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教法探讨

时间:2022-10-23 11:13:18

《金属工艺学》教法探讨

摘 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和项目式教学,再结合金工实习,可以把理论性内容转换为实际运用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金属;工艺;多媒体;项目;实习

《金属工艺学》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介绍了零件生产所需的工程材料、材料的成形方法、零件的热处理工艺和零件的冷、热加工方法等内容。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内容多而杂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感到繁杂枯燥,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因此,改进现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一、现有教学方法的缺陷

《金属工艺学》课程系统性差,概念多,学生学习时易感到摸不着头绪,枯燥无味。现有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面面俱到,广而不深,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金工教学过程中虽然包含了金工实验和金工实习,但金工实验设备多,有的实验时间长,其中微观的组织变化过程无法直观看到,自然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金工实习受设备限制,很难与教学过程同步,影响实习效果。理论教学对学生来说既抽象又空洞,这说明传统的金工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学生不具备与之相关的感性认识,也就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达不到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

2.“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没有思考和创造的空间,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职业教育以够用、实用、管用为培养目标,目前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二、教学方式改进

1.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传达和表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直观、形象、具体地接受。比如,“晶体结构与金属的结晶”“铁碳合金相图”这两部分内容,微观结构看不到、摸不到,图表又多,传统的黑板加挂图讲解,学生很难听明白。利用电化教学,可以边讲边看,再结合实际金属材料作比较,把抽象内容转换成了实际应用,既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铁碳合金的成分与其结晶后的组织有何关系?组织如何决定性能?

2.项目式教学。现有的金工课程把内容分成三大部分: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金属热加工、金属冷加工。教学时按顺序讲解,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散乱,不知道学习的东西有什么用 途,自然不会用心去学。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与金工实习相结合,做出一个完整的零件,使学生在满足成就感的同时,掌握所学知识。项目式教学在实施时,需要把教学顺序按要求编排。教师制定一个学习项目,如普通车床的主轴箱,先带学生到实习工厂观察主轴箱的内部及外部结构,介绍各组成零件的用途,用最小一档转速了解其运动关系。回到教室后,提出问题:各组成零件的受力类型?各零件可以用什么材料生产?如何制造?学生在思考和讨论后会得出各式各样的答案。这时进入材料部分的学习,学生因为想知道自己的结果是否对,学习兴趣自然产生。车床主轴箱包含箱体、轴、齿轮、轴套等典型零件,正好让学生对各类材料的性能有个比较,更好地掌握材料部分的知识。

3.加强金工实习与理论教学的联系。学生对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机加工等生产方法基本上没有见过,只在课堂讲解无法理解,可以把这些内容的理论教学与金工实习穿行,尽量采用现场教学,无法完成的内容辅以电化教学片。项目教学中的主轴箱箱体零件,通过铸造实习可以做出其毛坯(按比例缩小),主轴在锻造实习时锻出(按比例缩小),机加工实习则把毛坯加工为零件。这一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各种加工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激发出来,达到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也避免了理论教学与金工实习的脱节。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和项目式教学,再结合金工实习,可以把理论性内容转换为实际运用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跃南.机械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刘会霞.金属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上一篇:航空维修专业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基于Markov链和模糊数学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