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会集中核算制的利弊及对策

时间:2022-10-23 07:55:03

浅谈财会集中核算制的利弊及对策

摘要:财会集中核算制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不管是在理论中还是在实际操作中,它都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撑。一旦没有相应的法律做为依托,就会使得财会集中核算制度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纰漏。我们能够看清财会核算集中制度的缺点,这有助于我们继续改进完善制度,但是同样地,我们也要清楚的了解财会集中核算制的优点。只有清楚的掌握好财会集中核算制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发挥制度的优越性,进而更好的应用于社会。

关键词:财会;集中核算制;利弊;策略;

一.引言

财会集中核算制是近几年来在一些大型行政企业单位实行的一种新的会计核算制度。通过这种制度的实施,让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收支治理工作得到了加强,使得财政预算的执行有了强大的保证。由此可以看出财会集中制度的重要性。正因为重要,我们更要认真仔细的研究此种制度的利弊性质,以便更好的完善制度,让制度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制度取得的成效

1.通过实施财会集中核算制度以后,各单位的财会业务工作就被纳入了统一的管理审计范围中。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会核算工作的效率,还保证了质量。更重要的一点,此制度的确立。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2.财务管理水平很关键,也有很重要的地位。财会集中核算,就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因为在财务核算过程中,会计实行的电算化管理,让所有的账务,凭证,报表等都由计算机执行,这一系列的操作工作都保证了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提高了财会的效率,而且使得信息质量更加的准确,真实。这样更加有利于领导进行正确科学的决策。

3.制度起到约束作用我们要知道,会计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有一定的依据的。依据就是各个单位的预算指标。假如说没有预算指标或者说预算指标超过一定标准的,会计核算中心就会拒绝支付。从这方面进行约束。对于政府的采购资金,是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支付的,资金是直接给供应商的。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保证专款专用,也是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明确一点,就是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方面,由于各种核算单位撤销了原来所有的银行收入账户,因此,各个项目的预算收入必须要直接缴入国库,这样做法,就成功的实现了收缴分离。

4. 强化了财政监督。a.设置的监督关口更加严格了。实行了会计核算以来,审核关口变多了,其中包括单位领导的审批,财务主办的监督,还有初审复审等等。加大了监督力度。b.费用报销的透明度进一步增强。单位的每一笔开支都会接受严格的把关审查,过程全程监督。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单位自觉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c.强化了防范意识。集中核算制使得账目表单一目了然,更加的具体明白。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把一些不合理的支出行为扼杀在摇篮中。从另一方面达到了监督的目的。

三.分析出现的问题

a.会计的主体不清楚。这样会使得审计的责任问题没办法界定。一方面,单位认为是会计的职责,就算出现问题也不应该承担责任。但是会计却认为自己只是核算,不应该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b.存在监督的盲区。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核算中心审查单位支出凭证有一定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他们是建立在单位报账会计审核以及领导签批的基础上的,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监督不力的情况发生。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

四.如何完善财会集中核算制度

1.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一是实行会计委派。一些预算单位的业务量大、业务很重要,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将其会计人员在工资、人事关系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然而对于原来的状态,比如说是原来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要保持不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我们的会计核算中心委派会计主管,为预算单位的财务活动支招。也就是出谋划策。有助于更好的服务人民。除此之外,经有关领导批准,对距离会计核算中心较远的预算单位,同样可以由会计核算中心向其委派会计。二是实行集中治理。某些预算单位有以下特点,就是人员少、业务量较小、业务重要性相对较低。对于这样的单位。我们也有对应的解决措施。让大家实现共赢的目标要求。一般就是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办理会计核算业务以及财务收支等一系列的业务。根据预算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治理方式,合理有效的解决会计服务功能被削弱的这个大问题,还有助于预算单位的财务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可以很好的规范权责关系。这种权责关系就是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和财政国库收付中心之间的。

2.提高信息化水平。一是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要继续增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人们能够进行及时必要的交流工作,让工作更加圆满的完成。让制度真正起到自身的作用。二是要在会计核算中心和预算单位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这要求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不能有太频繁的轮岗,让具体负责人员可以尽快的熟悉工作流程以及单位的业务特点。只有这样才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要经常与财政国库收付中心联系,要经常核对各项指标。其中包括预算指示、国库直接支付数、政府集中采购数以及结余指标这几种。以科学发展观的方式看待制度的进行。可以更好的促进会计业务层次化和多样化。

3.加强队伍建设。一是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队伍要充实,建立一支优秀的团体队伍很关键。还有尽量提高他们待遇。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大家想一下。会计人员目前工作很辛苦。尽管负荷较重但是待遇没有相应提高,这既使得会计人员没有时间了解和熟悉预算单位具体情况,无法为预算单位提供满足的服务,不仅如此,他们工作积极性受到抑制。不能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解决人手紧张问题,一方面可以适当充实会计人员队伍,另一方面应考虑会计人员工作量成倍增加的实情,级别和工资待遇适当提高是很有必要的。二是加强会计业务层次化和多样化。会计人员的工作就是从事机械的记账和转账工作,工作阻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在某方面讲会造成了会计资源的浪费。因为大多数人员都是许多精通业务、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我们可以从工作层次上进行划分,上到下设立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审核会计、基础会计等工作级别,然后进行提拔,提拔标准就是根据会计人员的能力和工作表现了。从多样性上看,可以进行进一步分工,分工就是要按照业务内容,不同类型会计人员可以组合成工作团队,集体负责某一个或某几个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与服务职能。三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培训工作,可以使得会计人员能够胜任多个岗位,将会计人员的个人发展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有效运行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更好的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财会集中核算制度的最大作用才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造福于人民。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

五.结束语

财会集中核算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制度,在许多的事业单位中都用到了这种新制度。是新型的制度,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缺点和不足。当然还有它带来的便利。这种制度确实带给人们了许许多多的便利,有助于人们更好的执行财务管理工作。也在无形中加强了监督力度,让单位工作人员能自觉的提升自身的意识水平和能力。我们要把握好财会集中核算制度的利弊。趋利避害,合理科学的运营它。认识到制度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努力改正和完善,相信财会集中核算制度一定会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童道友主编。《财会集中核算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经济法规汇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3]叶士宏.关于设立基层工会会计核算中心的思考[J].中国工会财会.2011年07期

[4]贾红梅.浅谈经济危机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优与劣[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5]高珊.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措施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6]吕丰婵.教育系统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上一篇:浅析“营改增”在中国的试行 下一篇: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