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观察

时间:2022-10-23 03:44:45

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同时选择同期到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次日空腹、对照组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同时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对出院心力衰竭患者随访,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再次住院情况。结果:对照组及心力衰竭不同等级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血浆脑钠肽; 慢性心力衰竭; 严重程度; 预后;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048-02

doi:10.14033/ki.cfmr.2016.25.023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进展到终末阶段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于总体预后差、病死率高,成为目前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如何准确诊断及判断预后成为临床热点,近年来研究分析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现,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在心力衰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脑钠肽是在心室容积扩大及压力超负荷时产生,对评价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测定其脑钠肽水平,探讨脑钠肽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制定的心功能标准进行分类,其中Ⅱ级患者50例,Ⅲ级患者70例,Ⅳ级患者40例,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病等,均排除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46~89岁,平均(68.23±9.52)岁。同时选择同期到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0~84岁,平均(67.34±9.0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次日空腹、对照组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血浆脑钠肽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400 pg/ml,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由于心脏不良事件而再次住院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直线回归法进行相关分析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性

对照组及心力衰竭不同等级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血浆脑钠肽水平与预后相关性

本文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8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前脑钠肽水平为(3243.45±436.32)pg/ml,显著高于入院时的(2289.34±348.32)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P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综合因素引起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也是多种心脏病的最终结局,在心内科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传统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学标准,如劳力性气急、气短、心悸、呼吸困难、水肿、易疲劳等典型症状,以及心电图特征,但往往都不具特异性,且易受患者体质肥胖等个体因素的影响[2];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应用,为心衰的诊断进一步提供了相对较可靠的依据,但该检测方法成本昂贵,且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发展[3],不能作为可以完全信赖的依据[4]。

脑钠肽是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类神经激素,有抑制血管收缩和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并对左心室壁的张力和心室内的压力及血容量进行调节[5],当心力衰竭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刺激了脑钠肽的合成,并进入血液,脑钠肽释放量与左心室扩张剂压力超负荷有关,所以脑钠肽水平改变是反映左心室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较为敏感指标,其作为一种成熟的心功能评价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6],大量研究表明脑钠肽水平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还有助于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并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在心力衰竭早期便能检测到脑钠肽的变化,尤其是对于无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意义重大[7],脑钠肽转录发生较快,可在瞬间产生大量的脑钠肽,而且其产生的速度与数量受到左心室壁张力的影响,因此能够灵敏的反应左心功能的情况[8]。本研究对160例心力衰竭患者与8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浆脑钠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的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体检人群及不同心力衰竭等级患者血浆脑钠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60例患者的死亡率为6.67%(4/60),因心脏不良事件而再次住院率为30.00%(18/60),出院后血浆脑钠肽正常的92例患者的死亡率为0,因心脏不良事件而再次住院率6.52%(6/92),出院后血浆脑钠肽正常患者的死亡率及因心脏不良事件而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出院血浆脑钠肽水平仍然升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力衰竭程度呈负相关,而且血浆脑钠肽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因此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有助于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程度,同时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小宇,杨淑芳,秦俭,等.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12):908-909.

[2]苏少辉,何小萍,叶健烽,等.血浆脑钠肽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9):52-53.

[3]张真路.B型利钠肽和N端B型利钠肽原检测结果判断要考虑的影响因素[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2):134-135.

[4]黄宇玮,冯慧勤.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0,11(19):2907-2909.

[5]吴毅琴,黄冠文,冯小倩.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临床价值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5,39(12):34-35.

[6]林琳,李俊,龚青,等.BNP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LVEF、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13(4):464-466.

[7]张健,邹长虹.欧美心力衰竭指南更新亮点初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7):481-482.

[8]江波.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内科,2015,10(6):841-842.

[9]舒燕,姜荣建,孔洪,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浆B型钠尿肽和尿酸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0):1041-1043.

[10]付震球,顾光大.检测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1):162-166.

(收稿日期:2016-05-22)

上一篇:结肠水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品管圈对术后患者自主活动意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