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焕发活力

时间:2022-10-23 05:52:37

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焕发活力

从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历来为社会各界所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和课题“实践活动对学生厌学心理的积极影响的研究”研究中,我产生了如下认识。

一、实践活动的内涵

实践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它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主,教师适时引导为辅,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和能力范围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习惯和个性养成为基本任务,从而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活动方式。在实践活动中,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信息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回报与表演等。一句话,就是“从做中学”。

二、语文实践活动方式

1. 课外活动方式:从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说,就是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与学生实际密切联系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泓活水。从活动实施目的来说,就是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社区服务;军训;生产劳动;信息会活动;讲故事比赛;兴趣小组;名著推介会;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培养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生活。试想一个要在学校度过9年到12 年的孩子,如果整天置身于课本的世界,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的重复中,对所学的内容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难想象,他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所以,从学生的生活当中寻找教学资源并去亲身体验,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2. 课内活动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明确地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变封闭为开放,变传授为探索,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问答、讲解等单调无趣的形式为课堂上形式多样、充满乐趣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演讲、辩论、美文推介、成语接龙、古诗词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师生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内外相沟通,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使小认识连着大道理,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三、如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做法也不尽相同,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就是进行课堂学习,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我们的语文课还没有达到完全脱离教材的地步,这是由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决定的。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

1. 演好活动的重头戏――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案设计中注重引发学生对某些事物的好奇心外,课堂上也随时关注与启发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去联想、思考,让学生发现、提出有关所学内容相关问题的机会,然后适时设计、组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卧看牵牛织女星》这篇课文时,我首先展开了一次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的观星实践活动,并收集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星星的资料、图片、发现者的故事、天文相关知识、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等,引发学生对说明事物的兴趣,然后课堂上请学生复述故事、展示图片、介绍相关知识,通过这些方式来激发兴趣,最后运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天文知识相关的影图,既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探索精神,同时也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互相渗透和发展,可以说是一次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的即时性实践活动。

2. 定好活动的根本――教材

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课堂活动内容始终应以教材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曾听到过我校一位经验丰富的九年级老师指导学生学了上册第一单元后,设计了语文实践活动课《第一单元知识整合》,其活动环节为:点评导入――句段诵读――内容扫描――学法指津――写作借鉴――单元小结。在准备过程中,学生重新浏览全文,《骆驼赋》、《我的四季》、《安妮日记》、《热爱生命》,他们还挑选自己喜欢文章或段落进行诵读比赛,在汇报展示活动中,有的学生讲故事,有的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有的学生推介作品,有的学生诵读自己的作品等等。据执教老师说,自开展活动以来,学生不仅阅读了大量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文章,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非常喜欢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收获颇丰。另外,在学了《海思》这篇文章后,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以《海》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讲一讲:关于大海的传说和故事;读一读:朗诵关于“大海”的诗词和美文;探一探:探索大海的奥秘;品一品:思考大海的精神。并组织学生围绕活动内容制作“章末小结”,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动手能力。

3. 抓好活动的主体――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针对不同年龄、能力层次的学生,应该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所以活动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基础年级首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从而有效地扩大阅读量,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阅读,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知识面的增加,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认识,让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思维交锋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只有抓住了这些变化,才能提出有效地活动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如八年级课文《舌战群儒》,这是一篇极为精妙的舌战范例,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八年级这个年龄段“叛逆”特征,我把点燃学生的辩论之火、体现本单元的中心话题:语言的魅力作为教学重点来抓,精心设计了一场辩论赛和一次分组讨论,通过进行第一场诸葛亮与张昭的辩论,分组讨论接下来的六场内容,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与学生来相互说服对方,从而领悟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魅力。由于九年级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大,课堂过于沉闷,在学习九年级课文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时,结合剧本独具匠心,剧情波澜起伏,矛盾尖锐激烈,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我特意组织学生以编演课本剧的形式在课堂上公演,并适时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 当好活动的指引者――教师

实践活动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保障。

目前,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规范或指导常规尚未形成,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行为比较随意。我觉得目前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形成一定得指导规范:如:活动主题的形成,活动方案的制定,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的评价等。如学习八年级语文《七根火柴》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我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具备这种精神的人物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时代特征,对资料进行了归类,分为:奥运英雄,汶川英雄,历史英雄,国外英雄,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做成英雄谱,以班为单位进行交流,写下自己的感受。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知必须真正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将这样的理念贯彻到我的实际教学中,为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时空。实践证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还要做到更好的协调统一,还要在教学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林治金:《语文课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朱敬本:《关于语文实践――学习随笔》2002年第9期。

[3]、李冰霖:《树立课程意识,深化课程改革》,《福建教育》,2002年第11A期。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取向与实施策略》,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辛继湘

[5]、《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郭元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上一篇:由做风车而想到的 下一篇:谈谈物理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