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分析:小班阅读活动《爱叫的小狗》

时间:2022-10-23 09:02:52

课例分析:小班阅读活动《爱叫的小狗》

摘要 本文通过对绘本《爱叫的小狗》的教案分析,提出绘本教学的策略:(1)引导观察、仔细阅读;(2)激发想象,理解阅读;(3)游戏情境,探究阅读;(4)多形式表现,充分阅读。

关键词 阅读 绘本教学 课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快乐、积极地参与活动,教育幼儿友好地与人相处。(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动物的表情、动作,发现线索,尝试对内容进行预测。(3)启发幼儿运用较为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过程:

1 导入

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部好看的小电影,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师:这只小狗的表情真丰富,你们有没有这个本领啊?老师考考你们吧!

教师:今天也有一只小狗来到我们班,它又是什么表情呢?

2 展开

2.1 教师提问,引导观察

2.1.1 观察封面

(1)教师:这只小狗它是什么表情呀?除了小狗,你们还看到了什么?(2)这种表情的小狗会想做什么?

2.1.2 第一页

(1)(遮盖小猫)小狗在做什么?小狗这么凶,是在冲着谁叫啊?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看看小猫是什么样的表情?(请幼儿模仿小猫表情)它为什么是这种表情呢? (3)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狗还会做什么呢?

2.1.3 第二页

(1)(遮盖小兔子)小狗在做什么?它在冲着谁叫?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小兔怎么了?小兔为什么哭?(请小朋友们模仿小兔,教师模仿小狗)(3)小狗都把小兔吓哭了,它还会再冲着别的小动物叫吗?

2.1.4 第三页

(1)(遮盖小鸭子)小狗又在做什么?这次它又在冲谁叫?(2)小鸭是什么表情?小鸭很生气,你觉得它害怕小狗吗?(3)请你们来表演一下勇敢的小鸭吧!(请幼儿模仿“小鸭”,教师模仿“小狗”)(4)你们猜一猜,小狗还会冲谁叫?

2.1.5 第四页

(1)小狗在冲着谁叫?谁能连起来说一说?(2)小狗冲着小母鸡叫,小母鸡害怕吗?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3)请你们来表演小母!(请三个小朋友模仿小母鸡,教师模仿小狗)(4)小狗冲着那么多小动物叫了,它还会冲着其它小动物叫吗?

2.1.6 第五页

(1)小狗又冲谁叫?谁能连起来说一说?(2)小公鸡害怕小狗吗?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小公鸡可能会对小狗做什么?

2.1.7 第六页

(1)(遮盖小狗)小公鸡是怎么做的?你们认为小公鸡会对小狗说什么?(2)猜猜小狗会是什么表情?(取下遮盖)请小朋友学一学小狗的表情。(3)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1.8 第七页

(1)发生什么事情啦?小动物们在做什么?为什么现在是小动物们冲着小狗叫呢?(2)小狗现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知道小狗害怕的呢?(3)你们觉得小狗做得对不对啊,为什么?我们来给小狗讲讲道理吧!

2.2 教师小结,完整阅读

引导幼儿总结:不能欺负比自己弱小的朋友,幼儿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和梳理故事情节,在重点小动物动作、表情的地方放慢速度,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故事中来。

3 结束

教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请你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吧!

活动评析:《纲要(试行)》中明确把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爱叫的小狗》是通过讲述一只小狗在草地上冲着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叫,小动物们团结起来反抗它的故事,来告诉幼儿,不能欺负比自己弱小的朋友,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通过本活动,谈谈对绘本教学策略的看法。

3.1 引导观察,仔细阅读

小班幼儿认字较少,在阅读时主要依靠对画面的观察掌握信息,建立页与页之间的联系,理解故事情节。在阅读《爱叫的小狗》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封面,首先,观察小狗的表情;其次,按顺序观察其他小动物:小猫、小兔、小鸭、小母鸡和小公鸡。细致观察封面让幼儿清晰地了解信息,为理解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成功阅读提供了有效保障。

3.2 激发想象,理解阅读

(1)预测故事。在阅读时,通过对画面的观察激发幼儿对故事下面内容猜测的兴趣。比如《爱叫的小狗》,封面上有一只奇怪表情的小狗和一群小动物,当请幼儿猜测会发生什么事情时,小朋友的回答是五花八门:“小狗在想坏主意”“小狗想吃掉这些小动物”“小狗想把小动物们都赶跑,自己在草地上玩”……仅凭一幅画就引发出孩子们的无限遐想。

(2)设疑想象。在阅读时,设置各种疑问,主要是培养幼儿大胆质疑、预测等主动学习的能力。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但受经验的局限,回答比较集中,比如问题:“小公鸡会对小狗说什么?”皓皓说:“小狗你没有礼貌”;彤彤说:”小狗你欺负小动物,我们要惩罚你“;这一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就怎么惩罚小狗展开讨论,倩倩说:“小公鸡用嘴去啄小狗”;晴晴说:“小猫用爪子抓小狗”……

(3)合理联想。幼儿在阅读绘本时,会联想到现实的生活、或者看过的其他文学作品,有时还会把自己想象成绘本中的角色。比如,当阅读到小狗冲着小鸭叫,小鸭掐着腰,瞪着眼睛很凶地看着小狗时,瑶瑶就模仿着小鸭子的样子对着小狗说:“真讨厌,为什么冲我叫”。当阅读到小狗冲着小兔叫,把小兔吓哭时,婷婷说:“我才不会害怕小狗呢,我要咬它”……孩子们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享受着作品所引发的快乐。

3.2 游戏情境,探究阅读

当阅读引起了幼儿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做出回应。这种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探究绘本。比如,在阅读过程中,小狗冲着小动物叫,小朋友们会模仿出小动物的动作、表情,有的小朋友还会加上自己的语言,在表演中体会角色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在绘本阅读后,可将绘本中的小动物角色做成头饰放入表演区,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角色,真正将绘本落到实处。

3.4 多形式表现,充分阅读

(1)以教师为主的形式。在活动前让孩子们充分地了解故事中动物的特点,组织交流,如果遇到小朋友欺负你应该怎么办等问题,为绘本阅读提供经验和基础;绘本阅读中可采取模仿小动物对话、话剧表演,或者与其他领域活动相配合的方式,立体感受绘本;在绘本阅读后可组织区域活动,让绘本得以充分的展现,完成教学目标。

(2)与家长配合的形式。在集体活动结束后,将绘本的小书发给孩子,带回家和家长一起阅读,在家长的指导下,幼儿更全面、细致地阅读绘本,并讲述自己心中的小故事。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 康长运.幼儿园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3] 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

上一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忆秋千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