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时间:2022-10-23 05:54:33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摘 要:语文是一项重要的工具学科,对于学生的交流、应用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语文也是一项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学生的情感成长、个人综合素质积累的过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语文作为一项综合教学科目,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语文科目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整理与积累、语文知识的阅读与欣赏、对于语文学习的思考与感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创新、语文基本知识的应用与拓展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教学 目标 学生 学习 经验

一、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整理与积累

语文是一项语言学科,既有基本的运用、交流功能,也有情感表达、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想要更好的实现语文科目的作用与价值,就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高中时期,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所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对与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积累,另外在积累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梳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另外也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积累,但是在学习的时候往往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的知识较为杂乱,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让他们对于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体验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提升。比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名词佳句,并将这些知识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记录,按时复习,以便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样的,谚语、俗语、成语、歇后语等这些内容也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记录、学习,以便能够更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其次要引导学生做好名篇佳作的阅读与欣赏

语文作为一项语言文字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更多的名篇佳作,让他们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力。美的文字能够熏陶人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加强课本内容的教学工作,以便能够引导学生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以便他们在遇到一些课外文言文内容的时候也能够有效的进行阅读、学习。另外在阅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体味到文章中所表达出的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他们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比如在教学《赤壁赋》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顺序,从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到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再从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到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文章就景象的描绘中来表达相应的情感,再从另外的事物中获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内容,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另外语文课文中海油很多的爱国、爱家的作品,通过引导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够深化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好的陶冶他们的性情,引导他们追求高尚情趣,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语文素质的提升打好基础。

三、再次要引导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思考与感悟

高中时期的语文教学与初中时期有了较大的区别,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学习以及思考感悟,强调学生的自身感知,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比如对于《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中就有很多逻辑性较强的语句,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不是纯客观描绘山水,在刻画奇景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寄托于游山探奇的感受中,使自然之景与人生之理巧妙地熔于一炉,能够直观的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境界。

四、另外要引导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就《赤壁赋》一文中关于“客人”的话,有学生就提出来应该是作者自己的想法,只不过是通过客人的口来进行“转述”,因为此时的作者正处于政治上的低谷,客人的失落也正是他的失落。也有人说客人的话就是客人说的,通过客人的消极看法与作者自身的积极看法更能够表现出作者在失意期间仍然有着豁达与坦荡的胸襟。由此也足可见学生对于课文都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五、最后要注重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实践与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语文作为一项生活实用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比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这首诗之后,教会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本地的民族特色以及自然景观来仿写一首诗,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看谁写的好,这就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起来,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炳祥 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考试周刊,2010

[2] 于漪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 课程・ 教材・ 教法,2009

[3] 唐秀清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育导刊: 上半月,2008

上一篇:浅谈我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试论互动式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