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的健康教育探讨

时间:2022-10-23 03:37:23

子宫肌瘤患者的健康教育探讨

【摘 要】子宫肌瘤是当今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30岁女性发病率为30%以上。本文通过对女性子宫肌瘤患者的健康指导性研究,提出子宫肌瘤患者各种治疗方案的健康指导内容,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子宫肌瘤;健康教育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病人多无或少有临床症状,而不易被察觉,经常在体格检查时发现。也有患者出现明显的月经量过多而出现贫血症状。健康教育是通过计划及系统的教育活动,使病人接受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对健康造成的危险因素,达到合理治疗、促进健康的目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被动的接受治疗及护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护士要讲解疾病的病因、诱因、病理变化、愈后还要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促其全面了解自己的病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1】

总结临床工作经验子宫肌瘤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阐述如下:

1.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子宫肌瘤病因现在认为可能与女性性激素长期刺激有关。临床分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肌瘤生长迅速可发生多种变性。常见症状有月经改变、下腹部肿块、腹痛、腰酸、下腹坠胀及尿频、尿急等压迫症状、不孕或流产。

2.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如月经过多导致继发性贫血,药物治疗无效果。有严重的腹痛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肌瘤生长较快有恶变者。向患者讲解采取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采取肌瘤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不会影响到夫妻性生活,对有生育要求者,应向其做好解释,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 。

3.没有任何症状肌瘤较小的患者:应指导其注意身体细微的变化,如月经是否规律,有无阴道不规则出血等,注意经常复查,一般3-6个月到医院进行一次子宫及附件的彩超检查,以了解肌瘤的生长速度、病情变化等。

4.年龄较大的患者考虑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心、脑、血管疾病,入院后应完善各项检查,告知家属绝经后流血,如果检查结果是恶性肿瘤尽量不要告知患者本人,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5.对已近绝经的患者,虽有症状但较轻者,有阴道流血者,可以在门诊做诊断性刮宫取病理,并且指导患者严密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如果病理结果不是倾向于恶变,可以2-3个月复查一次,有变化随时复查。

6.心理护理:手术的患者护士应介绍手术室环境,简单的手术过程,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及顾虑。临床发现有患者术前因为紧张血压增高,而影响到手术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患者担心患恶性肿瘤,感到不安护士需要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分析疾病相关知识,减轻无助感。

7.术前准备指导:术前1-3日进半流质或无渣饮食,术前1日进行沐浴、剪指甲,晚22时后应禁食水。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口服安定。

8.术后活动指导:注意加强肢体的活动,术前穿弹力袜或抗血栓压力泵治疗。术后1日可下床活动,但每次活动时间不应超过15分钟。以不感觉疲劳为宜。若有不适,应立即上床休息。

9.饮食指导:术后12小时内禁食水,12小时后可饮少量的水和流质,但应避免糖和乳类,以免引起腹胀。排气后可进半流质饮食,1-2日后逐渐过渡到软食,排便后普通饮食。但禁食生冷,辛辣食物,海鲜类食物。

10.引流管及尿管的护理:告知患者翻身及离床活动时避免引流管脱出,24小时引流液小于10毫升,无发热可考虑拔管。留置尿管的患者告知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毫升,尿管拔出后4-8小时应排尿。

11.妊娠患者的指导:较大肌壁间肌瘤可引起流产,黏膜下肌瘤可以导致早期流产,因此,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应及时就诊,定期孕检,注意红色变性的表现,分娩时做好剖宫产的准备,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12.出院指导内容:术后休息1-2个月,合理饮食,增加瘦肉、蛋、奶及新鲜的蔬菜水果。足量睡眠,避免精神刺激或过度疲劳。伤口拆线后1周方可沐浴。子宫全切术后7-14天,阴道可有少量粉红色分泌物流出,不需特殊处理。术后2-3个月内应禁止性生活,禁盆浴。术后一个月返院复查,患者的性生活、日常活动均需通过术后复查全面评估身心状况后确定,任何时候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需及时随诊。

目前,我国的护理模式是集治疗、预防、康复和促进健康为一体的多元化护理模式。【2】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已成为每一名护理人员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戴雪群。谈医务人员如何开展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3):45

[2]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3

上一篇:奶粉新规再聚焦 下一篇:唐嫣 勇敢一点 开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