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

时间:2022-10-23 07:40:25

山东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

【摘 要】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有着历史、民俗、宗教、人文、社会、艺术等广泛而具体的内涵和价值,带着鲜明的民间特质,承载着民族精神,它是民俗文化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它独树一帜,绚丽夺目,是一株独放异彩的民间艺术奇葩,被世人誉为“中国一绝”。探知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分析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在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中根植的历史必然。保护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弘扬儒家思想、珍惜传承民间艺术,给民间艺术赋予新的审美理念、新的表达方式。齐鲁传统文化的历史精美博大,儒家文化思想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扑灰年画民间艺术。它体现了劳动人民创造生活的智慧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它也见证了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扑灰年画 民间艺术 儒家思想 美学特征 核心理念 弘扬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22-04

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被誉为“中国一绝”,它给人以强烈震撼,形成了粗狂、豪放、率真、大器的美学特征感受。扑灰年画民间文化的表现是多层面的、立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包含着深厚的儒家文化思想内涵以及民间艺术独特的造型观念,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内容与表现形式和谐统一的儒家文化精神内蕴,其这种独特的表现工艺过程在全国年画中独树一帜。然而扑灰年画民间艺术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玩艺儿”,相反,它所涉及的文化范围之广,包含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齐鲁文化。探知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分析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观念在扑灰年画民间艺术中根植的历史必然,才能使传统齐鲁文化的精髓通过这一古老的载体得以传承与发扬。扑灰年画民间艺术不仅工艺过程独特,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以色代墨,着色浓重,色彩艳丽,形象富有动感,线条豪放流畅,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多为胖耳大腮,但眉眼巧画不失隽秀感。其造型拙朴简练,用笔潇洒自如,很有写意国画的笔墨情趣。扑灰年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人文精神的载体,是为人而存在的,是齐鲁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它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品类,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有过称“绝”的时代,中国艺术史不会忘记它。

一、高密扑灰年画的民间艺术特色

高密扑灰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齐鲁民间文化于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品,也是广大胶东半岛人民群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理愿望的一种最为普及的艺术样式。高密扑灰年画以整张纸大小的“大挂画”最具特色,制作工序复杂,须经过粉本、扑灰、敷彩、粉脸、描金等过程,用色以桃红、翠绿、粉黄为主,兼施金色,开脸用粉加红晕染,画面的主要部分还要涂上明油,以求鲜艳夺目的效果。当地群众的顺口溜形容扑灰画为:“红绿大笔抹,市场好销货;庄户墙上贴,喜庆又红火。”粗犷、朴实的扑灰年画,以满足不同的需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及区别于其它地域样式的表现规律和独有的艺术趣味。

1.尽善尽美的造型特色

扑灰年画造型特色要求“尽善尽美”,重视画面物象的圆满,从而以形式的圆满来抒发人们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因而在造型上非常避讳画面事物形象的残缺,扑灰年画中人物一般都要画出全身;画人物头部或为正像,或为“三分脸”。“画中有意”是又一造型特色,通过借助于文字去完成图像所要表达的意愿,即善于通过画面的物象,甚至是毫无现实可能的物象组合而成的“文字”来表达他们所想表达的美好愿望,民间称之为“讨口采”。如年画人物形象手指蝙蝠飞舞,便是吉语“福在眼前”。扑灰年画在制作表现过程中还富有“隐喻象征”,将一种理想化的事件或现象寓于一种较为明了和显现的形象中,以使很多难用画面表现的情感得以体现,即象征手法。如:年画以牡丹隐喻富贵,以石榴隐喻多子。

2.以简代繁的构图特色

扑灰年画“主题突出”的构图特色是锁定画面主要形象之后,“浓墨重彩”的对其进行渲染,其它次要形象作为陪衬,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主要人物常居中,且夸张舒展,并以缩小了的周围事物为陪衬,以突出主要人物。“以简代繁”是扑灰年画重要的构成特色之一,多为二度空间平面构图(多用于“大挂子”画),二度空间的平面构图使整个画面效果简洁明了,人物较少,但表达有力,画面效果追求在简单中求变化。扑灰年画中“成双成对”的构图特色是老百姓喜欢把头脑里美好的东西连双带对的表现出来并连结在一起,就像“好事成双”一样。年画中有不少这样既对称统一又呼应变化的构图形式,不但有结构上的大同,而且有形式上的小异,于细微之处见灵动,有很强的装饰性。

