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时间:2022-10-13 01:19:22

地理课堂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就地理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地理 课堂学生主体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36-01现阶段的教学大环境,给老师、学生、家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大家处在一片茫然之中,教师感觉课堂时间不够,无法传授更多、更好的知识,无法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实这一切归根结底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育的最终承受者,培养他们较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终生受益。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黄赤夹角的直接影响是什么?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③下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这样,一方面就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教材上的内容,并进行积极思考,另一方面现实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又如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可举例假如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比姐姐晚出生一小时,所以屈居老二,大家能否想办法让这位姐姐管她妹妹叫“姐姐”呢?这一问学生很感兴趣,探索讨论不断,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带着问题,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日期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授课,对于本节很浅显的知识,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其自主完成,在此基础上,学生发现问题更好,没发现的话,教师引导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自由讨论、研究问题,最终获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主要目的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的选择,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开放性的但必须经过自己思考才能有的答案,问题可以没有标准的答案,这样避免学生抄袭作业,同时逼迫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旨在培养学生自觉习惯的形成。久而久之的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容易养成了。

二、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由学生自己推选小组长,其小组的职能主要是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用奖励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比如,给每个小组积分,问题解决加分,帮助其他小组解决也加分等等,问题不解决不扣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小组积分最终反映到“平时成绩”中去。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有了上进心和荣誉感,学生的自觉学习就形成了,并且会进一步自主学习,主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的氛围最终形成了。

例如学习“陆地水”时,可以使用小组活动、主题辩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提出辩题:“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全班分两大组,学生在阅读材料、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之后,自由选择正方和反方。每方有两种角色供学生选择:辩手,主要发言。策划,搜集和制作支持本方辩手的材料。组内通过自荐和推选分配角色。课前的准备由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上课时,教师充当辩论主席,各方轮流发言,用分析、讲解、展示资料等方式试图说服对方。辩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与小结,使学生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加深理解。

三、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教师还要注意进行学法交流,对解一道题,学一段内容,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自学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参考文献 ]

[1]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华东师范出版社.

[2] 陶行知教育文集.

上一篇:调动情感因素,搞好课堂教学 下一篇:提高初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