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琵琶歌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时间:2022-10-23 09:33:45

侗族琵琶歌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摘 要】侗族琵琶歌的内容丰富多样,几近涵盖了侗族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古规古理、生产经验、婚恋情爱、风尚习俗、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其唱词为研究侗族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提供了重要资料。侗族琵琶歌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有效保护侗族琵琶歌对侗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介绍侗族琵琶歌的内容、存在现状、在传承中保护侗族琵琶歌。

【关键词】琵琶歌;保护;传承

侗族是一个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2,960,293人。侗族能歌善唱,其社会的传统风尚是老年人教歌、年轻人唱歌、年幼者学歌,因此,侗族地区享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其中,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一、侗族琵琶歌介绍

(一)琵琶歌的由来传说

琵琶歌是中国贵州南部侗族的一种单声部民歌,侗语称“嘎琵琶”,因以侗族乐器琵琶伴奏而得名,在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和广西的三江、湖南的通道地区流行,因为歌师唱歌时要自己弹琵琶伴奏,所以叫“琵琶歌”。关于侗族琵琶歌的由来,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这样的:传说在远古时期,一场滔天的洪水淹没了整个人类,世界上只有两兄妹坐在葫芦里才得以存活,他们是张良和张妹,为了繁衍后代,两兄妹结成了夫妻。后来,他们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召集了八百青年,一边弹琵琶,一边唱歌,歌声宛转悠扬,天上的七位仙女被他们的歌声所感动,因此七位仙女也天天弹唱,教会了整个侗族的族人,侗族琵琶歌就这样完美的形成了。

(二)琵琶歌的分类

琵琶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类。青年人一般喜欢弹唱抒情歌,抒情歌有短有长,短歌大多数是即兴创作,长歌的大段以抒情为主,情节次之。传统抒情长歌有“银情美”、“银情枉”等十大”“银情歌”,“银情歌”也就是所谓的“情人歌”。有一首贵州黎平琵琶歌叫《给句好话暖我心》,歌词是这样唱的:

琵琶伴我慢慢唱一首银情歌/那时得你竹共一山(哟)龙共河/我们同在一个寨不同家/难比别人隔山隔岭同你结城夫妻几欢乐/假若我和你从不相识/我也不会经常想念/晚上走寨来到你家赖火烧烟也好过/只因我们过去我们好/如今给我想念多/白天上山做工见到鸟飞想到你/叫我牵肠乱了心窝/站在山坡抬头望/不成夫妻给句好话暖我心欢乐。

很显然,这首歌曲就是属于琵琶歌中的抒情琵琶歌。

老年人一般喜欢弹唱叙事歌,叙事歌按内容可分为开堂歌、劝世歌、恋情歌、劳动歌、历史事件歌、单身歌、赞颂歌、私奔歌、父母歌、阴阳歌和散堂歌;按演唱方式可分为“嘎常”和“嘎京”两类,弹唱时一般先要唱“开堂歌”,用来自谦,或者简介演唱内容及其由来,结束时要唱“三堂歌”,“散堂歌”也就是“消散歌”,是歌师恳请听众离散去的歌。这里有一首叙事长歌,歌曲的名字叫做《秀银与吉妹》,歌词大致是这样的:

琵琶正正鼓楼静/静静听我唱歌情/有人为情心乱纷纷象山崩/有人为情心迷似醉丧生命/今夜我唱苦情歌/唱那苦情的崔吉妹和周秀银/秀银他本不是马善长/家住湖广柳软高下村/……/念马坡田地多归他/雇请长工好几人/崔家有位吉妹女/长工中有位周秀银/……/一年长工,他俩同山做工来作伴/二年长工,变成一对难离的情人/……/我唱的歌好像把故事讲/……/倘若象秀银、吉妹遭了难/要像阳雀双双远飞行。

这首叙事琵琶歌讲诉的就是周秀银与崔吉妹相爱而遭薛家财主迫害的故事,从歌曲的第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是开堂歌,简介了演唱的内容。

(三)琵琶歌的特点

侗族琵琶歌唱内容丰富且种类多,涵盖了侗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琵琶歌中可以清楚的了解侗族的民俗、历史等内容。琵琶歌的演唱形式是边弹边唱不单一的演唱形式,爱情是其主要来源,琵琶歌是连接侗族人爱情的桥梁和爱情的见证。琵琶歌不仅仅是一种歌曲,而且还是一种赋予象征意义的文化现象。

二、侗族琵琶歌的生存现状

侗族琵琶歌已经成为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上看上去琵琶歌已被很好的保护起来,但从现实方面来看,琵琶歌的传承与发展还是存在如下问题: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等信息的传播,促使许多形形的艺术形式和体裁走进了侗族人的生活里,久而久之,促使他们对音乐的审美发生了变化,认为琵琶歌是乡土和过时的艺术,是老年人娱乐和消遣的活动,现在侗族大量的年轻人都喜爱流行音乐,而不愿意去触碰和学习本民族传统的琵琶歌。以往劳动一天的侗族人是在鼓楼前弹唱琵琶歌,聊着自己祖辈的故事和传说作为他们的娱乐活动,但现在却是坐在自己家中看着电视节目。