3.艳而不俗的色彩特色

扑灰年画具有“艳而不俗”的色彩特色,许多年画的画面颜色虽然很鲜艳,但不能很好的运用色彩对比技法,使各部分之间能够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产生一种“和谐”的美。“罩上明油”是扑灰年画的又一色彩表现特色,主要用途之一就是装饰、祭祀年节,增添喜庆氛围和供奉、拜求先祖神灵,所以扑灰年画大多喜用红、黄、绿、紫等色彩艳丽、明亮的颜色,尤其重要部分还罩上明油更加突出、显眼,更加灿烂光彩。扑灰年画的另一色彩表现特色是“墨分五彩”俗称“墨货”,年画制作表现虽然纯用墨,但画面“颜色”通过墨色用力、分布、着色时间等处理方法的不同,仍然会产生非常“丰富”的视觉效果,毫无单调之感,和国画中的浓、淡、干、湿、焦相媲美。

4.大涮狂涂的技法特色

“大涮狂涂”是高密扑灰年画的重要制作技法特点,描子勾拉“大涮狂涂”指艺人们在作画时,从衣裳到头发,全是单色抹涮,连轮廓线也是一笔抹下,以“意”写“神”,与现在国画中的大写意一样,形容了“抹画子”时“抹”的情景。“描子勾拉”是指局部的细心描绘,“兼工带写”,以“形”传“神”,如国画中的工笔,与“大涮狂涂”则形成鲜明对比。扑灰年画还运用“细心粉脸”、“眉眼巧画”的制作技法特色,许多人物作品往往都有一个或几个淡淡的粉红脸,“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就是在脸上巧妙的勾划眉眼、五官,再敷彩,局部涂有明油,让人看上去面部富有弹性,透明细致,这也是技法中较精细的部分。当扑灰年画作品制作技法接近尾声时,艺人们常在“大涮狂涂”的服饰上搞一些图案,“咸菜磕花”就是常用的技法。所谓“咸菜磕花”,就是将选好的咸菜晒干,刻上图案,再蘸着颜色磕就是了,简单而实用。

高密扑灰年画的艺术风格确实不拘一格,颇具儒家文化精神特色,由于不拘泥于程式化表现技法看起来格外粗犷、豪放。它的艺术创作过程和流传过程,都是经过增删、修改、改造、充实,一代一代按照时代的要求、生活环境、风俗习尚、艺术趣味的要求变化发展的。扑灰民间年画艺术立足于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寻找有意味的外观造型及视觉形象,在外观造型和色彩设计的创新过程中,力求从造型和民族色彩中寻求灵感,这样既能满足大众对美的特殊要求,又有助于建立和丰富民间艺术风格。

二、儒家文化精神是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的核心理念

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是一种生命本真的艺术活动,儒家文化思想是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的根基,传统儒家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点: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这些对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实用的物质产品,以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传统民间年画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成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儒家文化思想中这些积极因素的影响,使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在思维方式、理想人格、伦理观念、美学思想等精神文化方面渐趋认同,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的美学思想似乎就是按照这样的特征及规律发展的。

儒家文化思想在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和主体作用,儒家文化思想是先秦时期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是一种混合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它不仅融合了齐文化和鲁文化,而且兼收并蓄,广泛吸收了其它地域文化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完备的自我调节和更新功能、再生能力很强的文化,也成为一种政治大一统背景下的官方文化,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是齐鲁文化的宝贵资源,儒家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中庸思想对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中”是适合,“庸”是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作为高密扑灰年画民间传统文化,“中庸”精神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合的制作和表现方式,并力求保持一个合乎齐鲁文化情理的年画工艺流程。“礼”是指人通过自身的主体意识,它起着一种社会规范整合作用。礼的特点便是“有秩序”,“乐”是指一种“和谐”的状态,也泛指一种自由的理想。“礼”的人文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有着深远影响,它不但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而且渗透到人们日常的言行之中,这种精神文化在扑灰年画中体现的非常充分。在扑灰年画中既要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也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要达到这一双重目的,它严谨的遵循了这些儒家思想文化的理念。扑灰年画给人的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我们应立足于齐鲁文化,在儒家文化思想的基础上研究现代,用“和谐”理念指导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的创作。

