世界的道德走向。道德情感主义重视对情感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思考,并且对道德情感主义的主要辩护依据移情问题做出了细致的解读,本文从移情的内涵出发,理清移情于道德情感的关系,结合时展语境分析移情的现实启示,实现西方道德情感的现实性转化。

关键词:西方道德情感主义,移情,启示

移情作为人类内心真实情感的心理机制,体现人类的情感本能。移情对于个人情感的展示,人际关系的把握都有很积极的影响。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现实的实践启示上进行分析,移情都有很深刻的社会价值。

一、 移情的内涵界定

对于移情这一行为的内涵界定需要从概念、产生机制和理论延伸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不同时期西方学者对于移情的作用效果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他们最终的效果都是希望提升道德情感的外化能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 移情的概念。移情产生于美学领域,是指个体在将感受投入到对客体的观察上,影响着客体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实现个体与客体的共鸣和情感的共融。但是移情这一概念涉猎到多种学科领域,归结起来主要分为三种成分:情感性成分、认知性成分、意动性成分。三种成分与道德情感的实现都是非常深刻的作用力。

(二) 移情的产生机制。移情的出发机制的多样的,但是最终产生的道德情感缺失相同的。移情的产生机制主要体现在五中的行为方式中。每一种触发的方式都可以单独的作用于道德情感,也可以经过合作共同作用在行为活动上。模拟状态、经典条件反射和直接联想是移情唤醒方式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三者同时作用就为对个人形成最基本的行为指示。相对这三种方式的作用效果,间接联想和角色就被看做是比较高级的移情唤醒方式,对于个体的行为认知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使没有具体的情景和对象,这种唤醒方式也会促使情感的内化作用,使移情行为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大大的减小。

(三) 移情的理论延伸。对于移情这一现象学科的研究有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休谟同情论、亚当斯密的情感共鸣论和哈奇森的道德感。 哈奇森提出人具有像对美一样的对善的天然情感,并宣称对情感的分析就是道德哲学的任务”。休谟将同情归类于道德情感的实现,亚当斯密则认为善恶判断、道德评价是情感的评判价值。对于移情的相关理论研究是跨学科和领域的,拥有非常广泛的研究价值。

二、 移情与道德情感的关系

移情与道德情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西方道德情感主义的问题研究过程中对于移情和道德情感有相关性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的学者就是霍夫曼,他子啊移情理论方面的研究应著有《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爱和公正的内涵》,在其论述中关注的是人们的关怀和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在五中不同的道德困境的分析当中渗透出移情与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一) 移情是道德情感内化的契机。移情对道德情感的作用体现在现实的行为表现中,作为一个行为个体有遵守和接受的原则,在没有任何实际的社会利益的影响下切身的考虑到其他行为个体的感受和利益时,这样的过程就表明了这一行为个体形成了内化的道德情感结构。移情引发了个人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说在情感的转化过程中移情为道德情感的内化提供了行为契机。移情是个人社会化的表现,移情在道德情感内化的过程中促使了人们形成关怀、正义等价值体验,将道德原则内化并且见之于行为表现。

(二)移情是道德判断的情感原则。移情的作用对象和作用的功能也体现在价值的判断行为活动,当人们在看到现实的社会表现,在心灵中就会产生情感的因素,情感形成生动的观念,然后转变为情感的自身。这是休谟在对同情的论述中表达出来的观点。移情所产生的价值判断对人们的情感形成导向。正是因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所契合和共鸣,移情的作用力才能够得到实现,在移情的作用下人们根据自身的道德判断形成情感的作用原则。

(三)移情是道德认知的有效途径。霍夫曼认为“移情反应的关键要求是心理过程的参与使一个人所产生的感受与另一个人的情境更加一致,而不是与他自己的情境更加一致”①移情当中体现的是;两种更主要的成分,一方面是认知成分,另一方面是情感成分。在移情的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具体的道德评价标准,在遇到情感问题的时候,就会自动的触发移情的作用,人们就会对道德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为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移情的现实启示

从西方道德情感主义的研究视角出发,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经验,我们不难发现,移情对于当代的情感道德研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学会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对人际交往、个人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增进情感交流,营造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移情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的丰富,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选择,快节奏的生活模式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日渐的淡薄,人们更加的追求利益的追求和忽视了人类真实情感的交流。移情作为情感展示的最重要的机制体现,对这一问题的现实性的建有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交流,从而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应在人文关怀的社会氛围,实现融洽和谐的社会生活模式。物质文明的建设需要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一致性,人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学会感恩,互帮互助,在人际关系的交往过程中实现个人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自主意识,引导道德行为的自觉发展。个人的情感道德行为虽然受到社会的现实环境的影响,但是最终是通过个人的行为将内心的情感外化为行为活动的。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评定的标准,这些都会影响人际交往的结果。想要实现与人关系的和谐首先就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于自己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在道德行为上为他人树立一个正面的积极地形象,用自身的行为来影响他人的社会行为。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自发性的道德行为的规范,以小见大,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出发实现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三) 形成道德原则,制定现实社会道德评价标准。道德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方向。道德不同于法制,他是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没有强制性的实践约束。道德是一种约束力量,也是一种行为指南。道德情感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都是起到充分的影响,而移情作为这种价值的机制能够深刻的影响到道德情感的展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需要形成系统的社会道德评价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价值标准对社会、国家、公民个人三个层次进行个高度的概括,在这一价值标准的指导下,人们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当中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创设更多的条件。(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曾晓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2][美]马丁.L.霍夫曼:《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爱和公正的内涵》[M],杨韶刚,万明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3]徐向东编《美德伦理与道德要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4][美]詹姆斯.雷切尔斯:《道德的理由》(第5版)[M],杨宗元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注解

① [美]马丁。L。霍火曼:《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爱和公正的内涵》,杨韶刚,万明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4贝。

上一篇:当代信息检索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下一篇:铜仁市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