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10-23 08:58:00

基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一般在高层建筑中,它的主体与裙房之间要设后浇带,因为两者高层相差太大,会造成沉降不均匀,所以在主体完成后再将主体与裙房之间部分的楼面浇筑混凝土, 这个部分就叫后浇带(后浇施工缝)。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本文结合多年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些技术方案;可供大家交流。

关键词: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general in high-rise buildings, its main body and the skirt building to set up between the pouring belt, because their top there are a big, can cause the uneven settlement, so in main body complete to will subject and the skirt building between the placement of floor, this part of the call of the pouring belt (post-cast construction joints). Of the pouring belt is can not only solve the settlement difference between can decrease again shrinking stress of effective measures, the applied in the project is more. This paper with many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of the 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some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and For we exchange.

Keywords: high building; Back strip;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的高层建筑施工中,根据设计结构要求,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在板(包括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后浇带的施工组织的好坏会给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甚至整体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一、模板及支撑必须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经过计算独立设置,确保受力和稳定。

后浇带一般要求混泥土浇注的间隔时间不少于60天;沉降后浇带要求高层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注混泥土,间隔时间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在这期间,后续工程还要往上施工,已施工过的后浇带两侧面的梁板结构就变成了悬挑构件,且要承受上部其他结构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单靠正常施工的模板支撑系统远远不够。因此,后浇带下及其两侧各1m范围内的模板及支撑必须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经过计算独立设置,确保受力和稳定。否则,可能会造成梁板上部裂缝或后浇带部位下挠,顶板面不平下沉等质量事故。这部分支撑尽量采用上下可调支撑,待结构混泥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逐根卸荷随即再旋紧撑牢,以避免原支撑层层满负荷往下传力,致使最下层无支撑结构受力和挠度过大的不合理情况。 

二、后浇带内钢筋应区别后浇带性质认真处理。 

后浇带按使用功能划分有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施工中要区别后浇带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处理。 

1. 温度后浇带主要是为了解决后浇带混泥土浇灌前,其两侧结构混泥土的收缩变形。因此,为了保证在这期间混泥土的自由变形,后浇带内垂直于后浇带的受力钢筋必须断开;这一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被忽视,致使后浇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断开钢筋的位置,应尽量相互交错在后浇带两侧面,以利于再连接时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为了方便施工,一般可按正常配筋穿过后浇带,施工完该层混泥土后3天内用气割将垂直于后浇带的主筋割断,断隙一般在5mm左右,待满足后浇带间隔时间后,采用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工艺把断开的钢筋再焊接起来。 

2. 沉降后浇带主要是考虑高层部分结构和裙房之间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宽度一般在0.8~1.0m。在这个区段内,两侧的结构沉降差反应到钢筋上所产生的钢筋应力和应变,相对来说不太大,不致影响到结构的沉降。因此,沉降后浇带钢筋一般可不考虑断开。但在施工中应注意,基础或地下室底板及地梁的后浇带,其下垫层混泥土不宜浇注太厚(宜减薄3cm左右),下部钢筋必须垫加厚垫块抬起,离开垫层不小于5cm,以使两侧结构能够自由沉降,且沉降后钢筋仍有足够的混泥土保护层厚度。

 

三、加强后浇带混泥土浇注前的防护处理。 

1. 对大体积混泥土后浇带,两侧混泥土浇注后,后浇带内侧混泥土应作为大体积混泥土养护防裂的重点,因为最大温差往往出现在后浇带两侧混泥土面,而两侧混泥土一旦出现裂缝,就是结构内部深层裂缝,有时会贯通整个结构面。因此,对大体积混泥土后浇带,应在带端侧面或顶面钢筋断开的合适部位预留进人孔,施工人员直接进入后浇带内支模顶撑,拆除清理和养护等。在养护期内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和岩棉被(或草苫),必要时用碘钨灯照射侧面混泥土加温,以确保大体积混泥土养护温差不超过25℃。 

2. 后浇带两侧混泥土浇注时,顶面混泥土留5~10cm宽企口。后浇带上面覆盖彩条塑料布,在企口宽度范围内用1:3水泥砂浆压缝找平,上砌120宽护堤,高120~180mm,外侧粉刷,作为钢筋保护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也为了防止杂物进入后浇带内难于清理,防止雨水或施工养护用水进入后浇带。尤其是地下室,水渗地基土会影响地基承载力等结构性能,该道防护必须认真处理。过道处应加铺6cm厚木过道板,护堤适当降低。 

3. 对地下室底板水平后浇带端头和外墙壁竖向后浇带,应砌筑240砖墙封堵,砌筑砂浆标号不小于M5.0,并用防水砂浆粉刷;地下室外壁进行防潮或防水处理。这样,一是防止雨水或施工用水进入后浇带;二是该墙可作为挡土墙,不影响基坑及时回填,有利于赶工;三是可以作为后浇带永久外模使用,减少施工环节。 

4.后浇带混泥土浇注前,要对后浇带进行清理,凿除浮石浮浆,调整钢筋等。

四、后浇带混泥土配置浇捣和养护。 

1. 后浇带内的混泥土,一般要求较两侧已浇注混泥土强度等级提高一至二级(由设计院设计确定)。一般选用无收缩或微膨胀混泥土,配合比设计应经过计算试拌试验,常用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 

上一篇:浅谈投石压浆无砂混凝土小桩在基坑工程中的应... 下一篇:某工程基坑支护和止水帷幕设计及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