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中途更换班主任带来的后遗症

时间:2022-10-23 12:28:57

如何解决中途更换班主任带来的后遗症

“临阵换将”是兵家的大忌,本人在学校教导处主持工作多年,经常会遇到在学期中途更换班主任的现象,这种现象无异于 “临阵换将”,若处理不好,会给学校、班主任、家长和学生带来很多烦恼,同时也会挫伤班级的元气,破坏班级的凝聚力,影响班级的发展,留下诸多后遗症。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解决途径。

一、学校及时应对

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因此,在物色和更换班主任时,学校行政领导必须慎重考虑。如因工作需要必须更换班主任,在缺乏众望所归的备用人选时,领导班子应进行讨论,各部门积极进行工作协调,避免由学校某一个部门单独任命。落实人选后,学校主管班主任的部门要做好更换班主任的应对工作。首先,要及时找相关老师进行沟通,达成共识,让老师了解更换班主任的原因和目的。然后,及时如实地向学生解释,消除由此而产生的误解和怨气。为了增强新班主任的威信,在新班主任进入班级的第一节课前,主管领导应把新班主任的优点、成绩等情况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理解学校的苦心,明白学校的用心,并从心底接受和容纳新班主任。这样做,有助于新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之后,主管部门还应定时联系该班师生,关注该班的管理情况,并根据情况找班主任老师谈心,组织召开班干会议,参与班会课,下班听课,找学生个别谈心等,及时地帮助班主任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直到该班能平稳过渡。

二、新旧班主任的工作交接

新旧班主任要做好工作交接。新班主任应本着谦虚的态度,主动向原班主任请教,了解班级情况;虚心听取原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原班主任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式,吸纳原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原班主任应积极配合和协助新班主任熟悉班级情况,以便新班主任能够尽快顺利地开展工作,从而避免日后在班级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确保班级的良性发展。更重要的是,新班主任不可在学生面前过高地评价原班主任,更不可忽视原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和家长第一次交流的时候,新班主任要不卑不亢,应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谦虚、勤恳、真诚和自信。如果在接任之初,学生和家长冷眼相待,新班主任缺乏自信,那么,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将会非常艰难。

三、新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方法

(一)摆好心态,迎难而上,尽快树立威信

新班主任首先要摆好心态,迎难而上,尽快树立威信。在首次接触学生之前,新班主任要做好树立自己威信的准备工作,想尽办法赢取学生的心;把自己的特点、经历、成绩等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

(二)尽快了解学生,熟悉班级情况

首先,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人必有一得,这类孩子同样如此。新班主任要抓住后进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先入为主、欲擒故纵等策略,把接任新班级当做转变后进生的难得良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公正地评价他们的表现,使他们正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从而赢取他们的心,为班级管理扫清障碍。

其次,要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管理起来才胸有成竹,因此新班主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名字并且读准它们。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同时下意识地约束自己。

其三,把握好“第一次”。《学记》曰:“亲其师,信其道。” 在小学,班主任一般都是该班的任课教师。如果班主任本身就是一位优秀的授课教师,上课幽默风趣,风格独特,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爱戴是会与日俱增的。所以,上好第一堂课,开好第一次班会和第一次家长会等,都是新班主任在学生和家长面前施展才华、赢得信任和树立威信的关键环节。

其四,走访家庭。新班主任在接任的第一个学期,应通过电话访问、亲自走访、书信交流等形式尽可能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状况,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好铺垫。新班主任在上门家访之前,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认真对待,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举止,谈话的语气和态度要温和。总之,只要新班主任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对家长的尊重,最后和家长达成共同协助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并不难实现。

(三)多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对原班主任的感情

如果一个班的学生已经和班主任朝夕相处了两三年,那么新班主任要想尽快消除学生对原班主任的依恋,就需要在心理辅导方面下足工夫。正确的疏导方法是:积极肯定和尊重原有的师生情;多和学生交流,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有针对性地组织班级主题活动,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总之,如果我们做到了以上几点,中途更换班主任并不可怕,也并非“兵家之大忌”。只要每个新班主任都能讲究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责任心、公平心、仁爱心和细心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也不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更不会留下后遗症。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多媒体课件在绘本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