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与学之中的乐趣

时间:2022-10-23 04:11:56

谈语文教与学之中的乐趣

【摘要】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以提高学生兴趣为教学手段,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为纲领,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尊重,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享受着语文课带来全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 语文 教学实践 和谐发展 相互促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0-001-01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教育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相互提高的过程, 自然就要求 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观念的、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感受到成长的愉悦。

一、相信自己,积极参与,享受快乐成长喜悦

有压力才有动力,相信自己,积极参与,变压力为动力,从参与中获得许多新的体验,新的经验,促进自己不断地进步成长。

“校长,可以弃权吗?”“怎么办呀,我头都大了,也不知道说什么。”……提到教育论坛,我们就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可细想想,在准备论坛时,我自然地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联系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重新评价了自己的教育过程,审视自己的教育经验。论坛结束时,又会回顾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的表现:紧张吗?观点阐述清楚了吗?又丰富一次经历,积累了一次经验,获得了一次提高。反思整个论坛,才真正体会到校长“折腾”我们的用心,真正认识到它对自己全面发展的督促、提高。

“上课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就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这是外出学习时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观摩的课堂,就是考试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积极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在争分夺秒的努力,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理解记忆的收获。而我的教学,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可告诉学生如何去做时却只是干巴巴的强调要求,远不如“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直观清晰地指导,因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二、放下架子,走进学生,感受和谐发展的乐趣

中国有一句俗语:“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只有了解学生的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才会使赏识不流于表面的夸奖。一位著名教育学家说过:“教师应该向母亲对待孩子那样,用积极爱护态度去了解和教育学生”。所以,老师应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积极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了解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那次,连续的几节课,我累,学生也累,拿着试卷走进教室,学生一片唏嘘“又考试了”“我们的作业还有一大堆呢”……更有一个声音愤愤地说:“不做了,烦死了”……正极力想引导他们心甘情愿地去做练习,突然冒出的这句话把我惹火了:“不做算了,想干什么干什么”。说完,我扭头就走。回到办公室,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伤心,“我也知道你们累,可你们就不想想我……”不由地趴到了桌子上。静静心,细想想,确确实实,学生的压力太大了,临近考试,这科作业,那科作业,学生都忙得是在应付了,在平时不那么严厉的语文老师面前发发牢骚也是情有可原的。于是,调整情绪,走上讲台,面对台下几十双不安的眼神,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作了自我检讨,课继续着,学生的思想也高度集中。课下,不时有学生向我解释、道歉。

三、关注学生,学会反思,体验相互促进的快乐

“当你满怀激情地面对学生时,你马上会得到学生热情的回应,情感的交流会使课堂变得轻松而不枯燥。”“用学生感兴趣的,如用一两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作导语,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 同时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适合不同学生回答的问题,安排给他们,使他们通过努力来完成,会让他们建立起信心,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这些细小课堂环节体验的反思中,我体会到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教学,师生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享受到教学过程中的乐与美。

一次上课前,我表扬了一位同学,他的作业做得很具体,很通顺,突然,有人大声喊道:“抄的!抄的答案!”紧接着,几名学生硬是叫他把答案拿出来,一时课堂哗然,这位同学羞得满面绯红。我稍思片刻,我笑着说:“你能主动完成作业,这很好,说明你对学习很认真,像有的同学碰到难题,干脆不做,这样好不好啊?”学生点头赞同我的看法。课堂平静了,这位同学抬头听课。课后找到我,羞愧地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要积极动脑,不抄作业了。”

反思这个小插曲,倘若我这次在课堂上就事论事,斥责他的抄袭,不但会给他造成极大的心灵伤害,让他感到无地自容,而且也无形中偏移了重心,干扰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凡事都得留有余地,应多给学生一点宽容,给他们创造自省的机会,不能一味地“恨铁不成钢”,动辄分析动机原因,追究不止。多给学生以宽容,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反思中我又储存了一笔成功的经验,体验相互促进的快乐。

曾经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课堂上,您都是那么亲切,有问题我就敢提问;课下,您是那么的和蔼,遇到什么事情都想和你聊聊……”我为此沾沾自喜。融入学生,释放心灵,情思勃发,愉悦学习,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着,享受着。

[ 参 考 文 献 ]

[1] 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 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

[3] 陈永明.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构建有效教学策略 凸现语文教学实效 下一篇:理性探索 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