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用植物油酸价的几种检验方法

时间:2022-10-23 02:38:48

浅谈食用植物油酸价的几种检验方法

摘要:食用植物油是人们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用品,油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饮食口感和身体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植物油消耗量越来越大。我们经常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食用植物油的各项指标中,酸价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指标。文献中对酸价的定义是:酸价是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价主要体现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多少,通过酸价大小可以评价食用植物油品质好坏。

关键词:食用油;检验;酸价

中图分类号:TQ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食用植物油中酸价增高,说明油脂发生劣变,油脂的营养价值降低,食用后影响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劣变的食用植物油会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食品营养专家告诉大家,食用油中的油脂在空气中会被氧气氧化,产生油脂酸败,也就是俗称的“哈喇”,油脂在哈喇的过程中其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会升高,酸价和过氧化值越高,油脂的品质也就越低,所以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是反映油脂品质下降和油脂陈旧的指标。油脂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如果密封不严、接触空气、光线照射、以及微生物及酶等作用,会导致酸价、过氧化值升高超过卫生标准,严重时会有哈喇味。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酸价和过氧化值略有升高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如发生严重的变质哈喇时,所产生的醛、酮、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导致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我国已经对各种食用植物油制定了相应的卫生标准。如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15197-94精炼食用植物油标准,GB13103-91色拉油卫生标准等。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食用植物油的酸价指标。

目前,检验植物油酸价的主要方法有滴定法、仪器法和标准色板法等,但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虽然是经典的滴定法,但是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注意,比如在GB5009.37-2003中酚酞作为指示剂,终点难以观察KOH浓度对滴定结果的影响等,下面将本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予以总结。

1.油脂酸价的测定采用的是滴定法。其原理为利用脂肪和脂肪酸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用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溶剂溶解油样和其中的游离脂肪酸,再用碱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油样质量和碱液消耗的体积计算油脂酸价。在操作过程中,判断滴定终点所用的指示剂为酚酞,其终点颜色为粉红色。为使终点容易观察,减少判断误差,对于比较粘稠或自身颜色较深的样品可以通过增加容积用量的做法,但是指示剂的用量也要相应地增加,以减少油样本身对结果的影响。

2.实验所用器皿需要干燥,以免器皿携带的水分影响结果。

3.乙醇是溶解油样的溶剂,为防止浑浊现象的发生,可以使用浓度稍微大一些的KOH标准溶液。

4.KOH标准溶液的浓度要尽量保证在0.1moL/L左右,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结果。

5.按照GB5009.37-2003方法加入酚酞指示剂后,再加入适量的饱和食盐水(中性)10~20ml,并充分摇荡后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时以观察盐水层的颜色变化来确认终点。

6.滴定过程中如果出现混浊或分层,表明由碱液带进水量较多(水:乙醇超过1:4),使肥皂水解所致。此时应补加混合溶液以消除混浊或改用乙醇溶液进行滴定。

7.在滴定食用植物油酸价时,为便于观察终点,还可以通过改变指示剂改善滴定终点难以判断的状况,如改用2%碱性蓝6B乙醇溶液或者1%麝香草酚酞乙醇溶液,碱性蓝6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PH9.4~14,遇到酸性呈蓝色,遇到中性呈紫色,而麝香草酚酞变色范围为9.3~10.5,滴定从无色到蓝色即为终点。

8.如果滴定时所需0.1mol/L氢氧化钾溶液体积超过10ml时,可用0.5mol/L氢氧化钾。

9.在滴定法测定油脂酸价的过程中,加入乙醚乙醇混合剂主要是起到溶解、稀释油样的作用,以扩大与碱液进行中和反应时的接触面积,需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10.测定试样为蓖麻油时,由于其极性较强,所以只能用95%的中性乙醇做溶剂,而不能使用混合溶剂。

11.在测定油脂酸价时,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用量一般不宜超过乙醇用量的1/4。

12.对于酸价较高、颜色较深的油脂,在测定其酸价时,以选择百里香酚蓝作为指示剂较好,而对于酸价较低、颜色较浅的油脂,在测定其酸价时,以选择酚酞为好。

上一篇:谈检验室内空气甲醛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地铁上盖物业经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