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诗词古算题(下)

时间:2022-10-23 01:09:31

趣味诗词古算题(下)

折竹抵地(西江月)

今有竹高一丈,

园中出众高强.

只因有病被虫伤,

节节相连不长.

风折枯梢在地,

离根三尺曾量.

枯梢折竹数明彰,

激恼先生一晌.

这道题目是根据《九章算术》勾股章第12题改编而成的.几个世纪之后,才在印度数学家婆罗门及多的数学著作中出现.

译文:有一棵竹子,高1丈,在竹园中非常出众,只因患了虫害,被虫咬伤,所以每个竹节都相连不长.被大风吹过之后,它的枯梢折地,离根有3尺远.这枯梢折竹数要想算得清楚,激得先生恼火地算了一晌!

解答:根据题意,作图(如图1).

b=〔(c+b)-(c-b)〕=〔(c+b)-〕

=

==4.55(尺).

秋千索长(西江月)

平地秋千未起,

板绳离地一尺.

送行两步恰杆齐,

五尺板高离地.

仕女佳人争蹴,

终朝笑语欢戏.

良公高士请言之,

借问索长有几?

这道题目是根据朱世杰《四元玉鉴》(1303年)卷中“或问歌彖”第6问改编而成的.

译文:在平地上,秋千还未荡起的时候,板绳离地面的高度为1尺.将秋千向前推送10尺之后,板绳离地面的高度为5尺.淑女们争着秋千的踏板,整天欢声笑语,高高兴兴地做游戏.请问尊敬的先生,板绳长为多少?

解答:根据题意,作图(如图2).

1. 吴敬的解法:

= =25(尺).

索长=14.5(尺).

2. 朱世杰的解法:

已知 DE=10尺,BD=5尺,EF=1尺,设杆长AE为x尺,则索长AF=AB=(x-1)尺,

所以 (x-5)2+102=(x-1)2,

x=15.5.

设索长为 15.5-1=14.5(尺).

又设索长AF=x尺,则杆长(x+1)尺,

所以 〔x+1)-5〕2+102=x2,

8x=116,

x=14.5.

杆长为14.5+1=15.5(尺).

风筝折线

喜春节,遇清明,

忽有蒙童斗放风筝,

托量来九百五十尺长绳,

风刮起风中住隐,

直量得上下相应,

七百六十尺无零.

试问先生:善会纵横、甚法推之,多少为平?

译文:喜逢春节,又遇清明.忽然有才开始启蒙的儿童去斗放风筝,手拿950尺的长绳,风筝被风刮起后在空中停住.测量得风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与儿童的距离为760尺.请问善算会纵横连通的先生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推算出风筝离地高多少尺?

解答:根据题意,作图(如图3).

如图3中,B点为蒙童站之处,A点为空中风筝.

已知:AB=950尺,BC=760尺,

所以风筝高为

AC=

=570(尺).

上一篇:为什么古代士兵枕着箭筒睡觉 下一篇:杰歌里的古典诗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