三、儒家文化思想在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中的美学特征

1.儒家文化精髓与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美善相乐之美

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体现了典型的儒家文化的造型审美特征,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归属感,它把功能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实用而带来善,是引起美感的先决条件,所以从实用功能出发的创新应该永远居于首要地位。扑灰民间年画艺术注重美与善密不可分,善使人共生,美使人共享。不善之美,不是至美;不美之善,不是至善。儒家文化思想审美心理的首要特性是美善相乐,最高境界是尽善尽美。文以载道,乐以教化,扑灰民间年画艺术形式,除了对美的追求之外,都表现出对善的强烈诉求。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它将人们心中的善恶、美丑、正邪、直曲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将一切褒贬、好恶、祈望和忌讳,虽在画外,却寓于其中,以表达人们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使人们在观赏作品的同时,有所感,有所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化的作用。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审美情趣还充满了深刻的象征寓意,饱含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望和追求,体现了儒家文化思想不变的民族文化心理。它除了具有无可争辩的形式美外,还通过具有特殊蕴涵的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望,它通过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实现了美善相乐的追求,注重的是传情达意,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崇尚陶冶情操、催人奋进的审美精神,创造了祈福与美善相乐之美。

2.儒家文化思想根植于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自然朴素之美

高密扑灰年画集文化、艺术、实用于一体,是儒家美学思想的历史见证。它体现了就地取材、朴实无华的特色,是齐鲁文化平民化、生活化的标志,给人以强烈震撼,形成了粗狂、豪放、率真、大器的美学特征感受和视觉冲击力。在扑灰年画民间艺术传统审美理念中,只有自然、朴素之美才是美的最高境界,自然和朴素是指万物的非人为的本然状态。儒家文化思想崇尚自然与朴素的审美原则,它认为一切美皆出于自然率真,真正的美是事物本身自然纯粹之形态,能让民俗文化本身绽放光彩,才是真正的美。儒家思想认为适和的形式美是表达本然形态的重要形式,认为形式美要恰到好处,要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高密扑灰年画的审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它具有追求朴素适宜之美的审美特性,即自然的朴素之美。

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从色彩、技法、构图到造型,无一不体现质朴的风格特征。由于对朴素自然特性格外尊崇,扑灰年画民间艺术反而更加具有生命力,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它崇尚朴素自然的儒家文化思想传统,因为它体现到民间民俗上,就是要因地制宜,应充分考虑到齐鲁大地使用者的地域特征、生活习惯和审美需求,所以植置于民间、民俗是高密扑灰年画创新的源泉。

3.儒家文化与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伦理道德之美

儒家美学思想对高密扑灰年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反映了儒家的礼乐制度和人文内涵。道德伦理是儒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教育和审美的关系极为密切,它的一大功能就是以美感形式教育、陶冶人的心灵。扑灰年画民间艺术所蕴含的道德伦理内容,不仅表现在各类天神、先贤圣人、历史题材中,也表现在民俗艺术作品中,使民间年画艺术呈现出强烈的伦理审美趋向,道德伦理成为扑灰年画承载的主要儒家传统文化内涵之一。

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在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所表达的形式和内容,必然会呈现出儒家美学思想特征,年画中所表现的《五伦图》与《治家格言》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体现。《五伦图》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遵循的封建礼教,《治家格言》则是运用儒家思想治理家庭。在长期的儒家思想熏陶下,使高密民众拥有一种敦厚朴实的儒象气质。儒家思想渗透到高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扑灰年画中也有丰富的表现。“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流传。这些儒家“孝道”思想在扑灰年画中的演绎是儒家思想在民间的体现,这种年画形式又为宣传和强化儒家的道德规范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4.儒家文化与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和谐统一之美

和谐之美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提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董仲舒《春秋繁露》载:“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其实这些理论思想实质上都是在统一的“和谐”原则下达到对审美主体的“满足”。儒家的文化思想内涵对高密扑灰民间年画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刻持久,它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二者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中,扑灰年画特别能够体现社会的和谐一致,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整合作用。在扑灰民间年画艺术中所表现的追求“人――年画――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就是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扑灰民间年画从选题、制作到应用、陈设早已达到它的最高水平。齐鲁大地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始终都是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此,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一直是扑灰民间年画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的文化特征。另外儒家文化思想还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亲和的关系,扑灰年画艺术赋于花、鸟、虫、鱼、兽等艺术形象以祥瑞寓意,便是这种亲和关系的表现。所以,要欣赏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就需要了解齐鲁文化和儒家美学思想特征,否则,是很难把握住高密扑灰民间年画艺术的审美特性的。

