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3 02:03:39

激发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的策略研究

摘 要: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通过自主发展,提高个人素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值得人们关注的课题。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有三个部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根据教师自主发展的特点,可以通过培养信息素养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可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一、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的构成与特点

内驱力(drire)一词源于动力学领域,一直为心理学家们所广泛使用,并常常与动机相提并论。心理学词典对内驱力的解释是:“指由内部或外部刺激唤起的并能指向某种目标的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简言之,内驱力就是驱使有机体去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力。内驱力从发生学角度分析,可分为原发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由生理需要而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动力,称为原发性内驱力或基本的内驱力,如饥饿、口渴、逃避痛苦等内驱力。由责任感、成就感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所产生的内驱力,称为继发性内驱力或社会性内驱力。因此,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部动力属于社会性内驱力。从形态学角度分析,内驱力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方面组成。 其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求知的欲望,由于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关,也与认知兴趣有关,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就有可能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的因自己的学习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辈(如家长、教师等)或同伴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和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外在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的内驱力最为重要,也最稳固,它把获得知识、追求成功本身作为一种目的。

三种不同内驱力成分所占的比例依个体的年龄、性别、文化、社会阶级、人格结构等因素的不同而各异。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教师发展以哪一种动机为主,哪一种动机为辅,是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制定发展策略的依据。在青年教师身上,附属内驱力是主要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教师更为突出。在老教师身上,附属内驱力在强度方面有所减弱,来自同伴的赞许或认可不再是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但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逐渐增强。而认知内驱力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知识增加而日益发展。当然这三种内驱力,在教师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即便青年教师把自我提高内驱力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也不排斥他同时具有认知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研究表明“人们在一种或多种内驱力的基础上行动,往往可在事业上非常成功”。因此,只有在教师的“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都充分开发的基础上,教师的自主发展才能实现。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的策略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教学的各个领域,从教学设计、教学监控、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和评估。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转变,教师需要更高的信息素养来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成败,也成为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的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培养信息素养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构建信息技术交流平台。

(一)培养信息素养意识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认知内驱力

“信息素养”这个名词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将信息素养解释为:人们知道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我们今天所说的信息素养是基于从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仅仅是在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播放教学课件,而是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信息的获得与管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评估,信息资源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不但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且要充分的创设环境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对于教师来说,这些变革在其职业生涯中是一场触及思想深处的变革,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等隐性、显性的东西都要发生质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困惑、疑问、迷惘乃至痛苦等心态在所难免。教师面对这些压力与困惑的时候,将会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学习的需要,激发教师发展的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从好奇和好胜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一般说来,好奇常常会导致探究、操作、应付和追求环境刺激等行为,所以好奇会产生求知欲望。不断引导教师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及时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增强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逐渐激发认知内驱力。

(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1.提高基本信息能力,增强自信心

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多媒体的利用主要是办公软件的应用、利用网络搜索浏览搜索信息等基础功能,有的教师甚至还不会利用网络资源获得信息,因此提高基本信息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学校有校本培训,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技术的继续教育,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要。教师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消除新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带来的负面影响,熟悉多媒体相关的知识。

2.提高教学信息能力,获得成就感

教学信息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与评价。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但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会使教师获得成就感。教师的成就感首先来自成功的课堂设计对自我教学能力的肯定;和谐有效生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增长知识发挥潜力,得到学生的肯定与认可;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估与评价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提高,自身的水平得到提高。因此,教学信息能力的提高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和尊重,逐渐对教学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有利于激发进一步成功的愿望。

3.提高研究与发展信息能力,获得学术与职业生涯的成就

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信息能力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教、学、研一体化发展,获得社会认可与成功是教师发展的主要目标。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与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与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成果获得研究信息与资源,提高研究效率与方法,研究成果是促进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策略。

(三)构建信息技术平台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附属内驱力

信息技术平台对于激发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附属内驱力具有重要作用。附属内驱力存在的依据就是教师之间存在着依附性,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与赞同,并且把好的状态保持下去。根据上海市宝山区的研究经验,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将会使教师之间有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自2003年以来,宝山区提出了“三度空间”的概念,即教师个人空间、学校个性空间和区域共享空间的“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袋”。教师个人空间,提供给教师个人编辑专业发展的档案,是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层平台。学校个性空间,提供给本校教师的学校内共享与互动的交流空间,是学校为支持教师成长提供的第二层平台。区域共享空间,提供给本区所有教师的学校间共享和互动交流空间,是区域、学校为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层支持平台。在学校、区域两个层面的交流平台将会有效地促进教师第一层面的档案建设工作,从而有效地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永新.论教师参与课改的内驱力激发,教师教育研究[J]2006.6.

[2]王亦群.运用心理效应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现代教学[J]2005.6.

[3]黄网官.教师充电需要内驱力,教师教育[J]2005.7.

[4]上海宝山区“电子档案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

上一篇:大学英语听力多媒体影视教学的尝试 下一篇: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完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