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地区红缨子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3 07:33:11

桂北地区红缨子高粱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研究了桂北地区红缨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和再生高粱的高产技术,以期为红缨子高粱高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粱;红缨子;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桂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4.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055-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粮食走上了普通家庭的餐桌,高粱、红薯等特色粮食生产在桂林市全州县得到了发展,对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有积极的意义。红缨子高粱从2010年开始引进全州县种植,以订单种植的方式推广种植,目前每年种植面积在1 400 hm2左右,是目前产量最高且品质最优的常规糯高粱。红缨子高粱属糯性中秆中熟常规种,属于散穗型品种,籽粒呈红褐色,脱粒较易,抗病、抗旱能力强。该品种糯性好,玻璃质含量高,耐蒸煮、出酒率高,是最符合酿造茅台工艺要求的优质原料之一。红缨子高粱产量一般在6 000 kg/hm2左右。全州县秋播130 d左右,夏播种120 d左右。在推广种植红缨子高粱的同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该品种在桂北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育苗

红缨子高粱种植要采取育苗移栽方式,不宜直播,一是直播播种时间会推迟,二是直播因气候、操作方式、基肥施用等因素常影响出苗率。

1.1 选择苗床地

苗床地选择标准:主要选择取水便捷,土壤肥沃、无化学污染的砂壤土,地理位置一般背风向阳。撒播育苗苗床和大田比为1∶30,大田用苗床地330 m2/hm2。

1.2 整地育苗

撒播育苗是红缨子高粱种植的主要育苗方式,简单易行,省时省工。播种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具体步骤是将培肥的苗床营养土切细整平,一般用肥土15 t/hm2+优质农家肥7.5 t/hm2和适量畜禽粪水混匀。开沟做厢,厢距133.3 cm,长度以苗床地块实际为宜。将种子分厢均匀撒于厢面上,播撒时行进速度尽量慢,使其稀播。撒播后浇腐熟的清粪水,盖0.5 cm厚细土。撒播每22 m2苗床一般播种0.3~0.5 kg种子[1-2]。

1.3 苗床管理

红缨子高粱撒播后,需采取平盖薄膜的方式,做到保温保湿,以利于育苗。出苗后及时架拱盖膜,在晴好天气时适时揭膜通风,并及时匀苗,有利于壮苗移栽。移栽前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进行揭膜炼苗,追肥防病。使用适量充分腐熟的沼液或清粪水淋苗,保持适度湿润,使高粱苗生长健壮。

2 移栽大田

2.1 移栽时间

全州县红缨子高粱移栽期正值早稻移栽期,建议适时早移栽,与早稻移栽期错开。因此,在叶龄4~5叶、苗龄25 d时移栽。起苗前拔除病、弱、杂、大、优势苗,使得大田苗齐苗壮。起苗时务必带土起苗,防止伤根,移栽时选用中等苗移栽。

2.2 移栽密度和规格

红缨子高粱移栽密度为栽15万株/hm2,按照规格计算一般为5 000窝;套作密度为栽9万~12万株/hm2,按照规格计算一般为3 000~4 000窝。

2.3 移栽规格

红缨子高粱株行距24 cm×45 cm,打窝移栽,每窝2株。土壤肥力差的适当密植。套作行距83 cm,窝距20~25 cm,每窝栽2株[3-4]。

3 栽培管理

3.1 保障齐苗

红缨子高粱移栽大田后,待返青成活,及时查看苗情,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大田基本苗密度。

3.2 追肥统筹

根据红缨子高粱营养生理特点,在生育期内及时追肥,基本原则是“基肥重施、苗肥早施、穗肥稳施、粒肥巧施”。

3.2.1 重施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过磷酸钙、尿素或复合肥,基肥占整个生育期施肥量的70%~80%。基肥施用一般采用窝施或撒施方式,于移栽前施入。基肥一般施有机肥30~36 t/hm2、复合肥450~600 kg/hm2,或过磷酸钙450~600 kg/hm2、尿素150 kg/hm2。

3.2.2 适时追肥。红缨子高粱生育期需追2~3次,即提苗肥、拔节肥、孕穗肥。提苗肥:定植成活后,根据幼苗生长状况,用淡粪水对少量尿素追肥。一般施用人畜粪水15 t/hm2、尿素75~150 kg/hm2。拔节肥通常在十叶期施用,施用人畜粪水15 t/hm2、尿素300 kg/hm2。孕穗肥通常在13~14叶施用,施用人畜粪水15 t/hm2、尿素150 kg/hm2。

4 病虫害防治

红缨子高粱病虫草害防治以生态平衡为理念,以“农业防治为主,综合运用物理和生物防治,以化学防治为辅”为原则,创造利于各类病虫天敌生存的自然条件,提高红缨子高粱生态圈的生物多样性,保持小气候圈内的生态平衡,把病虫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以达到“高产、高效、优质、节能、安全”目的。红缨子高粱病害主要是茎秆部和叶类病害,包括高粱黑穗病、纹枯病、锈病、紫斑病和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是地老虎、蚜虫、粘虫、玉米螟等。

