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解朱熹读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10-23 07:12:26

试解朱熹读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摘 要: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生搬硬套、刻意模仿、亦步亦趋,应对其进行融会贯通,把握精神实质,结合学科特点、学习环境、社会需求、自身认知结构等因素,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法,从而有力地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效果。

关键词:环境;虚心;循序渐进;熟读;体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42-01

朱熹,南宋时期最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从事教育和著作四十余年。朱熹认为“指引者,师之功也。”他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他深刻而精辟的见解,由其门人归结为“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的精神内涵对当今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仍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一、居敬持志

居敬是指读书须收敛此心。应事时,敬于应事;读书时,敬于读书。意思是说,读书时不仅要口到、眼到,关键在于要心到,心思要收敛到学习中,做到专心致志,不能心不在焉。

如何才能让学生居敬持志,坐得稳,收敛住心,尽量做到专静纯一,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其关键在于教师要能调控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一堂课的好坏,开课至关重要。对小学生来说,注意力的集中,学习兴趣的建立,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请学生大声唱歌、读古诗、讲名人名言、说笑话或是进行课前谈话等,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精力从课外吸引到课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利用辅助工具,为学生营造美的学习环境。要想学生专注于学习中,课堂就应该富有魅力,以抓住学生注意力。现代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利用音频、视频文件,给学生创造舒适优美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被我们牵着鼻子走,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专心读书。比如在《观潮》一课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媒体一边播潮来时的声像图片,一边读潮来时的课文,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正是广大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地教学方式,它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师预设的情景之中。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今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要让孩子在合作中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必须在合作学习中制定规则,强调分工合作,进行引导监督。

二、虚心涵泳

“看文字须是虚心。莫先立己意,少刻多错了。”“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一段。须如人词讼,听其说尽,然后方可决断。”朱熹的一席话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一字一句平心静气去读,不能先入为主、牵强附会,不能随意杜撰,强使书上之意合乎自己的意思。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沉下心来,品读课文,字字句句须落到实处,对文章既有整体把握又有细部解读,能静心体会作者深意,深入文本了解字句含义,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三、循序渐进

朱熹认为:“学不躐等,不可草率,徒费心力,须依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然后将全章反复绎玩味。”“读书须有次序,就二书言,读通一书,再读另一书;就一书而言,则篇章文字,首尾次第,未通乎前,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不敢志乎彼。”读书要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面的问题没搞清楚时,就不要急于学后面的内容,一个地方没理解、领会,就不要急于学别的地方的内容。读书若不循序渐进,很容易出现好高鹜远,盲目进取,落下囫囵吞枣,消化不良。

现在的学生,由于学科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往往就会求速效,急于求成,对于未理解、未领会、来不及消化吸收的知识,采取一掠而过、走马观花的方式,结果欲速则不达,基础不实,框架不牢,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四、熟读精思

朱熹曾说:“读书千遍,其意自见。”读书,的确需要读,尤其是语文学科更需要学生去读,而且是反复的读。在多读的过程中,慢慢去领会、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思想就会展现在读者的头脑中。

作为语文教师应做一个引导者,多留给学生一些读课文的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品味文章。如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若教师过多的进行讲解、分析,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可配上音乐和春光图片,让学生反复地读,对有些段落最好能要求学生背诵,这样一来,学生在读课文时结合自身经历,慢慢地融入“春”的意境之中。

教育学生读书要做到眼里看着,口里念着,心里想着,主动去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时不认真思考,仔细理解,学过的知识很快就会消失殆尽。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到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精思。

五、切己体察

朱熹提倡“读书,须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又不可助长。”“学者当以圣贤之言反求诸身,一一体察,须是晓然无疑,积日既久,当自有见。”“读者,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自身上以手自指,推究。”意思是说,对于圣人贤人的话、书上的知识,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去求证、体验、推究,才能有所收获。

朱熹提出的“切己体察”读书法,其实很接近我们现在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读书若不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或自己去亲身体验,就没法理解和运用,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的见解。也有许多学生停留于书本上的理性知识,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不重视自己动手动脑,不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成了高分低能,智商高而情商低,实践操作能力、探究创新意识非常薄弱。因此,要大力引导和支持学生去“切己体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读有所思,思有所得,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由于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朱子读书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思想受当时社会潮流的影响,不一定适合现在的教育理念,也有许多经验在我们的“教”和“学”活动中,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当然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生搬硬套、刻意模仿、亦步亦趋,应对其进行融会贯通,把握精神实质,结合学科特点、学习环境、社会需求、自身认知结构等因素,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法,从而有力地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效果。

上一篇:初中英语常用时态教学经验分析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识字的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