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学习倦怠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时间:2022-08-22 12:08:57

中职生学习倦怠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摘 要:中职生的学习倦怠,反映了中职生对待学习负面的态度,对中职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业压力大,教学模式枯燥单一,重要他人的过高期许,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情感承诺低以及网络成瘾都是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恢复体力和脑力,科学安排学习生活;舒缓压力,放飞心灵;改进学习,创造成功体验;积极评价,找回自信等都是解决倦怠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倦怠;对策

一、中职生学习倦怠的定义及表现

将“burnout”的原始精神表达出来,而应该翻译为“学习焦崩”。然而不管是哪种翻译,显然还是源于国外,而且是从“职业倦怠”(job burnout)延伸而来的。正因为这样,台湾学者对学习倦怠做了如下定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鉴于此,我们在研究中职生的学习倦怠,综合参考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我国中职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

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但却未真正成熟的过渡时期,导致了其心理呈现出多重性和矛盾性的特点。中职生的学习倦怠反映了中职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指的是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中职生学习倦怠心理在其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上分别有所表现。在认知上表现为视学习为苦差事,害怕吃苦,想到学习,心理上就会产生疲惫感;在情绪上表现为情绪低落,莫名的烦躁,整天六神无主、无精打采;在意志品质上表现为信念丧失,求知欲不强,缺乏毅力,整天萎靡不振;在行为上表现为课前不预习,课上不注意听讲,不想做笔记,看其他书刊或睡觉;课后很少去图书馆,不爱看书、抄袭作业,甚至想放弃学业。

二、中职生学习倦怠心理分析

(一)各种压力造成心理上的倦怠

心理疲劳一般是由于长期从事心智活动,大脑得不到休息而引起的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情绪躁动、忧郁烦恼、学习效率降低。如今的中职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学校、老师和家长会有意或者无意的施加很多的压力在当代的中职生的身上。而且在学校的内部,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各个方面的竞争。同时,随着不断的社会生产需要的不断增加,学校使学生超负荷,在学校期间学生的负担不断增加。史利文( Slivar)认为科目多、外部评价、压力行为(取得最好的成绩或成为班上最好的学生)在各个学校中成为普遍。另外,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经历了短期或频繁的超负荷,这种超负荷会引起心理和身体上的症状(psychosomatic symptoms )。洛沃尹( Lovgin et al.)发现在Ljubljana的初中里大约60%的学生具有与学校相关的心理和身体问题。学生不得不在相当短的时间及有限的资源中进行大量的学习。就业问题,造成心理压力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自身综合素质较差;众所周知的原因,中职学校在招生时是最后批次录取,因此中职学校生源相对于其他学校来说是比较差的,而中职学校为了生存发展不得不招收这些学生。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由于在初中阶段文化课基础较差,要迅速进入各专业课学习,还很难适应,而中职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又不能拉下,不能抽出时间为他们补课,加之他们理解能力较差,久而久之,开始逃课厌学,有的学生十分天真,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考试能抄60分就行,学费交齐就能拿到毕业证,严重心理倾斜。

(二)由于重要他人(如家庭成员)的期望

许多学生通常都害怕失败,因为不成功或令人不满意的结果而受批评。他们把学校经历当作威胁,特别是学校里时常出现对个体不公的现象。一方面,学生不得不遵守学校要求,另一方面他们对这些要求感到害怕甚至反对它们,这样他们就会处在一个冲突的情境中。学校会引起担惊受怕的情绪,例如,因为与别人的行为不一样而被罚款,这种与学校有关的担心会导致缺席。

(三)学校和教师的原因

1.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学校多由高中或者其他职业高中合并组建而成,多数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在由基础教育向中职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加之各校都在扩大招生,教师没有时间深造充电,知识的贮备还不是很充足,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改革还不到位,多为压缩型或专科的翻版;教材改革不到位,在知识结构上对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在课时分配上,实践课的比例还不到位,学生动手机会太少,所有这些原因都将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使之枯燥乏味,不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就难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影响积极性,使之失去学习兴趣。教师缺乏机会控制过度教学,很少有创新性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在问题解决时很少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制订计划和决策时也没有让学生参与。

2.学校对于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时很少进行鼓励和赞扬

对少数差生的冷落,漠不关心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最关心的是表现好的学生,任课老师关心的是成绩优秀者,而那些差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关心感受不到班集体的温暖,便渐渐远离集体失去学习兴趣,这部分学生有的是自身性格孤僻,难与师生交往,有的是家庭变故产生压抑情绪,有的是成绩差,自觉低人一等,如老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去关心引导这些学生,他们势必越来越偏离集体,失去学习的动力。

