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当影响制度探讨

时间:2022-10-23 11:20:55

不正当影响制度探讨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宁夏 中卫 755000)

[摘 要]我国《合同法》对不正当影响制度的缺失,造成法律适用的困境,而司法实践中利益主体间的法律冲突需要适用该制度予以解决,在我国引进不正当影响制度有现实必要性。

[关键词]不正当影响;意思表示;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D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9-0125-01

1 提出问题

被告为一位无经验的老农夫,想帮助其子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其往来银行经理说服被告为其子透支作保,将其仅有的自住房屋抵押给银行。但其子经济状况继续恶化,于是银行要求被告出售房屋,以履行其保证及抵押所承担之债务。法庭认为农夫与其银行经理之关系为一种信托关系,银行经理依受托人应有的注意,有责任劝告该农夫听取独立的其他意见。由于该经理未能善尽职责,故不能享受协议规定的利益。所以此一保证书及抵押契据判令作废不生效力。该案例涉及了英美法律的不正当影响制度。

不正当影响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其优越的地位、意志或思想在精神或其他方面向另一方当事人施加不正当的间接压力,从而迫使对方签订合同的一种非法行为。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往往利用自己的被信任地位,或者利用对方薄弱的意志,懦弱的体质及精神上的痛楚而影响对方当事人进行自主的抉择,以致迫使对方与自己签订在自由状态下绝不会同意的合同。

2 不正当影响与我国意思表示瑕疵的比较

我国在《合同法》的制定过程中曾把不正当影响作为可撤销合同的因素之一。《合同法》建议草案第51条规定:合同一方或双方迫于第三人的压力或不适当的影响而签订的合同,受不正当影响的一方或双方可以请求撤销。当合同他方为善意时,受不正当影响的一方或双方不得请求撤销,但有权要求施加压力或不正当影响的第三人赔偿损失。后来在修改过程中被取消。有学者认为其在我国没有存在的必要性,是因为其所针对的问题意思表示的法律体系内能得到有效救济。但意思表示瑕疵不能涵盖不正当影响,两者存在诸多差异:

(1)欺诈与不正当影响。不正当影响在主观上并不要求一方当事人有恶意、故意,在客观上也不要求一方做了与事实不符的行为,更不用说陈述虚伪的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有时实施不正当影响的人陈述的可能都是事实,只是采取的手段和时间、场合不适宜,可能会影响当事人的主观判断。可见,欺诈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故意的影响另一方当事人做出瑕疵意思表示的情况。而不正当影响则是采用精神上、智力上或道义上的间接形式实施的,影响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自主,使其出现意思表示瑕疵的情况。

(2)胁迫与不正当影响。一是胁迫表现为直接的、较外露的行为,对人之意志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使当事人一方感到危险或损害发生的急迫性,产生了较强的心理压力。而不正当影响是对当事人进行不公正劝说,是一种间接的、较隐晦的行为,使当事人一方感到很难拒绝对方或认为对方的提议是最佳的,其压力程度较胁迫为轻。二是胁迫的手段一般是违法或者至少是不正当的,不正当影响则是滥用自己对他人支配关系或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关系、劝说的方式为手段,手段一般不违法。三是威胁的程度导致当事人意思自由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使当事人必须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而不正当影响发生时,方并没有认识到协议的签订对自己是不利的,因而并不是被迫签订协议。

(3)乘人之危与不正当影响。乘人之危强调一方当事人处于危难境地或急迫需要,而另一方当事人趁机提出苛刻条件,一方当事人被迫接受该苛刻条件,做出不真实意思表示,并且一方当事人因其意思表示而蒙受重大损失。而不正当影响的发生不以一方当事人处于危难境地或急迫需要为条件,而且不正当影响的发生也不强调当事人因其意思表示蒙受重大损失。

(4)显失公平与不正当影响。一是显失公平是影响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但它并不属于意思表示瑕疵制度的内容,它着眼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分配严重失衡,不考虑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健全。不正当影响则着眼于利用合同对方弱点而导致了当事人意思表示瑕疵,有时并不考虑对方是否遭受明显的不利。二是显失公平表现为利用自己的优势或利用对方的经验缺乏。但不正当影响的外观表现则主要是存在信任关系和不正当劝说等情形。显失公平主要是针对缺乏经验、缺乏判断力、交易中处于劣势和身处困境不得以订立于己不利合同的当事人,不正当影响则主要针对精神上处于劣势的一方或存信任关系的一方。

3 我国引进不正当影响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现有的意思表示瑕疵的规定和影响合同效力的原因均与不正当影响存在区别,以往的制度不能完全涵盖这一制度,所以对文章开头提到的案例以我国现存的制度去解决是得不出满意的答案的,所以应考虑引进此制度,同时我国的现状也决定了引进此制度是必要的。

(1)随着社会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各种专家涌现,而民众对他人寄予信任,因此在大众与专家之间存在一种信任关系。在专家就交易本身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时,他们在交易中往往滥用这种信任关系损害大众利益。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尤其在一些特殊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一方当事人很容易受另一方当事人的影响,而签订一个意思表示并不完全自由的协议。

(2)我国刚刚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交易行为尚待进一步规范,加之现代交易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交易手段越来越诡秘、隐蔽,有的甚至采取一些更为阴险、狡诈的手段,如向对方施加不正当影响等,从而达到交易目的,这无疑有害于市场交易秩序。

(3)我国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影响合同当事人订约地位,使当事人做出了有瑕疵意思的实际不正当情形存在。如在贷款合同关系中,有的在诉讼时效过后贷款人还让借款人签订还款协议书,如果借款人自愿也便罢了,但有些情况是借款人不知有关法律的规定,又在不能获得法律咨询的情况下,经贷款人一再催促而订约的情况。若在法律上规定了不正当影响制度,一方当事人迫于较强优势地位的对于遏制这些施加不正当影响的现象有益。

(4)我国注重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规范不健全,在弱势一方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提供全面的法律救济。而且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未对不正当影响进行规定,在立法体系上存在缺陷,在其他意思表示瑕疵之外存在立法漏洞。不正当影响制度是意思表示瑕疵制度的重要内容,规定不正当影响制度能够使意思表示瑕疵理论体系更趋完整。

参考文献:

[1]杨桢.英美契约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张文裕.英美契约上的不正当影响之启示[J].研究生法学,2004(2).

[3]汪渊智、陆娟.英美合同上的不正当影响[J].比较法研究,1996(3).

[4]何宝玉.英国合同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一篇:社会养老保险转制成本及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