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创新环境管理以推动环境保护科学发展

时间:2022-10-23 07:25:09

浅谈如何通过创新环境管理以推动环境保护科学发展

[摘要]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保障,如果环境恶劣,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会让整个世界丧失活力。所以,保护环境很重要,更重的是通过创新环境管理来推动环境保护的科学发展,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到了几点关于推动环境保护科学发展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创新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

在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今天,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地域的组成部分,更是评价一个城市或地域的标准。所以,不仅要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还要加强创新环境管理的意识。我们可以从国外的环境管理模式中,看到一些有益之处和弊端,从而改变我国的环境管理方式,使其科学合理,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们主要从两大点进行了分析,先从国外的管理经验中看一下优缺点,然后分析一下,应该如果创新环境管理模式。

一、借鉴国外环保措施分析利弊

(一)行政管制措施。所谓行政管制措施是指先建立环境保护的标准,然后由国家环保局结合经济惩罚的手段进行环境污染管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污染的行为,但也有缺点,因为标准的设定是人为的,必然有标准模糊的时候,对污染的程度的界定也就不够明显,从而使很多污染性企业钻了空子。而且这种措施只是经济上的惩罚,治标不治本,不能让污染性企业发自内心的自愿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这是一个效果一般的措施。

(二)教育宣传措施。这个是在很多国家都采用的一种措施,通过公益广告或者书面教育,让全体市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保护环境。但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见效的措施,需要一定的耐心,同样,这个措施也是最根本的措施,通过对全体市民的教育,让其自己约束自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环境污染的现象。

(三)责任赔偿的措施。当污染造成之后,对污染者实行赔偿的机制,这样能保证污染者意识到环境的污染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让其主动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责任承担。这样就是时刻提醒污染者自己的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进而避免不会再犯。同时,这一制度也能够处理一些突发的污染事件,减少因此引发的动荡事件等。

(四)污染税制措施。在西方国家,普遍接受一种“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政府应该对那些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质的企业和个人征收环境税或者其他行政费用。试图通过征收污染税,将污染这种外在影响内化到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从而借助价格机制控制污染。国外的污染税主要有两种:大气污染扩散税和水污染废物税。通过这种对污染的征税可以使得污染者自我实施控制污染的措施,而且,这能鼓励人们采用更新和更有效的控制污染方法。刺激企业降低控制污染的成本。还有,这种分配税制将使污染控制达到所期望的水平,自动而无需通过费力的行政办法去给每一个污染者规定排放的限额。

(五)津贴制措施。这实质上是一种负税形式。由州一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或者企业治理污染的行为提供一定的资助或者实行税收优惠。例如,对地方政府建造污水管提供低息贷款;对建有减少污染装置的企业提供专项额外资助等。这种方法虽然有利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治理污染积极性的提高,但是却可能诱使污染总量扩大(如企业扩大污染产品的生产能力,导致新的污染产品制造业),而且在津贴分配之前,污染者往往人为地扩大污染量,抬高基数,增加污染控制幅度,以期得到更多的津贴额度。

二、如何建设创新管理体制

(一)增强跨部门协调能力。环境管理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各个管理部门之间也没有良好的协调,这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发展的,所以,建设一个合理的创新管理体制是很必要的。对于环境保护的长期目标或者短期目标都要有部门进行协调解决。如果遇到重大的国家环境安全问题,甚至是国际上的环境问题,那么环境保护的问题就显得比较严重了。建议政府设立一个环境保护协调机构,发挥协调能力,解决环境问题。

(二)增强综合决策能力。曾经的一切环境问题的发生和治理,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如今,我们必须明确的认识到环境是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没有它们的综合决策时没有科学的发展的。所以,具有综合决策的能力是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落实综合决策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其次是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其中包括两种主要形式:a.通过参与决策过程,包括主持拟订或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划和标准。参与拟订和制定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对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草案提出建议和意见。b.通过监督机制,包括对发展战略、社会经济政策、发展规划和建设项同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监督部门、地方的环境保护工作。对生态状况、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实施监测。

(三)强调分工与统一相结合。1.创新环境管理体制,首先应该是进行明确的部门分工。分工合作的环境保护的国家性、全民性、长期性和跨部门性,决定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必须有多部门参与,各司其职,分工执行。这种分工体现了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分担,执行的基础则是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同时也是因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有关政府部门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2.创新管理体制最终要达到工作部门高度统一的境界。统一决策是防止“政出多门”最有效的手段。鉴于环境保护的公共性质,决策只能是由代表国家利益又没有部门色彩的政府主管机构作出。其次是监督的统一,在统一决策的基础上,由代表国家利益又没有部门色彩的政府主管机构统一监督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然后是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的统一。由于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和事关国计民生,污染和生态分而治之的局面应当改变。

(四)加强公众监督的力量。目前,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取代,新的经济形势导致了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应调节。应该及时把完全由政府掌控的环境管理转化为社会参与型的环境政策。需要大量的政府以外的社会实休从事环境监督和制约工作,这些实体可以是盈利性企业、非盈利组织和公民个人。环境政策特别是环境法律,要在强调公民应该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同时,迫切需要扩大他们享有的环境权益,具体主要包括知情权、监督权、索赔权等,通过责权利的规定来激励公众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以此鼓励群众关心环保、参与环保,使公众参与成为环境保护的一种基本力量。

(五)咨询与协调结合。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咨询与协调的机制建设。环境的建设和规划还是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的,这是需要建立一个咨询与协调的机构来辅助的。建议应该加强咨询与协调机构的建设,这样有利于将有关环境方面的决策公开,符合强烈的民主要求,而且也是科学的举措。这样,不仅人民大众直接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自觉地认识到换将保护的重要性,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做到了环境保护的深入人心,法制观念强,可操作性强等。

总结:环境问题的出现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仅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所以,科学合理的保护环境,让其在健康的状态下为经济发展做服务,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的。目前,环境保护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调整,采取合理有效的创新环境管理体制,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在经济的影响下,尽量少的污染环境。本文针对目前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和现象,提出了几点创新环境管理的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概述。

参考文献

[1]别智,别涛.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 [J]环境经济,2011(11)

[2]许振成,王俊能,彭晓春,郭梅.中国环境管理的战略创新 [J]生态环境学报,2009(3)

[3]赵丽娟.试论我国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 [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8)

上一篇:校企合作如何做到真正的“互利共赢” 下一篇: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