4.1 农业防治

对红缨子高粱病害,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预防为主,减轻后期病害发生程度,主要有以下措施。

4.1.1 播前措施。红缨子高粱播前需进行种子处理,一般是晒种和浸种。播种前晒种2~3 d,采取筛选、风选方式去除秕粒,浸种是采用1% 生石灰水溶液浸种消毒8~10 h,播种时用清水洗净沥干。育苗时适当稀播,培育壮苗,移栽时合理密植,以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4.1.2 播后措施。红缨子高粱栽培推广分带轮作技术,实行作物间作套种,创造有利于病虫害天敌生存的小环境,减轻病虫种群数量,降低为害程度。及时去除杂草杂株,保持大田清洁,减少病虫源基数。发现病害株,及时清理拔除。对于虫害,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清除虫源,减少或消灭虫卵和幼虫寄生地点;对于越冬地块,及早处理秸秆、穗轴,减少附着虫卵,减轻危害。

4.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害虫的趋性,采取物理方式,进行诱杀。对于螟蛾科和夜蛾科为主的成虫,一般采用合适浓度的糖醋液或杨柳枝把诱杀,对于蚜虫一般在大田挂黄板或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地下害虫如地老虎一般用糖浆诱杀,在地老虎成虫羽化期,用红糖∶醋∶水为1∶2∶2,红糖一般为1 kg,搅拌均匀配成糖醋液,放在田间,引诱其食入死亡。

4.3 化学防治

红缨子高粱化学防治措施是辅助手段。对于虫害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对水600 kg/hm2喷雾;拔节期、散籽期采用18%杀虫双水剂或科诺千胜750 g/hm2或1.5%的苏丹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600 kg/hm2喷雾,也可用杀虫双大粒剂点心。在高粱出穗弯头时,不管有无病虫都要用药1次,使用专用速灭杀丁或杀虫王,不能在晴天中午用药,以免影响高粱扬花。玉米螟用青虫菌粉15 kg/hm2+细土3 000 kg/hm2拌匀后撒入心叶。禁止在红缨子高粱作物上施用辛硫磷、乐果和氧化乐果等敏感农药,否则会导致高粱死苗或枯叶等药害[5-6]。

5 适时收获

高粱成熟度不一致,要分2次采收,保证产量最大化。第1次采收特征为高粱籽粒80%成熟,穗上中部籽粒变红,余下的20%待成熟后再收获。头季收割后要合理留桩,以近地面留1~2个节高度。收割后及时脱粒、晒干、去杂。

为保证再生季的产量,头季收获既要注意天时,也要注意方式。要抢晴砍秆,避免因雨天砍秆,导致茬头灌水,腐烂老根,降低再生率。晴天砍秆再生率可达93%左右。头季收割时砍秆速度要快,尽量降低高粱茎秆的破碎程度,以免引起腐烂,影响再生。砍秆后及时灌溉,并将头季高粱秸秆加稻草覆盖行间,减轻水分蒸发,保湿抗旱。

6 再生高粱栽培技术

红缨子高粱再生能力强,再生高粱管理好,产量比头季还高。头季高粱在4月初前播种的均可种植再生高粱。

6.1 选留壮芽

头季高粱砍秆后5~8 d,再生苗即可出齐。幼苗长出3~4叶时,应及时间掉多余苗,将弱苗和高苗拔掉,每株可留苗1~2株,保苗15万株/hm2左右。

6.2 及时定苗

头季高粱砍收后4 d,揭去秸秆和稻草等,开展中耕除草,并定苗,每株留再生苗1~2株;4~5叶时初定苗,匀苗、定苗时要按照“留壮留匀”原则。留苗12万株/hm2左右。定苗结合第2次中耕除草进行,一般在拔节初期开展,定苗数要保持头季株数。

6.3 平衡施肥

再生红缨子高粱施肥应把好阶段施肥方法,即促芽肥、发苗肥、拔节孕穗肥、穗粒肥。头季高粱砍收前5~7 d灌溉1次,施尿素112.5 kg/hm2,促芽保苗。结合第1次中耕,施复合肥300.0~337.5 kg/hm2或尿素300 kg/hm2对粪水22.5 t/hm2作发苗肥。结合第2次中耕,施复合肥225 kg/hm2或尿素225 kg/hm2对粪水450 kg/hm2作拔节孕穗肥。抽穗前1周左右,施穗粒肥尿素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对适量水。

7 参考文献

[1] 黄文平,陈琦.高粱新品种红缨子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0(4):427.

[2] 胡朝凤,刘羽,余乐军.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红缨子漂浮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8):2247-2248.

[3] 曾祥忠,孙静,涂佑能.酒用高粱红缨子制种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J].中国种业,2015(6):66-67.

[4] 袁雨晴,胡朝凤.“红缨子”高粱不同叶龄移栽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3(1):18.

[5] 杨光军.平塘县红缨子高粱春播高产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13(1):57-58.

[6] 王天聆,喻盛莲,万俊英,等.不同播种期对高粱红缨子生育和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2(6):12-13.

上一篇:玉米新品种桂单0810在贵港市种植表现及配套栽... 下一篇:马龙县旧县镇苦荞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