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的布局之妙

时间:2022-10-23 05:18:33

小小说的布局之妙

高中课本选编了一篇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1862―1910)的作品――《最后的常春藤叶》,大家都十分喜欢。大家喜欢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

我们来回顾一下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时节一片秋叶与三位艺术家的温情故事。

小说情节:

故事发生的四天的时间里,主角是年轻画家琼珊、苏艾与老画家贝尔曼。

第一天:早晨,琼珊病重,数落叶;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

第二天:琼珊不听苏艾劝慰,望叶等死;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不落的藤叶使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

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呢?这样能使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关于欧・亨利式结尾,苏联有位作家曾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短篇小说的大师们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因此,在考场上若选择写记叙文(小小说),其布局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欧・亨利式的结构又是最具艺术含金量的一款。

请看201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的成功案例:

跳 水

他终于又一次站在了这座桥上。

他用皱巴巴的手掌摸着桥上满是缺口和裂痕的栏杆,在心中这么想着。

这座桥很高,离水面至少有十米,长年累月的江风锤炼着这座旧桥,在它的身上刻下了一道道的伤疤。

桥很老,而人更老。比这座已经五十多年的桥还要大上几岁的他,再一次来到了这座桥,因为他决定,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刻,再做一次让自己无比怀念的事――跳水。

他慢慢地摸索到了桥边的缺口,步履缓慢而无力,仿佛一座随时可能倒下的老朽雕像,做着最后的挣扎。

今天的风很大,不由得让他想到了和发小一起跳水的日子。那些日子的风也很大,常常吹得桥上的他们摇摇欲倒,但他们都不以为意。“有风的日子更能划出漂亮的弧线”,这是他们公认的道理。

他继续移动着,然后从栏杆的缺口探出了头,十米的高度让他有些头晕目眩。不知不觉地,他又想起了少年之时,他第一次站在桥上也是这么头晕目眩。十米远的水面让年轻的他不自觉地打颤。“跳吧!没关系的。”水中的发小这么喊着,他咬了咬牙,再次盯住了水面,然后跳下。水花溅了一米多高,将他的发小彻底地打湿。“没关系吧?”发小问。“嘿。”他摸了摸红红的屁股,咬了咬牙答道。然后在发小促狭的笑声中,狠狠地给了他一拳。

“年轻真好。”他回过神来,继续看向了水面,盯着,盯着,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年轻,健康,有活力,和现在的他完全不同。从胸口的口袋中摸出了药和一张照片,他突然笑着将药顺着风扔了出去,落到水里,溅出一朵小小的水花。

药是医生给的,但他觉得自己不需要了。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只要自己的心还年轻,他就无所畏惧。

静静地,风再次起了,他最后看了眼自己当年从水中爬出时的照片,然后猛地跳了下去。

风吹到了最大,将他的身子拉出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在那一刻他脸上的皱纹彻底绽放,宛如夏花。“就是这样。”他想道,“人至死都是少年!”

高考阅卷专家点评说:“这是一篇微型小说,紧扣青春不朽,写得深沉凝重,动心摇情。”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看点是它欧・亨利式的结构。“比这座已经五十多年的桥还要大上几岁的他”,“笑着将药顺着风扔了出去”,“然后猛地跳了下去”。“他的身子拉出了一条漂亮的弧线”,此举乃青春不朽的最好注脚。只要有一颗年轻的心,青春就不会老,青春的精神就不会朽,曲终奏雅,疾病缠身的老人在病魔面前已经弱不禁风,寄望于药;可老人于文末的完美一跳续写的是青春华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结构之妙妙不可言。

由此观之,写作顺序的安排关系到考场作文的成功与否。一篇条理清晰的文章会让读者产生“空山新雨后”的感觉,反之,写作顺序混乱的作文带给读者的只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只有把写作顺序安排得当,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叙述才能条理清楚。写作时,我们要善于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合理地选择不同的写作顺序,达到既体现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又增强文章叙述生动性的目的。如何根据中心来确定写作的顺序呢?

一、熟练掌握记叙文的常规写作技法

写作的顺序多种多样。作为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通常按时间先后顺序和事物发展顺序来写,而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顺叙是指按事情、人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记叙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与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写作记叙文,可以先从这种方法入手,学会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力争反映情节发展的连贯性。还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文章中只写一件事,同学们可以按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记叙,写清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如要记叙几件事情,一般可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依次记叙。

倒叙,即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然后再叙述发生在前的情节。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就是在记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林海音的小说节选《爸爸的花儿落了》,写了主人公所经历的各种人生世事,文章时而写眼前事,时而又回忆往事,内容很丰富,事件交错但并不零乱,主要是因为作者采用了由眼前事引出回忆的插叙方法。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必要的注释说明。

二、写作时思路清楚线索一贯

线索,常常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线索贯穿全文,能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要使文章顺序清晰,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句子或段落,用时间来体现写作的线索,把文章内容贯串成一个整体。

时间顺序的主要标志是表示时间变化的一些词语。例如《扁鹊见蔡桓公》这则寓言记叙蔡桓公的病情不断恶化,但他固执己见,不听医生的劝告,不及时治疗,终于病死的故事。全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指出他的病情,从腠理发展到骨髓,叙述层次分明。文中的“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和“居五日……桓侯遂死”等文字就清楚地表明了本篇的时间线索和情节的顺次发展。

除了合理地运用表明时间顺序的词语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承上启下的过渡性句子或段落,以表明行文的顺序。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故乡》中采用了这样一句话“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这段文字引出“我”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为下文现实中的中年闰土的出场做了极好的铺垫,两个迥异的形象之间鲜明的对比也是由此句开始的。

三、掌握多种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欧・亨利式的结构只是记叙文尤其是小小说的一种很好的结构形式,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

作为记叙文叙述的三种主要方式,顺叙、倒叙和插叙的作用各不相同,各有优劣。运用顺叙的写作方法,能把事情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楚明白,能使读者感到自然有序,线索清晰。在使用顺叙的方法时,同学们必须注意材料的取舍和叙述的详略,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显得平淡、乏味。顺叙只适用于叙述情节简单的事件,对于头绪比较多或比较复杂的事件,往往要配合其他叙述方法,才能把事情交代清楚。

倒叙的写作方法,必须根据内容的需要,千万不能不看内容,只追求形式的创新。运用倒叙时不要只为了倒叙而倒叙,而要根据中心的需要,注意交代清楚起点。倒叙和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有必要的文字过渡,衔接要自然,否则就会脉络不清,头绪混乱。

恰当地使用插叙,能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在运用插叙的写作方法时,我们要根据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需要,插入相关的叙述文字。待到插叙结束后,就应该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和倒叙并没有绝对的区分,有时候插叙部分和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无关,只是为了对上文说过的话加以诠释、说明,或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下文的意思,先作一些交代,不得不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一段话进去。

在写作时,注意写作顺序,会使自己的文章有波澜,从而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有时候在叙述一个事件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往往是不一致的,一篇文章中也常常几种顺序兼而有之。

总之,写作文如果没有顺序就会难以下笔,如同面对一堆散乱的珠玉难以提挈。写好一篇记叙文,合理安排写作顺序是很关键的。究竟安排什么样的叙述顺序最合适,我们还是要看文中的中心,只有由中心生发出来的恰当的顺序,才能清晰叙事,表达情感,突出主题,方可谓之佳作。

上一篇:我国金融经济周期及其对金融监管的启示 下一篇:对新版GMP要求下的文件管理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