(四)专业困境,学习兴趣减退

有相当部分中职生在入学前对所学的专业了解甚少,报考专业时,许多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所报专业的特色及社会价值,甚至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盲目地填报志愿,入学后才发现对所学的专业毫无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又无法转专业学习,不得不继续自己所学专业,于是,陷入了“专业困境”,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抵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对学习基本上采取放任态度,常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

(五)其他原因

1.情感承诺低影响学习倦怠

连榕等研究表明,中职生的情感承诺是其学习倦怠的重要的预测变量。这说明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如果能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形成积极的职业动机,有利于减少中职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在张莹等的一项有关影响倦怠的学业特征的研究中,作者特别指出,学业倦怠中的“效能感降低”这一维度与学业特征各个方面都有相对较高的相关,共被解释了37.6%的方差,这说明对于学业倦怠的研究“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方面。

2.中职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有密切关系

因特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种新的心理障碍疾病――网络成瘾,部分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而致使学业荒废、情绪低落甚至自杀。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DA)是指在无物质成瘾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因为过度使用互联网从而导致个体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调查显示,在校中职生成为上网的主体,其网络成瘾与学业的冲突日益明显。另外,有研究表明,中职生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也存在着有密切的关系。

三、学习倦怠的对策

消除中职生的学习倦怠是摆在每一个中职生、每一个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

(一)减少压力的对策

1.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受挫以后,心理上处于焦虑、愤怒、冲动的应激情绪状态之中,如得不到妥善地化解,可能表现出攻击、轻生等种种消极的行为反应。如果采取可控的、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宣泄受挫折后的紧张心理,对恢复心理平衡十分必要。

常用的宣泄方法有:(1)倾诉。将郁积在心头的学习上的困惑和困难向师友亲人诉说,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扫清心灵上的阴霾。(2)哭喊。到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或者大叫大喊,往往有助于宣泄愁苦。(3)剧烈的体育运动。(4)书写。可以通过胡乱涂鸦或者写日记的方式,宣泄心中的苦闷。(5)唱歌。在家里唱唱歌,可以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艺术氛围中,从而减轻压力,调节情绪。(6)在电脑中做一个电子作品,比如画张画、做一个小动画等,在作品完成过程中,由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可以忘却所有的不愉快,同时使自己有一种成功感。也可以用语言暗示法舒缓压力。面对压力,可以通过语言暗示来调节。比如,自言自语地说,“振作起来,还有希望”;“别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的”等。通过语言的自我暗示和自我安慰,可以舒缓压力,转换心情。

2.改变归因方式,增强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与归因方式密切相关,归因理论认为,不同的归因对成就与持续行为有不同的影响。低自我效能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常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学习任务容易等外在因素。作为当代中职生,应正确理解学业成功的真正原因和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努力或粗心大意,这样,就会增强自信心,增强努力与坚持,争取成功的机会。事件的成败,完全归于外因的作用,实际上是依赖型人格的体现,当然不足取。同时,完全归于内因,表面上是一种占据主动的积极的思考方式,但实际上也忽视了某些外因的客观作用,为自己平添了过多的压力,从而引发过度的紧张和压力情绪,同样也不足取。正确的归因资源的补充,实质上首先要客观分析事件的成败引发因素,内因与外因均不可少;其次要在内外因之间寻找一个适度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的建立,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但同时为了结合合理情绪的管理,还可以有一定的范围、限度。不论如何最终的结果是要正确认识成败原因,并能以积极的心理去应对。这样才是真正的具可操作性的归因资源补充,才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认识,从而降低学习倦怠的形成率,或者削弱学习倦怠的程度。

3.加强自我锻炼,优化人格

人格因素与学习倦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中职生应努力培养和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尤其要注重坚强意志和顽强性格的培养,增强对学习倦怠的耐受力。据调查,有研究者发现:具有安静、内向、孤单、倔强的特征的个体,学习倦怠的出现率高于性格中具有活泼、开朗、外向的特质的个体。内向,孤僻,不愿与别人交流的学生,不能够及时的疏解自己的学习生活压力。与之相反的是,活泼开朗的学生,在出现学习压力,情绪紧张,遭遇挫折时,会通过积极与他人交流,化解内心困惑,转移紧张情绪,使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的化解,从而调整自己,投入新的学习中。

