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23 11:10:25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是通过笔者自己的经验与平时的交流,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38-01一、设置问题要情景化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一年级学生从无知好动的幼儿转变为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新教材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的世界。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趣味游戏都非常感兴趣,如果把教材中的知识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投其好而行之”。不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摘桃”、“小壁虎找尾巴”、“智能闯关”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的练习,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开展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运算的方法和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 如:在给学生辅导“鸡兔同笼”问题时,当讲到“鸡兔共有16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在小声嘀咕着:“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斩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开始一楞,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可见,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奠定心理基础。学生通过这样的应用题的解决,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方法,更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的合作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但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到哪些需要探究,哪些不需要探究,哪些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

如在讲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想办法自己得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仅过了大约十多分钟的摆面积单位,测量,计算等活动,发现了规律,得出了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的过程中,构建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交流中相互启迪,互相补充,诱发新的潜能。

四、学习方式的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操作活动。

重视操作活动。如在教学“大家来锻炼”时,我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校园让他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问题。教学得数是8、9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在摆和涂的过程中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悟出方法,既发展思维,又开发智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起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面对新课程,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我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一起成长。

上一篇:浅析高中语文课堂的反思性教学 下一篇:《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