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深化汽修教育探究

时间:2022-10-23 01:23:47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深化汽修教育探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42条对“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进行了战略部署,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举。现代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通过凸显职教特色的、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工学结合的办学途径予以保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为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搭建了一个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发展平台,为培养汽车维修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条件。下面针对北京市汽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汽车工程系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讨论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和面临的挑战。

一、“校企合作”汽修教育模式构建

校企合作指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强调了过程和对象的双重结合。我校作为北汽集团专业教育培训指导机构,与集团隶属的各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与学校商定培训计划和签订相关合作协议,依托学校环境共同就专业开发、课程建设、师资配备、实训条件、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学校借助企业实训资源优势,把先理论后实习的校内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工作经验的校外实训相互融合,贯穿于整个学生培养计划中。

校企双方共同就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课程标准、培养目标、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协商制定,相互关联如图1所示。学校承担着学生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专职教师完成,提供实训场地和实训基础设备;企业委派工程技术骨干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到学校对学生的生产实训教学进行指导。企业提供与生产过程同水平的专业实训设备供学生实训,达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最后通过学校考试和企业考查、测评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并对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专业技能四级或三级等级证书。通过校企双方相互扶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润互享等措施,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图1 校企双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承接的任务

校企合作不但使我校汽车维修教学设施更加完善,增加了生源,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而且使学校专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了更多的“双师型”教师。与此同时,为企业节省了更多的培训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收益。校企合作实现了良性循环,为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校企合作”汽修教育模式实践

1.“定向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

定向双元式就是根据企业在发展中的用工需求,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变企业招工为学校招生,合作班级以该企业名称命名,企业参与管理并选派兼职教师,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安排实训和毕业考核,学员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定向双元式校企合作是一种理念上的更新和模式上的创新,是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是中等职业学校深层次发展的根基。

结合定向双元式培养模式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建了“奔驰班”“新能源班”“福田康明斯发动机班”“现代班”。第一、第二两个学年,学生在校学习,接受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从汽车工程系各专业中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学校选拔条件组建成冠名班,由企业参与管理学生,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校内实训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并安排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

全部课程由三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1)职业素质课程加专业基础课程;(2)专业核心课程;(3)企业岗位课程。前两部分课程建设一方面是搭建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平台,另一方面是为学生塑造职业发展能力和构建专业框架。第三部分为就业平台,主要是为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而设计。前两部分主要在校内进行,以理论加实操一体化教学为主。第三部分由企业根据需要对即将上岗的人员先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并组织考试,合格的学生按照合同到企业上岗实习。此阶段主要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或工程技术骨干在企业授课,完全针对实际工作过程或实习产品进行现场教学。学员在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工学结合,并结合岗位生产任务进行一定量的岗位培训。此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和技术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岗位新技术的需求,增强企业员工的稳定性,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发展。

图2 汽车维修专业“定向双元式”框架

定向双元式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实质意义上的双赢。一方面,企业的参与不仅可以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弥补专业师资的不足,还推动了课程改革,拓宽了教育和培训领域,提升了教学质量,创建了专业品牌,激活了就业和生源市场。另一方面,企业也能获得人力资源储备,得到学校的培训服务、咨询服务和文化资源。学生顶岗实习可承担一定生产任务,尤其是校企双方合作培养的准职业者可以满足企业技术力量的对位需求,优化员工结构。

2.“学年分段式”教学模式

根据生源层次不同划分为初中起点三年中级工为“2+1”模式和五年高级工加大专为“2+2+1”模式两种,高中起点高级工加大专为“2+1”模式。“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和一体化实训,第三年进入企业生产实习;“2+2+1”模式是初中毕业生通过在校两年中级工学习和两年高级工学习再加一年到企业生产实习来完成学业,最后取得高级工证书和大专学历证书。为了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整体水平,我校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学历水平,毕业后可获得“双证”,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大专学历证书。此种教育方式实现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完美结合,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更强、职业素养更高、综合素质更好,更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我校依托汽车维修专业、汽车营销专业与北汽福田、北汽研究总院、萨博高端基地、北汽零配件基地、4S店等合作,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直接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教务科和汽车工程系根据企业对毕业生安排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构建了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基础知识、职业技能训练、工作实践为一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按照培养目标对毕业生制定出相关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标准及实训实习项目,按照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在实训课程中始终贯穿着“教、学、练、考、做”的训练模式,并不断探索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积极开展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最后一学年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由企业安排技术能手或工程师对毕业生的实习训练进行全程指导和考核,毕业生参与生产实践,学校教师辅助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各个实训环节技术要求的监管。实习结束后,由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岗位技能掌握情况和实习表现进行测评,再由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实习效果进行考核打分,双方考核结果共同决定了毕业生的学习质量。

三、增强“校企合作”动力的途径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也逐渐向高技能、全方位发展,提高企业汽车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层次是提升企业活力的关键。而与职业院校合作是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也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升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的动力,开展更深层次、更长远的合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市场主导,政府调控。我国尚未出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和鼓励政策,企业与学校合作是为了得到零距离上岗员工带来的劳动力支持。政府对于企业与职校合作的支持与鼓励会直接影响到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因此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如图3所示)。首先,建立校企合作相关的制度和出台保障校企合作创新的法律法规;其次,为校企合作的开展和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最后,强化管理机构和评估机构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作用。政府委托管理机构对学校和企业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同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引导和激励校企双方合作的热情;评估机构对学校和企业做出评估,并把结果反馈给政府,保证参与合作的企业和学校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合作。

图3 政府调控机制推进流程

(2)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校企合作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利益分配,它是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基础。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利益分配机制还比较滞后,有关利益合理分配的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因此,企业和职校双方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主动协商如何进行利益的合理分配,明确各自的责、权、利,采取双方都可接受的方式,尽量避免由于利益分配问题影响深度合作的展开。与此同时,政府应发挥调控作用,出台校企合作利益分配的管理办法或条例,制定科学的分配方法,使得校企合作利益分配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3)强化校企合作中的“双主体”模式。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主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关系。但现实情况是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方式上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异的,这源于双方的立场不同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校方的办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就业率,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学中做”,侧重于基础性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基础性技能训练;而企业追求的是效益,是毕业生能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是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于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要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就要变以学校独家为主成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学校参考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定培养计划,有利于学校把控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和适用型人才,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活动全过程,不仅帮助学校领导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集思广益,同时丰富了职校学生的教学活动形式,使得校企合作教育资源有效配置。

(4)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在与学校进行合作时,具体采用何种合作模式要根据合作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情况量身定制,主动营造环境和提供条件,建立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职业学校也要不等不靠,由政府搭桥,主动寻求合作企业,双方选择的合作模式应该使得校企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

四、结束语

通过搭建适合汽修教育的校企合作平台,使职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顺利对接,使我校汽修毕业生获得了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使合作企业得到了可用之才,学校得到持续发展。但要实现校企更深层次的合作还需政府的支持、相关机构的协调以及企业和学校双方的长久努力,最终达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及其合作模式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0.

[2] 田潇,王彩丽.校企合作动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85-88.

[3] 黄雄健,廖抒华.校企合作共建汽车工程实践中心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3(3):191-192.

[4] 赵便华.校企合作构建高职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3(9):16-18.

[5]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70-72.

[6] 杨润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5):72-75.

[7] 邱爱兵,罗子华.浅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8,59.

(梁金娥,硕士,讲师,北京市汽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102606 )

基金项目:教育教学―政校企行四方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三期)(改革试点)(编号:PXM2013_014306_000119)。

上一篇:巧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 下一篇:《经济学人》“六加”报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