四、儒家文化思想在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中的思想意蕴

儒家文化思想给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的创意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儒家文化思想是扑灰年画形式内容及思想的内核,它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按着中国传统祥瑞观念沿续下来的,它反映了扑灰年画在儒家文化思想影响下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模式。在扑灰年画的形式题材和使用习俗中,融会着各种思想观念,如等级观念、伦理观念、审美观念、、风俗习惯等,并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密扑灰年画艺术在较长时间的创作生产中,民间艺人胡、赵、杜三人在题材方面又各有侧重,各有拿手的“好活”,胡玉显喜欢画“八仙屏”、“天女散花”、“三仙姑下凡”、“胖娃娃”等题材的扑灰年画;赵大伦靠画墨屏美人条(大挂画)发了财,成了赵家圈的富户;杜家官庄的杜万则善画刀马人物,如三国人物、杨家将、岳飞等,同时还兼画大挂子画,如“万事如意”、“尤鲸献瑞”等。以胡、赵、杜三家作坊为代表的民间艺人一反当时以记录“风花雪月”为主的文人画的弊端,想农民之所想,爱农民之所爱,将以欢乐为主题的题材揉进扑灰年画,把农民们喜爱的人物故事挪入扑灰年画的艺术表现范畴,大大地开拓了年画的题材。

齐鲁大地是孔子、孟子的故乡,人们历来追求美好的事物,这种追求也体现在扑灰年画中,在图案纹饰中借助同音字和谐音非常巧妙地运用于图案形象,以谐音和寓意,以指事和会意的方式进行构成,使形式和内容巧妙结合,这种纹饰意趣横生,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高密扑灰年画极具儒家传统文化和艺术特色,体现了大量的民俗意蕴,这些吉祥图案把这种民俗的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以合理化的结构与艺术化的造型,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将雅俗熔于一炉,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五、保护与传承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弘扬儒家文化思想。

1.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经过几百年衍生、存在、融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方水土、一方民俗风情的独特产物,是原生态的文化。它有着历史、民俗、宗教、人文、社会、艺术等广泛而具体的内涵和价值,带着鲜明的民间特质,承载着儒家文化思想的精神,传递着民族的认同心理和文化共识,为我们留下了儒家文化思想的博大精深和灿烂辉煌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扑灰年画由于过于看重它的商品性而忽视它的艺术品性,不能在前辈画师艺术的基础上继续创新,而只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生产,再加上新的年画品种的冲击,它于不能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走向了消亡,这是历史的遗憾。高密扑灰年画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严峻形势,扑灰年画作为民间民俗文化应被精心保护,任何一个忽略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国家,都势必对内丧失其培育民族精神的文化血脉,对外则丧失其在世界上树立文化大国形象的机遇,抓好扑灰年画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保护与传承扑灰年画民间艺术的紧迫性及其重要意义

扑灰年画的艺术风格与儒家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表达了民众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祈求。扑灰年画民间艺术作为民间的新年祝福,充满了喜庆,大多采用大红、大黄等鲜艳的色彩,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现,人物生动可爱,富有活力,画中的每个动物和植物都富有吉祥的寓意,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复兴发展扑灰年画也是弘扬儒家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它所能提供的最贴近民众的、几百年绵延不断的民间信仰素材,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扑灰年画不仅要抢救和保护,还要继承,让扑灰年画融入生活,为民族团结和谐与兴旺发达提供坚强的思想纽带。保护与传承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弘扬儒家文化思想,我们应当珍惜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的根。高密扑灰年画民间文化是高密最具地域性的优势文化,它将会再度辉煌成为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

六、结束语

高密扑灰年画艺术,它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间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齐鲁大地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承载着胶东半岛历代积淀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内涵,履行着其古朴的民俗功能,扑灰年画人物题材所展现的儒家文化精神,如涓涓细流,滋养着人们日渐沙化的心灵,它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它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而高密扑灰年画作为发源地,它不仅向后人展示了独特的齐鲁大地年画特征并且当之无愧为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扑灰年画民间艺术是不可或缺的灿烂音符,它独具神韵,愿高密扑灰年画民间艺术这枝奇葩永远盛开,创作出更多的根植于齐鲁文化及儒家文化思想土壤的民间年画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徐艺乙、陈建.木板年画[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04

2 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07

3 黎东方.细说先秦•孔子[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01

4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03

5 高丰.中国器物艺术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01

6 耿波、张士闪.中国艺术民俗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04

7 马勇.儒学兴衰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07

8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8

9 邹兰、郝伟.试论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意义[EB/OL]. www.省略/culture/detail.asp?id=3260&wordPage=1,2011.01

10 杨桦.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装饰特点浅析[J].魅力中国,2010(19)

11 艺术中国.传统年画及其民间信仰价值[EB/OL].art.china. cn/huihua/2010-02/25/content_3393585.htm,2010.02

12 百度百科.高密扑灰年画[EB/OL].baike.省略/view/ 1028684.htm,2011.01

13 赵娅迪.论儒家文化对杨家埠木版年画“教化”功能的影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上一篇:金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 下一篇:高职院校C语言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