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田径运动之生命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23 08:16:58

中学田径运动之生命教育论文

一、理解生命——运动习惯的培养

在认识生命的基础上,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面是对生命的理解。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最珍贵且难以再次拥有的宝贵财富,不同阶段的生命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形式,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对待生命,而支撑这一切的基点是运动。因为生命是流动的、生生不息的、变化的,它需要运动这一动态的活动去支持它的发展变化,因此,表现在体育教学上就是应当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以田径项目中的跳高为例,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学会包括单脚跳、起跳摸高等多种形式的跳高动作。由于中学课业繁重,特别是在中高考的压力下,许多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压缩体育锻炼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复习考试上。殊不知疲劳的身体将难以负荷高频度的精神运作,而时间的有限性又难以允许学生将整段、大段的时间专门用于体育锻炼。基于此,假如学生可以自觉地培养起个人的运动习惯,比如在课间休息时作小范围跳高,在作业完成后压压腿,在考试过后跑跑步等,这些田径运动不仅占用的时间短,而且可以帮学生恢复精神状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就应当鼓励学生从培养运动习惯开始。

二、感恩生命——运动技能的价值

每一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难以重来的生命,它是宝贵的,更是脆弱的,因此,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面是感恩生命。只有始终对生命怀以感恩的心态,才会发自内心地想要延长生命,于有限的生命力活出最大的精彩,发挥最大的价值。才会发自内心地想要去爱惜生命保护生命,尽量避免生命受到来自外部的伤害。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拥有保护生命的技能,而这就离不开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田径项目中的快速跑为例,该项目能够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位移速度、运动速度,表现在实际运用中就是躲闪跑、追逐跑、自定义目标跑、听信号跑等。它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很大,特别是当学生在遇到危险,如小偷盗窃、劫匪抢劫、车辆冲撞等意外事件时,学生掌握了快速跑技能,就可以快速恰当地进行自我保护,避免个人生命受到损害。由此可见,感恩生命应当从保护生命做起,而这就离不开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在开展感恩生命的教育时,应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技能的价值。

三、珍惜生命——意志与耐力的塑造

生命的发展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无灾无病的,它总是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因此,这也提醒着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珍惜生命,特别是珍惜完好无损、蓬勃旺盛的生命。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具有精神力量去克服生命的挑战并坚持达至生命的最好阶段,表现在田径教学中就是对学生意志耐力的塑造。以长跑为例,大部分学生对这一项目非常排斥,除了其运动的单调性与乏味性外,更多的是因为长跑所需要付出的更多耐力与体力。但实际上,长跑运动对于个人精神层面的塑造具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长跑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平稳的气息、与呼吸相协调的步伐,对终点目的地的渴求与坚信,这一点与学生在备战高考的过程非常类似。众所周知,高考虽然只是一场考试,但在此之前需要经过一个非常长、非常艰辛的复习过程,这同样是对学生精神毅力、自信心的一个考验与锻炼。唯有拥有较好的意志耐力,才能够克服生命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才能够在跨越障碍、砍除荆棘之后还能够保持着生命最美好的状态。因此,提醒学生珍惜生命离不开对学生意志与耐力的塑造。生命教育是围绕“生命”这一基本形式与重要载体的一种教育,它旨在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感恩生命、珍惜生命,这既是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与最大追求。生命的存在、延续、发展离不开运动的支持,因此,它与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特别是涉及范围较广的田径教育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基于这一点,教师应当从运动意义、运动习惯、运动技能、意志耐力这四个方面出发,在田径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以促进学生在运动之中获得身心的和谐,最终实现强健体魄、塑造心灵的教学目标。

作者:朱张英 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上一篇:躯体恶性肿瘤合并脑梗死临床特点 下一篇:九味消瘤散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