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之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23 06:48:02

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之成因及对策

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当语言学习者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出现的停滞不前的局面。二语习得者的年龄、母语迁移、文化和心理因素,是中介语石化的内因;培训迁移、环境因素、学习策略,是中介语石化的外因。本文就二语习得者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二语习得者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给予教授第二语言的教师以教学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对策

一、中介语与石化现象概念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1969年在《语言迁移》一书中提出的新概念,它指二语习得者在第二种语言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介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既有母语的特征,也包含第二语言的特征,但是又与二者有明显区别。中介语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并呈现出逐步向第二语言靠近的趋向。但是,当语言学习者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会发现很难进一步提高,甚至以前已经纠正过的错误会再次出现,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很难在第二语言学习上,取得与母语相当的语言水平,这种现象称之为“石化”。石化从时间角度,可以分为永久性石化和暂时性石化;从主题上看,可以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中介语石化是许多外语学习者会遇到的学习难题,成为外语学习的一大顽症。自这个概念提出四十多年来,研究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并试图寻找到解决中介语石化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这也是广大外语从教者不断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探究的教学难题之一。

二、二语习得者中介语石化的原因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非常复杂,语言学家们提出的观点各不相同。笔者结合前人的理论以及教学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状况的研究,将中介语石化归结为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一)导致中介语石化的内因

1、二语习得者的年龄

Lenneberg提出的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指出,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青春期之前。青春期以后,人的大脑功能单侧化导致大脑可塑性受损,原有的习得机制退化。第二语言的习得只能采用与母语不同的机制,而且母语在大脑中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也会影响第二语言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导致第二语言学习受阻,形成中介语石化。目前,中国学生接触第二语言相对较晚(英语除外),部分学生从大学开始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多年形成的母语定势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介语石化,石化现象在这个人群中显得尤为突出。

2、母语迁移

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雷多提出了语言迁移理论,即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依赖母语,将母语的语言习惯、表达形式、语言形式以及与母语相关的文化元素迁移到第二语言中。心理定势越严重的人受这个因素的影响越严重。

3、文化和心理因素

学习者的母语社会文化与二语文化如果相差较大,学习者无法快速接受第二语言的文化习惯、进入其文化氛围,就会从心理上与第二种语言保持一定的距离。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语言信息的输入、记忆、处理过程都会受到制约,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者只能依靠母语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来处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长时间运用不完善的中介语来处理语言信息、语言表达,导致学习者与第二语言的阻隔,学习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以往改正过来的错误再次出现,形成中介语石化。

(二)导致中介语石化的外因

1、培训迁移

二语习得者的接受语言信息的途径主要来自课本与教师。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初学者对第二语言的感性认知,教材内容陈旧、语言表达不规范,或者带有汉语语言表达痕迹等,都会对学习者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对语言信息输入量的不足与教学导向的偏差,导致学习者只注意语言结构,忽视语言承载的信息量,导致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理性分析有余、感性接受不足,加速了中介语石化。

2、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的二语习得者多是在母语――汉语的使用氛围中进行习得,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和语言表达割裂开来。学习者所见、所听、所想、所说全都与汉语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甚至汉语文化元素渗透其中,学习者的汉语信息输入量远远超过接受的第二语言信息量,学习者的思维完全被周围环境所同化,对第二语言的使用受到限制。即使在课堂上学习,第二语言的表达也充满了汉语的痕迹,中介语石化也就在所难免了。

3、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二语习得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包括学习者获取、记忆、储存、整合、输出信息的方法、方式。比如,学习者为达到记忆牢固的目的,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词汇时,以母语作为记忆的参照、提示;在作文时,为追求句法的正确率,将语言简化,或者使用简单的句型或时态去表达;有意回避自己生疏的词汇和语法等。这些不当的学习策略都会影响二语习得者的学习效果,导致中介语石化。

三、解决中介语石化的对策

只要施教者与学习者共同努力,针对中介语石化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就可以将石化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充分利用情感因素

教师要善于通过对学习者的鼓励,消除学习者由自卑、怯懦、不善表达等消极情感形成的障碍,端正学习者的态度,激发其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树立信心,开发学习者身上的语言天赋和潜质,将中介语石化的产生和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二)优化教学策略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的需求作为课堂教学的方向。设置与学习者语言使用环境相似的学习情境,为学习者提供第二语言运用的氛围,并尽可能为学习者提供互动的机会,设计需要较强应变能力的教学任务,促使学习者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的难度和综合性。

(三)适当运用交际策略

教师要鼓励学习者尽可能与第二语言的母语人群进行语言交流。让学习者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在交际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法,促使其交际能力得到提升。

(四)减少母语的负迁移

学习第二语言要彻底摆脱母语的依赖,无论是词汇的记忆、语言的表达都尽可能让第二语言按照其本身规律进行,杜绝借助母语帮助学习、理解第二语言,防止母语信息对第二语言的信息的干扰,避免母语形成的负迁移。

(五)吸收第二语言的文化元素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渗透语言国家的文化,让语言学习与文化接纳同步进行,促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交流习惯和交流方式,形成与第二语言一致的思维习惯,提高中介语与第二语言的接近度,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或者有效突破石化现象。

(六)提高从教者素质,防止培训负迁移的产生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为学习者提供优化的语言输入,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学习情境,使学习者能够在课堂学习环节得到最大收获,消除此环节的负迁移,尽可能降低石化现象的产生。

第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有多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教师和学习者都要从各个方面努力,优化学习效果,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阻止或消除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学生二语习得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卢书娟.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探析[N].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

[2]王丽萍.中介语石化的成因及其解决策略[J].学术交流,2011(10).

[3]吕芳,吕喜平.浅析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N].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2).

[4]唐小玲,王雪松.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及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防止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Z2).

[5]王阿菊.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策[N].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3).

作者简介:薛丽(1982-),女,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上一篇:红米,抓住用户的另一个创意? 下一篇:邹胜龙:云计算加速大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