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因素探析

时间:2022-10-23 04:33:52

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因素探析

【摘 要】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把产生干扰和引起困难的因素分析清楚,才能采取对应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少数民族;英语学习;困难;因素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对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教育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就业能力,新疆高校从20 世纪 90年代起为民族双语学生开设公共英语课。这些学生具备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但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的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英语,有的上高中后才学,大部分上大学前根本没有英语学习经历。原因是新疆现在虽然有较完备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但对英语教育却没有科学系统的要求,开设英语课程的少数民族中小学较少。因此,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英语ABC。

少数民族大学生“零起点”英语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零起点开始学英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越多,问题便越加突出。于是,为了减少民汉学生在大学期间英语学习上的巨大差距,有些地区也开始尝试在少数民族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然而少数民族民族聚居区、特别是偏远落后的地区却非常缺乏师资,更缺乏兼通民、汉及英语的师资,无法满足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条件。优秀师资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均衡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疆也有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培养少数民族英语人才。比如我校就开设了维英语教育,维应用英语等专业,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民族中小学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能逐步得到缓解,同时也能提高当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通过对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我们逐步认识到对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把产生干扰和引起困难的因素分析清楚,才能采取对应措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文化差异问题,词汇缺项问题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这种影响,认为学生学不好某项简单的内容是因为智力水平低,就会加重学习者的情感过滤,从而使学生排斥课堂教学,丧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多民族多元文化因素对英语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利弊共存,主要表现在语音、句法结构和语言文化等方面。因此,在新疆多民族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既要遵循国家教学大纲的宗旨,更要注意把握好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教学特点和规律,从跨文化角度认真分析研究多元文化因素对英语数学的影响,在教学中力争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一、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因素探析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截至2008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130.8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60.7%,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在新疆使用的民族语言大致分属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的四个语族:维语、哈萨克语、乌孜别克语、柯尔克孜等语言属于阿尔泰系的突厥语族,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族;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

通过多年对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及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差异性较大的因素。人类语言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族,是孤立语的代表。维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是典型的粘着语。而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是屈折语。三种语言之间的距离较大。维语和英语有相似之处,都有词形的变化,但维语变化更复杂、更频繁。就语音系统而言,维吾尔语是无声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是语调语言。根据书写符号,维语和英语同属拼音文字,是字母型语言,汉语是典型的词符文字或方块字,是表意文字。在句法结构上,汉语和英语相似,是SVO 结构,而维语是SOV 结构。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所面临的维语、汉语和英语教育本身要求学习者集最典型的三大语言类型于一身,并具有共学共用的能力。要培养差异性较大的这三种语言能力,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语言迁移的因素。英语学习对民族学生而言,是在母语(维吾尔语或者哈萨克语等)教育和第二语言汉语教育之后的第三语言学习,同时也是外语学习。同二语习得相比,三语习得因同时受两种语言的影响而更为复杂,因为它不但包括与二语习得相关的全部过程,还包括了学习者所习得和学习的三种语言之间可能发生的独特的和更为复杂、隐蔽的关系。二语习得重点研究母语到二语的迁移现象,而在三语习得中,母语可以影响二语,也可以影响三语;迁移不仅仅发生在母语和二语之间,还可以发生在二语和三语或母语和三语之间。也就是说,学习者先前的语言知识都可能成为迁移对象,正如Clyne指出的,“另一语言的参与使得语言习得过程变得复杂了”。

(三)汉语水平、文化知识结构等因素。民族学生都有第二语言习得的体验,所以他们善于把这种体验和方法运用到第三语言的习得中去,容易进行三种语言在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现象的横向比较,因为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是相互促进、互为依存的。他们是在积累了两种语言习得和学习过程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英语,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重新组织和重新创造兼而有之的过程。这是以人的认知为基础的语言学习过程,同时也是通过“重组”提高人的认知能力的过程。民族学生已经历过一次这种“重组”过程,英语学习过程将是第二次经历知识重组和知识创造的认知过程。一般而言,民族学生在维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知技能和较好的语言学能,他们的模仿力和语感好于汉族同伴,但由于汉语水平、文化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局限,他们在语言学能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习外语的起始阶段或者某项技能方面,比如字母和语音的接受能力较强,口语和听力的技能发展较快。但在外语知识的内化过程中,特别在阅读和语法方面学习,民族学生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多元文化因素影响。民族学生既要接受作为主流文化的汉语文化的影响,又要接受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给民族学生带来的文化冲击必然是汉族学生的两倍,其结果必然会对学习者的输入和输出效果产生影响。民族学生习得英语的过程包括母语、汉语和英语文化在内的三种文化之间交流的过程,所有影响交流的因素诸如交流过程本身、语言之间的相互干扰因素、文化积淀的因素等,都有可能对这个交流过程中的信息承接者―民族学生产生干扰。

(五)学习者汉语水平因素。给民族学生授课的英语教师大多数是汉族教师,授课语言是汉语加英语,民族学生基本上是通过汉语中介学习英语。由于汉语水平有限,民族学生、特别是汉语水平薄弱的学生面临着双重语言障碍,在母语、汉语、英语的思维通路中会产生信息损失、信息歧义、信息误解、反应时间延长等问题,导致思维转换困难。根据观察,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般思维过程是:先把用汉语编码接受的英语信息编译成本民族语言,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吸收和信息编码,主要是利用母语来注音、释词,然后再反馈编码成汉语或英语表达出来。在英语习得中,信息到达承接者并被其解码直至产生反馈就包括至少两个英语、汉语、母语的对译过程。所以,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英语学习效果。

(六)教材因素。英语教材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考虑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为他们选用的教材一般是比较浅显的全国通用教材或是西方人士编纂的教材,如《大学基础英语》《新概念英语》等,这些教材或针对国内普通高校学生编写,或针对国外移民编写,较少体现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其结果往往会使民族学生在教材的内容、思维方式、修辞结构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感到不太适应,有时会出现“文化焦虑”。

二、结语

对于接受双语教育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其母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和文化之间交互的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包括:三种语言体系之间的差异,以少数民族思维方式为基础的深层文化积淀等因素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些因素,了解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在教与学方面找到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麦丽哈巴・奥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2] 李珂.三语习得及其对新疆多元文化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

[3] 全鸿翎,阿米娜,阿不力孜.维吾尔族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负迁移现象[J].语言与翻译,2006(4).

作者简介:阿勒腾(1967- ),新疆教育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古丽霞・阿克巴尔(1977- ),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跨语言文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新疆教育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语言文化研究,英语教育。

上一篇:从课程的学习方法探索职业规划融入课程规律 下一篇:当代青年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