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好一个青年大舞台

时间:2022-10-23 07:35:03

深圳,好一个青年大舞台

特区深圳对我们总有一种说不清的吸引力。

十几年来,多少风风雨雨都与深圳联系在一起,我们一次次地惊讶、欣喜、迷惑、不解和钦佩,还有无穷的羡慕和隐隐的妒忌。这都是为了那16年前还是一个贫穷得我们不屑于记住她的名字的小镇。16年来她风头出尽,人们从四面八方乘飞机坐火车或者索性徒步涌向那里,然后又从那里带着各种各样的合同、样品、资金和天方夜谭似的传奇纵横内地。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一个与中国的改革永远联系在一起的名字——深圳。

深圳不仅仅是一个地名。

深圳在许多人的意识里,是创业,是生财,是公司如林,是冒险,是淘金,是花钱如水,是靓女如云,是时间变成金钱,是思想的开放,是意识的超前,是……多少次当我们为某一个难题而愁肠百转、争论不休、在传统的思路上走到山穷水尽时,人们找到的一个办法就是:看看人家深圳。

看看人家深圳!

当我们在深圳的写字楼、饭店餐馆、办公室和大街上,看到那些专注紧张地工作、南腔北调地交谈或步履匆匆往来穿梭的青年男女,看够了深圳的小伙子如此潇洒深圳的姑娘格调不凡之后,竟心生感叹:深圳怎么这样年轻!

于是,我们就发现了深圳充满活力的真正原因。

特区的风,呼啦啦吹开一面共青团旗

这座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城市,16年前仅仅是宝安县的一个小镇。贫穷的宝安县留不住年轻人的心,外逃的外逃,出走的出走,连原来的21000名

团员也锐减至不足2000人,几乎流失殆尽。特区成立之后,大批的青年从各地进入深圳,年轻的共青团工作者们也迅速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重新树起了共青团的旗帜。16年风雨路程,这面旗帜随着经济改革的一步步深化而愈加舒展自如,在她的周围,如今已聚成一支有十几万名共青团员的生力军。

谈到深圳不能不谈共青团。

33岁的共青团市委书记林洁曾说过这样的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再度将共青团推上了时代的潮头,要么搏击风浪,乘势而上,要么固守城堡,无所作为。无疑,我们只能选择前者。”

深圳共青团工作者们选择了前者。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之一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深圳的共青团工作者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就是为广大青年服务,使广大青年以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投身于特区的建设之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可想而知的困难使许多共青团的干部感到迷惘和不安。传统的工作方式在新的形势面前失去了优势,青年们异常活跃的思想脱离了我们原有的思维轨道,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共青团干部们开始了苦苦的探索。

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击的是共青团的工作吗?深圳共青团干部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击的是传统保守的思想,是落后的意识,是不敢面对挑战的胆怯心理,是无力抓住新的机遇的素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广大青年赖以生存的社会正在迅速前进,为什么不顺势而上,借力发挥,创造新的生机呢?

深圳青年的一个特点就是流动性强,这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是一个难题。他们没有因此而退却,而是以调整战略,超越障碍的指导思想主动迎接挑战。1985年,他们在全国首先实行了团员证的制度,为团的组织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也使那些远离家乡在深圳艰苦创业的青年团员们找到了自己的“家”。

以社会为舞台紧紧拉住青年的手

1995年12月25日晚,4000多名在深圳打工的年轻人聚集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广场上,他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尽情地跳着笑着,他们手拉着手,长龙一般在广场上奔跑欢叫,一年的辛苦劳累在这一刻消融了。

欢快的气氛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达到了高潮。这天下午,尽管天气寒冷,100多名幸运地领到了入场券的青年早早就来到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一碗饺子,一杯啤酒,在一片南腔北调的祝福声中,这中国罕见的“团圆饭”开始了。当深圳市五套班子的领导端起酒杯感谢青年们一年来建设深圳的辛苦劳动并祝他们新年快乐时,这些思念着家乡亲人的年轻人的眼睛湿润了,他们举着酒杯向前挤着,喊着:“书记,新年好!”“市长,谢谢,真的谢谢啦!”

看着这感人的场面,团市委的干部们忘记了疲劳,他们投入了这欢乐的人海,一张张年轻的笑脸在晃动,可是他们感到脚下很踏实——这就是他们的舞台。

深圳的共青团工作从一开始就不具有传统的优势,但他们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先天不足,而是把这一点当作难得的创新起点。

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青年的不断流动、以经济为中心的工作重点拒绝了传统的工作方式,但同时为共青团工作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这一点促使深圳的共青团工作者们更快地建立了一个新的思路:走出就团论团的框框,使团的工作变“自我循环”为“内外循环”,建立起共青团工作开放式、社会化的新体系。

给在深圳工作的外来青年带来家的温暖,这仅仅是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一个部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化的共青团工作,围绕新时期的中心工作来完成“提高青年素质,发挥青年作用”这一新的工作目的。

当一个新的思路明确以后,展现在深圳共青团工作者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全新而宽阔的舞台:

社会化的工作内容——社会需要什么,青年需要什么,这就是共青团绝对没有固定模式的工作内容。众多的打工青年需要有组织的关怀,特区需要青年安心工作和生活,于是就有了“千人广场化妆舞会”、“今宵团圆宴”、“元宵晚会”、“中秋狂欢夜”等等一次又一次的青春聚会和只要不刮风不下雨就举行的“大家乐”晚会。刚到深圳的外来青年希望尽快适应深圳的生活,于是就有了“走入特区生活”的系列“大家学”活动。

社会化的工作对象——有青年的地方就有共青团的工作,而共青团的工作

对象绝不仅仅是共青团员,而是进入特区深圳的每一个青年。

社会化的工作资源——共青团的工作创造的是社会效益,她要体现的是社会环境的优化,因此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可以被视为开发和利用的工作资源。于是有了与社会各界联手共创的各种活动,有了吸引热心青少年事业的企业共同设立的“青少年奖励基金”和“青少年救助基金”,有了一支1000多人的义务工作者队伍。

上一篇:我们应该怎样看形势? 下一篇:卧薪尝胆 办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