因此,中职生要加强自我锻炼,要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有效地应付压力在学习生活中,中职生可能遇到各种冲突,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调控和适应能力。一是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身个性修养,锻炼坚强的意志。二是学生应该培养对同学对老师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学生遇到挫折或困难时,要有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家庭教育方面的配合

家庭对中职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优化家庭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给学生以适当的空间、适当的自由度,是消除中职生学习倦怠的不可缺少的家庭因素。要加强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调整过高期望中职生肩负着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甚至是许多父母不切实际的期望。因此,父母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过高的期望和尊重他们的选择。同时,家庭和学校也要进行沟通,在如何培养中职生成才上达成共识,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三)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改变

1.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明确课堂初中生是主体,从内心去体验、了解学生的情感,不论是问题生还是后进生,都要给予尊重与关心。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学生会感到自身价值得到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出积极思维的活力。同时教师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和表扬学生,这也是他们自上学以来最缺乏的。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不妨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更加积极地期望学生。实践也证明,“多鼓励、多表扬、多引导”这种“三多”的方法,对他们学习自信心的树立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能避免数学厌学感的发生。

2.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等,为中职生创造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拓展学生交际圈。要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保持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校园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其中对中职生影响最大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治学典范是任何教科书代替不了的。为此,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角色意识,使学生产生崇敬和亲近感。诚如恩格斯所言:“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传统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道尊严”基础之上的,这种和谐关系往往是忽视甚至是牺牲学生利益来换取师生的和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言论就是传统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权力的主张和要求平等的呼声日益高涨,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出现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彼此保持着人格上、尊严上、政治上学术上的自由和平等。因此,尊重无疑是维系人际和谐、族群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纽带。“天人合一”的神韵在于人对自然的尊重和融合,而不单单作为一种外在力量的统治和掠夺。只有师生之间在道德认识关系上合情,即合乎人情,顺乎人性)在道德情感上合理,且尊重理性,通情达理,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

3.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环境

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的水平、教改的成效以及校风、学风和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温暖融洽的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减少学生的不适应感,降低学习倦怠的发生率。

要建立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教学和管理机制。第一,学校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和有价值的课程和学科内容,让学生明确这些学科的性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同时要有高能力的教师通过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第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源,包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高质量和足够数量的教学资源。第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过程。研究表明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可以降低情绪衰竭和提高自我成就感和个体对学校的承诺,从而降低倦怠水平。因此,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可开展多种讨论会、研讨会及对问题解决的讨论等,让学生参与有兴趣的项目;同时在制订教学计划和策略时允许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第四,建立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并及时反馈,可以让学生信服,防止学生间的不良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四)社会的支持

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降低压力的消极结果和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因此,为了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系统,开展一系列心理导向活动来引导不同时期中职生,增强中职生对未来生活的预见性。

1.学校应配合社会,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宣传科教兴国的道理,知识就是力量,中职培养是培养健康的职业人等积极的思想和观念,扶正压邪,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意识。

2.新生入校应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学生认识专业的重要性、专业的课程设置等,从而提高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建立健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开展经常性心理咨询活动,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对待他们的优缺点,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要教育和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不低头、遭受挫折不气馁、敢于逆流而进的不屈不挠精神。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要帮助中职生提高对学习意义的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发展,将使知识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也会逐步提高。同时,社会要努力为中职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完善人事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制度,尽快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强中职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张学众.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34-34.

[2]Branko,Slivar.The syndrome of burnout,self-image,and anxiety with grammar school students[J],Horizons of Psychology, 2001,10(2),21-32.

[3]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6(2):54-57.

[4]郑清平.中职生厌学心理探源及对策[J].职业技术, 2007,2:53-54.

[5]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6]张莹,甘怡群,张轶文.MBI-学生版的信效度检验及影响倦怠的学业特征[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3(14):383-385.

[7]Kim K,Ryu E,Chon MY,et al.Internet addiction in Korean adolescents and its relation to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A questionnaire survey[J].Int J Nurs Stud,2006,33(2):185-192.

[8]Ng BD,Wiemer-Hastings P.Addiction to the internet and online gaming[J].Cyberpsychol Behav,2005,8(2):110-113.

[9]林绚晖.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73-76.

[10]毕玉,苏文亮,孙雅峰等.中职生网络成瘾者心理行为特点的在线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170-172.

上一篇:职教集团利益相关者探析 下一篇: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