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

时间:2022-10-23 07:10:22

关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

【摘 要】在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众多高校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够提高办学质量,推动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因此,众多高校需要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积极创新,需要利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大学生教育故那里模式的创新进行探究,旨在推动大学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并加大财政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因此,众多高等院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因此,众多高校开始思考如何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求推动高校的发展与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吸引更多的生源。

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大学的发展,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成长为现代化优秀人才。

一、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突出的是重视人的真实需求,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主要目的,进而提高管理和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但在传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并没有落实与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使得相关的制度缺乏灵活性,没有突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大学生教育管理缺乏创造性,并不能赢得被管理者的配合与支持,同时也只能按照死板的制度进行管理,无法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者要切实提高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要在制度的建设以及管理实践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从本质上说,教育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的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而大学生教育管理就是为大学生服务的,要求对教育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资源。

首先,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时,高校管理者应该重点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换言之,高校管理者需要明确的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是为了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制学生。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高校管理者才会综合考究学生的真实需求,才会在相关制度的制定时进行合理调整。

其次,高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某种程度而言,大学生才是大学的主人,理应让大学生参与到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在相关制度的制定中考虑学生的建议。一方面,只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高校管理者才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以此更好的融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充分衡量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管理者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更加重视教育管理工作,并引导大学生更主动积极的配合教育管理工作,达到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总的来说,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大学高校的发展与建设。

二、以学长辅导为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同时,在传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管理者通常使用班主任作为教育管理的直接负责人,其承担了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工作,也承担了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

但随着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学分制已经成为我国现代高校普遍使用的制度传统的教学行政班集体逐渐弱化甚至消失,学生的自主性增大,过去以班主任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取代的是以修某门课的临时集体。这可能造成集体观念淡化、个人主义突出,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组织困难等问题。实行学分制,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业进程可以自主安排,选课的自由度也增大了,但容易引起学生缩短学制、争取提前毕业的急功近利思维倾向。

换言之,在学分制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个性意识逐步加强,使得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不断提高。因此,以班主任为主导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学分制制度,无法有效控制学生思维、意识和行为。

基于此,高校可以以学长辅导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学长辅导模式相比于班主任管理模式而言具备较大的优势。首先,学长辅导模式以学长为主导,学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能够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这就能够降低学生心理的抵触情绪,能够让管理者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真实需求,进而制定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管理制度。

其次,学长相比于教师而言,其更能够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能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够代表学生更好的思考。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就能够更真实的体现学生的真实需求,能够最大化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更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使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三、提倡个性化的教育管理

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不能再以培养一致性的人才为主要的目标,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要引发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取得成绩,成长为多样化的优秀人才。

传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突出的是强制性和灌输性,管理者以及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管制和说教,而不是引导学生自由的成长与发展。其突出表现为管理者强调对学生的共性发展,忽视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意识。

因此,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应该提倡个性化,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意识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因此,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教师需要正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能够尊重学生的选择,引导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这就需要高校对课程建设、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和个性进行自由的选择,并利用新的评价与考核系统对学生的实力进行评定,体现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综合水平,让学生的选择得到肯定,引导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与成长。

四、实现自我教育管理新模式

最后,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而言,高校需要引导学生从被管理者逐步成为自我管理者。简单地说,高校需要在教育管理中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即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纪律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引导学生自我约束与管理,让学生从被管理者成为自我管理者。

这是大学生教育管理一种较高的境界,符合时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高校管理者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长远的人生目标,拥有足够的奋斗动力。

在此基础上,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严肃校风和校纪,要让学生在大的环境背景中受到束缚和约束,要让学生产生自我约束力。换言之,高校应该逐步推行“三自”管理模式,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随着大学生意识的逐步提升,以及校园文化的有力支撑,学生就不需要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师的过多干预,不需要相关制度的强硬约束,学生就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和意识,就会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校园中获得更真实的提升。

五、结语

总的来说,大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高校管理者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高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推动高校发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提升。这就需要相关人士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分析、思考和总结,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与方法,推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 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

[2] 张永华,陈庆.实施学长辅导计划 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8(05).

[3] 刘永智,彭艳,李晶.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究[J].时代教育,2014(09).

[4] 邢婷婷.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J].广西教育,2012(39).

上一篇:巧家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中国梦”引领下“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