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风险管理实践论文

时间:2022-10-23 11:25:36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实践论文

一、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关键分析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存在具有客观性。安全只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界定,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谓之安全。安全不单涉及客观状态,还涉及一种心态,即所谓“安全感”。确认某事物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需考量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而主观的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因此只要设备不对它物产生危胁,其安全状态能达到普遍可接受水平就是安全。建立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都只能是努力降低安全风险或者是提高安全的可置信度”。设备质量固有风险以及运行中动态偶发安全风险,必须通过设备检验去识别、去发现。设备检验过程本质是风险识别及评价过程。而设备检验离不开信息支持,因此建立设备档案数据库是建设重点之一。其次,对设备正确操作是设备安全运转的要求,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中心将其列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另一重点。此外,在规避管理风险方面,一是加强了监控组织机构建设,设立了特种设备维修中心;二是中心创新监管手段和模式。

二、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我校后勤集团领导审时度势,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特种设备维修中心,专职负责全校所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突出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地位,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体。中心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主要有三方面探索。

1、创新监管手段及模式,提升安全监管与服务水平(1)安全监管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传统监管模式中,对设备监管可归结为检验合格即无安全隐患,而检验不合格则以行政方式强制整改,失去了行政监管规避安全风险的主动性。在新的监管模式中,通过风险评价及现代化检验手段,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设备采取不同密度、不同强度的检测监控,将监察、检验寓于服务之中。(2)重点领域和设备监管由“静态”转为“动态”。中心请求上级质检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适时组织对重点领域、环节和设备的检测评估和监控工作。(3)安全管理由独管转为自管与他管相结合。通过短信、网站、宣传栏等增加信息透明度,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将公众监督、公众举报告与中心监管相结合。(4)管理手段由人工转为信息化管理。中心开发了《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档案、维修物资及预警辅助管理,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2、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库,为设备检验提供数据支持(1)对全部设备进行普查登记,建立设备档案中心与校内档案部门合作研究,将设备出厂质量检测报告、设备检修记录、设备故障记录等文件归档管理,建立特种设备档案数据库。该工作在2012年受到省质检局好评。(2)利用设备档案,动态调整设备风险类别和等级中心技术人员借助设备档案定期开展设备巡检“纸上谈兵”活动,并形成讨论报告,请设备厂家进行二次风险评价,最后按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后果进行分类,对风险高危害大的设备实施重点监管。

3、重视用户培训,提高用户使用设备及处置风险能力(1)将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教育融入新生教育中心按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发文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新生教育范围,开展了专题讲座、应急演练、小贴士等多种形式活动。(2)请设备厂家对中心人员开展设备检验及操作培训在设备安装之初及年检时,中心请设备厂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管理制度,严守操作规范,做好日常维护保养,认真填写记录。(3)加强应急技术研究,编制应急预案中心协同校内相关单位编制每类设备专项应急预案,不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对日常运行事故,无论大小,都严格进行调查,加强事故统计分析,发现事故规律,提高事故预防及风险控制能力。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系统,其构建要符合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客观实际和特种设备所发事故的规律,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要能付诸管理实践。本文结合单位安全管理实践,对高校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进行粗略探讨。

作者:陈道华 单位:湖北大学特种设备维修中心

上一篇: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下一篇:四步自主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