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危险品监管系统

时间:2022-10-23 06:27:47

基于物联网的危险品监管系统

摘 要

近年来,由于监管体制的不完善,技术手段的不完备等原因,我国危险品事故频发。本文通过对我国危险品监管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基于物联网环境,架构一个既能实现信息共享,又能实时监测的云端监管平台,可实现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全程监控,并且相应危险品的信息和实时状态在平台上与安监、公安、消防、交通、环保等国家相应职能部门进行信息共享。详细论述了物联网监管体系下危险品的工业流通过程,阐明运行机制,本体系对推动危险品物流行业标准化、信息化,建立起智能化、云端化的物流监管系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危险品 物联网 监管体系 云平台 信息共享

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46秒,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瑞海物流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截至2015年9月13日下午3时,事故遇难人数165人,受伤798人,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 个集装箱受损,给人民的生命产带来巨大损失。“8・12”天津港爆炸案的惨痛教训,深刻反映出危险品监管体系的漏洞和空白,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在物流系统上都处于“孤岛”状态,信息的不流通、技术手段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监管的不到位,给危险品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当前,列入我国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的常运危险货物达1万余种,道路运输是危险品运输的主要途径,列入交通部的《汽车运输危险货物品名表》中的危险品达到7000多种以上。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危险品运输属于长途运输,如液氨的年流动量达80万t,液氯的年流动量达170万t,其中80%左右是通过道路长途运输的。据统计,在近10年的各类危险品运输事故中,有60%以上是在公路运输中发生的,对道路沿线周围的居民"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损害。公安机关及安监部门对危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流通过程具有监管职责,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合法完善的体系,帮助相应机构对危险品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加强公安机关与安监、企业等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对危险品管理体制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危险品物流监管现状及问题

由于我国危险品物流管理处于发展初期,专业技术水平、设备设施条件、各地方政府的监管要求与监管手段等参差不齐,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直接导致了目前危险品物流整体效率低下,危险品安全隐患较多,事故应急能力机制落后。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危险品物流企业良莠不齐,运营不规范

家庭作坊式物流企业,参差不齐的产品流水线,仓库违规建造、违规存放危险品,操作工人技术不规范等等中国式问题,都是我国危险品物流企业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慢的主要原因。

1.2 多头监管,缺少平台,协同管理效率低

国家对于危险品的管理,相关部门如公安、交通、质检、卫生、环保以及事务归口管理部门如海关、工商、税务等都有权制定关于危险品的法规。管理部门过多导致了企业运营难度增加,企业的适应性降低。而各部门职能交叉缺少交流,信息共享性差,相关部门各自为政,严重影响行业效率。多部门监管还造成了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安全监管平台,协同管理难度大、效率低。

1.3 危险品物流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监管能力差

虽然政府管理部门出台了很多有关危险品物流信息化方面的法规及相关标准,但法规及标准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少数大企业内部的危险品流通中,就采用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物流管理机制,包括监测出入港,货物状态实时监测,运输工具调配等等;但在整个行业中,往往难以看见一套成熟有效的机制来协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接。物流程序不规范,行业标准不统一,监管部门技术手段的薄弱,都使危险品物流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同时,信息上的传输中断,更有可能大大增加了公安消防机构的救援工作难度,错过战机。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管体系设想

2.1 公安消防机构加强危险品监管职责的必要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三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必须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必须执行消防安全规定。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由相关法律法规可见,公安部门对危险品具有监管职责。加强危险品的监管,是提高危险品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危险品流通风险、减少危险品事故的根本方法。但现由于危险品信息流通性差、工业流程标准化程度不足、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内容不够清晰等原因,公安机关在加强危险品监管职责的道路上困难重重。要加强对危险品的监管力度,必须开辟新思路、运用新技术,推出新体系,切实履行好消防监督管理职责,真正做到从源头、从过程、从细节扼制危险品事故的发生。

2.2 基于物联网建立云平台监管体系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基于物联网技术,采用多种科技相配合,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的综合性全方位的云平台监管体系。该体系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网络通信、GPS全球定位系统、CIS路径跟踪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危险品进行物理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物流信息的实时监管,并可实现数据流、命令流的双向信息传递和执行。

2.2.1 处于体系监管下危险品工业流通过程

本文提出的云平台监管体系,危险品工业流通过程包括生产、运输、交易流通、储存共4个过程,监管体系分别设立:

(1)装箱监测站;

(2)物流跟踪点;

(3)云信息交换终端;

(4)仓储监测站。

这些信息终端站点的定点实时监测和物流过程中的动态跟踪,综合互补地完成对危险品工业流通的监管。如图1所示。

2.2.2 云平台体系监管的技术手段

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云平台监管体系,从根本性质上将危险品货物通RFID标签,由物态实质物品,转化为自主网络中的信息数据流,从而能够通过网络的数据传递、远程访问等功能实现信息共享。

货物的固定点实时监测,对采集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处理后,传输向所构建的云平台,提供监测数据;物流的实时跟踪,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和CIS路径跟踪,时刻反馈在云端服务器,对危险品货物实时位置进行汇报;交易流通环节,交易双方互相签订协议在云端平台上进行危险品信息交换,提供如危险品理化性质、安全操作等有用信息

2.2.3 在国家职能部门中的应用性

政府相关部门,要在管理制度上规范化,在管理人员上专业化,在管理体系上科学化。本文提出的监管体系,对于政府监管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在云平台监管体系中,相关职能部门在获得一定权限后,可快速接收到危险品的相关信息,对危险品信息的正确而及时的把握,大大降低了危险品监控尤其是消防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工作难度;同时,在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过程中,云平台的信息共享,大大方便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避免了各自为战、互为“孤岛”的状态。

3 结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云平台监管体系,对危险品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和管理思路,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共享化的云平台,高效承担起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络任务,有效消除了信息交流盲区,填补了原先管理体系中交接的空白区域;同时,云平台监管体系还承担起实时监测危险品状态的任务,及时向相关监管机构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有利于在危险品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S].

[3]姚振强.基于RFID_GPRS_GPS_GIS的危险品物流智能监管系统[J].公路交通科技,2013,30(02):147-158.

[4]吴鹏华.基于物联网的危险品智能物流系统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W报,2012(19):132-139.

上一篇: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及运用实践 下一篇:网络通信技术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