1980年代以来,出现了“打工潮”,侗族的大量青年男女外出打工,致使侗乡里以老人居多,会弹唱琵琶歌的老人也找不到可以传承的人。外出打工的青年男女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两个人的爱情不在从“行歌坐夜”开始,能弹唱好一首琵琶歌已经不在是值得他们骄傲的事情了,这样导致了琵琶歌缺少了能生存的环境。

由于学校教育的日益扩充,使原本可以传承琵琶歌的下一代们肩负了繁重的学习任务,无论校内或是校外,课上或是课下,学校与家长的叮嘱都是好好学习,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肩负起传承琵琶歌的重任。教育的发展,使家长原本以自家孩子能弹好琵琶,唱好歌为荣变成了以考上好学校为荣,思想观念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即便是琵琶歌已通过校园教学开始传承开来,但由于学校重视度不够,使琵琶歌的传承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

三、在传承中保护侗族琵琶歌

民族文化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民俗、音乐等,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侗族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精品,是侗族的文化瑰宝,应该尽力、尽快的对其加以保护,以便更好更有效的传承下去。

(一)对侗族琵琶歌给予政策支持

在教育方面,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21世纪后,国家颁布相关政策,侗族琵琶歌已经在一些乡村学校进入课堂。但是光进入课堂是不够的,还应该予以重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课下应该举办与琵琶歌相关的文娱活动,比如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应该多多增加琵琶歌的节目,或是办一场以琵琶歌为主的比赛活动。课堂教学也不能仅仅局限在九年义务教育,还应让琵琶歌走进初、高中,即便初、高中的学习任务很重,但已有了小学几年的基础,进入初、高中以后每周一节琵琶歌的课是不成问题的。由于侗族地区大多是偏远的山村,现在的年轻人一心只想着奔往北京、上海、广州之类的大城市,为了有一份高的经济收入脱离贫困的生活,有些人即便精通琵琶歌也不会想要留下来授课,因此想要留住琵琶歌的授课人才很不容易。国家应该给予合理的生活补贴和相关优惠政策来留住人才。

在社会方面,一是要保护和培养侗族琵琶歌的传承者。有关部门应该整理和收集琵琶歌民间艺人的资料,建立成档案,详细记载民间艺人所掌握的技能;民间艺人大多数以老年人为主,且有部分生活情况不是很好,对于生活困难的民间艺人,国家应当给予相应的补贴;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可以授予民间艺人“艺术大师”的称号,这样既承认了民间艺人的劳动和贡献,也给民间艺人为传承琵琶歌带来动力。二是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成立侗族琵琶歌协会,协会里面主要由理论者和实践者两部分组成,理论者主要负责从理论上研究琵琶歌,出版相应书籍、宣传册等内容,能让更多人从文字上了解到琵琶歌文化;实践者主要负责演出,定期或不定期的搭一台以琵琶歌为主的地方戏。

(二)对侗族琵琶歌给予氛围支持

琵琶歌要有效的保护下来,它必须要有爱好者,要使侗族地区或是侗族以外的人们对琵琶歌产生爱好,这样才会对琵琶歌的传承产生激情。那么,琵琶歌就要在不改变本质的情况下有一种创新的演变,要在精心的组织下,加以适当的改造。比如说叙事琵琶歌,歌曲内容故事的创新,故事内容可以精彩化,或是改造成连续剧那样,不要一次性唱完,留下有悬疑的下集,这样可以促使人的好奇心第二天再来听,可以使人对故事产生很大的兴趣,久而久之,也可演变成对琵琶歌的兴趣。

湖北省来凤县土家族摆手舞得以良好的传承下来的案例给我以启示,民族歌舞文化要得以好的传承,可以和民族地区节日相结合。通过民族艺术节来传播民族的歌舞文化,这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承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说在黎平侗乡举办的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就可以很好的利用琵琶歌来丰富节日的内容,可以发动政府机关、学校等所有人群只要会弹唱琵琶歌的来参加比赛,通过节日的推动,琵琶歌可以在当地各个范围地区得到普及。

四、结语

侗族琵琶歌是侗族人的骄傲,琵琶歌历史悠久,其艺术魅力强烈、民族特色浓郁,是侗族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样富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是不应该让它消亡下去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起琵琶歌,对于侗族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泽忠,韦芳.侗歌艺术传承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1.

[3] 杨筑慧.侗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 杨通山,蒙光朝,过伟,郑光松.侗族民歌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田芳园(1990.01- ),女,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方向:民族学。

上一篇: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性的实践探究与反思 下一篇:城市大型群众活动的安全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