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朗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3 10:00:04

浅谈小学低年级朗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本文从激发朗读兴趣、加强朗读指导、注重朗读评价三方面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低段朗读兴趣的培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低段 朗读 兴趣 培养 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109-02

朗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笔宝贵的遗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帮助学生领悟内容,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感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陶冶情感,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识记、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好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启迪学生思维,能极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一、精彩范读,激发兴趣

要激活阅读教学,就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为教师,我们要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能自己动口、动脑去阅读、领悟、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你阅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阅读,就读得越多;你阅读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有位教育名家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踏上这三尺讲台之后,我才真正领悟到这句话的真谛。让孩子们有兴趣去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要得多,而朗读也是这样,我们不能强迫孩子们去读,而是应该使他们喜欢读。为了让学生喜欢朗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我非常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非常富有童趣,有着错落的节奏,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他们朗读水平的好材料。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好好抓住这些材料,以最佳状态、最佳朗读水平进行范读。在老师声情并茂、富有情趣的范读下,定会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他们肯定会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的念头,并且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而有的学生已经在底下小声读着。这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朗读时要学会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进入角色,富有感情地朗读,并注意面部表情。这样,就能把一篇文章读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在我这一番话的鼓励下,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这时,他们都会努力去仿读了。接下来,我又鼓励孩子们自个儿读,并由其他孩子评价,如果有哪位同学认为自己能比前一位同学读得好,我就会请他来读。这样,孩子们的朗读兴趣被充分激起了。

二、渗透技巧,提高能力

朗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语言,它是一项口头语言艺术,所以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做到读音正确、吐字清晰外,还得让学生掌握一些朗读技巧,即通过适当的停顿,读音的轻重,语速、语调的变化以及轻声、儿化的装饰,力求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一)合理停顿

停顿是句子内部,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声音的间歇。朗读时,有些句子比较短,就按书面标点停顿,注意各标点不同,停顿的时间也不同,还要避免学生一字一顿或一词一顿的点读或唱读现象。而有些句子比较长,并且句中没有标点符号,这时候,学生就不易把握了。有的同学会一直读,也不会换气,感觉很累,我们教师听了也觉得累,气不顺,所以此时就可以教会学生做适度的停顿了。

(二)语速适度

朗读的速度是由内容的表达需要来决定的,不同的内容或体裁,它的朗读语速则不同。同样,语速的快慢在一篇文章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决定。如表达抒情、悲伤、郁闷情绪或行动迟缓等内容的句子,朗读时速度应缓慢些,而表达欢快、激动、兴奋、愤怒等情绪的句子,则应用轻快地语速朗读。

(三)语调的把握

语调是指朗读时句子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朗读时,如果语调把握得好,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了音乐美,这也能更细致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另外,轻声、儿化在朗读中也起着装饰的作用。如果在平时的朗读过程中,注意适当运用轻声、儿化的一些技巧,就能使朗读更加完美。

三、适当评价,激发兴趣

(一)互评中欣赏

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地给予评价。如:在听一位老师上《小鹰学飞》一课时,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这位老师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取得了很好的朗读效果。

(二)师评中激励

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给予评价也是最常见的朗读指导环节。教师的语言评价直接影响着朗读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因此,教师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学生朗读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朗读水平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多一些个性化的语言,如:“你读得真投入!”“你读得很形象!”之类的话。其实,当教师用心聆听学生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时,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就能在教师的鼓励中树立自信心,喜欢朗读。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更是如此,阅读是学生掌握语言技巧的基础。要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诵读教学,要追求语文教学的灵动,激活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通过诵读实现阅读吸收与表达倾吐同在,言语活动与想象活动同步,认识事物与学习知识同行;用朗读浸润孩子的心田,把最美的声音留在孩子的心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张华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郭根福.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4,(3).

上一篇:转变思维方式,轻松学会英语 下一篇:中职英语教学整合专业技能学习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