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23 02:28:53

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摘要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以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加工为主体,以资源产业为核心的众多相互合作和竞争的企业或组织集聚在资源产地而形成的网络群体。资源型产业集群处于复杂的外部环境当中,本文在综合学者研究和广泛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模型,认为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府行为、金融环境、行业技术进步、相关产业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公众意识。本文采用DEMATEL方法对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专家进行的问卷调查,确定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在计算出各因素在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模型中的综合影响关系的基础上,认为政府可以在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政府对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外部环境因素;DEMATEL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4-0153-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4.024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所构成的群体[1]。产业集群具有开放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交织在一起,表现出集群系统特有的复杂演化过程。

资源型产业集群就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工产业为主导的,由众多相互联系的企业(或机构)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经济群落[2]。资源型产业集群的优势是获得了一种外部的规模经济,它是由地理空间的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性,是资源型产业纵向、横向一体化的区域集聚。通过构建资源型产业集群,不仅可以提升资源型产业本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与经济效益,更能够推动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3]。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产生及演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Swann采用实例分析方法研究和比较了多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将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概括为由产业优势、新企业的进入、企业孵化增长以及气候、基础设施、文化资本等积极反馈系统(positive feed baek system)的动力机制[4]。Chiung研究表明,合理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区域的经济政策,有助于产业集群成功升级[5]。Dicken等指出如果产业集群不能获取外部知识,即使其“地方性”知识非常丰富,最终也会变成封闭的系统,形成“区域锁定”,最后丧失创新能力。因此,加强集群与外部的联系,强化集群间知识交流与共享,促进集群对外部知识的获取对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6]。Pietrobelli 和 Rabellotti认为集群内企业的努力、行动和所处环境均能影响产业集群升级[7]。魏守华认为基于社会资本的地域分工、外部经济、合作效率、技术创新与扩散,构成了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8]。刘恒江和陈继祥总结出两方面的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内源动力机制和激发动力机制。内源动力机制是一种自发的内在力量,表现为分工互补、降低交易费用、知识共享、外部经济、规模经济、网络创新等;激发动力机制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与国家(政府)有意识的对集群进行的规划、调控行为,表现为外部竞争、区域品牌意识、集群政策等。内源动力机制和激发动力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组成集群的动力机制[9]。芦彩梅认为产业集群演化的根本动力是集群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合作竞争与协同进化[10]。

从国内外研究可以总结出,影响产业集群演化的因素有很多。从系统发展的观点来看,在产业集群演化过程中,产业集群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根本,而外部环境因素是集群系统有序演化的重要条件。各种环境因素通过集群内部的自组织机制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整个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本文旨在从外部环境的角度,研究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

1 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概念模型

产业集群系统处于复杂的外部环境中,而且系统必须是开放的,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才能使系统不断而有序的演化。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演化不仅具有产业集群演化的一般特征,还由于其受到资源禀赋的影响,而表现出特有的特征。首先,资源型产业集群对资源的依赖特别大,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资源产业的政策就会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我国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特别是矿产资源型产业集群,一般地处偏僻地区,欠发达的基础设施会阻碍集群的发展;最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会破坏生态环境,在倡导资源节约、生态文明的社会大背景下,公众意识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1)政府行为。

在产业集群内部,政府的作用就是处理市场和系统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避免它们依靠自身的力量而造成过多时间和能量损失,以弥补市场和系统的不足,并提高集群效率[11]。

企业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通常需要建立配套的公共机构,规定内部共同的行动准则,这都需要政府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为各企业协调关系,以保证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2)金融环境。由于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加上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大多数资源型企业的自我发展都受制于资金的约束。因此,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和演化必然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它能帮助企业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的支持,以解决其发展的资金瓶颈。

(3)行业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在产业演进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或者说技术进步是产业演进的动力,而产业演进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因此,行业技术进步必然带动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4)相关产业的发展变化。

产业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一个产业的发展与相关支持性产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比如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互补性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推动煤炭产业演化的重要因素。

(5)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受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水平、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成长与演化的根本动力,市场需求的容量和稳定性决定了产业系统的稳定性,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产业集群的演化。

(6)对外开放。

Gereffi[12]、Scott[13]强调产业集群必须保持开放性,只有融入全球产业网络才能实现持续的升级。外部联系对地方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影响因素,正是各个价值环节的地理集聚使得很多地方成了全球价值链条中的一个从属部分,因此,成熟的地方集群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系统[14]。

在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下,信息、资源、资本和人才等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联系和交流更加紧密,国外的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将被引进,这给资源型产业演化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7)基础设施。

资源型企业生产涉及到大量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的外销,因此运输的便利性是影响资源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水、电等基础资源都将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因此,资源型产业集群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将极大影响集群的发展。

(8)生态环境。

资源产业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要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资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实施消耗型经济增长模式,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逼近极限,无论是从系统和谐的角度,还是资源产业自身演化的需要,生态要素都成为其发展必须考虑的强制性约束要素。

(9)公众意识。

资源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依赖于资源的意识,这种意识作为一种潜在力量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思维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逐渐意识到资源型产业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公众的意识加强,将迫使政府采取更多的措施限制资源型产业的发展。

本文认为以上九个外部环境因素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演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集群系统有序演化的外在动因。

2 基于DEMATEL方法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全称为“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是1971年Bottelle研究所为了解决现实世界中复杂、困难的问题而提出的方法论。该方法是一种运用图论与矩阵工具进行系统要素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直接影响关系,可以判断要素之间关系的有无及其强弱评价[15]。

基于DEMATEL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基本步骤如下:

2.1 确定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将各个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外部环因素分别记为F1,F2,......,Fn。在上一部分已经分析出各影响因素F1,F2,......,F9分别为政府行为、金融环境、行业技术进步、相关产业的发展变化、市场需求、对外开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公众意识。

2.2 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由专家分析各因素之间直接关系,并用矩阵表示各指标之间的直接相互影响关系,设n阶矩阵X=(aij)n×n,如果因素 i 对因素 j 有直接影响,并且影响程度为b,则定义aij=b,如果b = 0,则表示因素i对因素j 没有直接影响。X=(aij)n×n表示两两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

本文通过对相关企业和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1-9标度对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外部环境因素的直接关联程度进行调研,其中9表示对应因素间的关联程度最强,1表示对应因素间的关联程度最弱。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并取出现频率最高的数作为对应因素的直接关联程度,得到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外部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矩阵(见表1)。

2.3 计算综合影响矩阵

为了分析因素之间的间接影响关系,需要计算综合影响矩阵T=(tij)n×n。将X各行求和,设行和最大值为max,令

Y=X/max,

T=Y(I-Y)-1 (I为单位矩阵)

最后使用MATLAB7.0软件,计算综合影响矩阵T=(tij)n×n(见表2)。

2.4 影响因素分析

考察T中元素tij,计算出每个元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以及中心度与原因度。T的各行元素之和Tr=(Tr(1),Tr(2),...,Tr(n))T,表明各行对应因素对所有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值,称为影响度。T的各列元素之和Tc=(Tc(1),Tc(2),...,Tc(n))T,表明各列对应要素对所有其他要素的综合影响值,称为被影响度。因素Fi中心度为Mi=Tr(i)+Tc(i),表示该因素在影响因素体系中的位置及其所起作用大小。因素Fi原因度为Ri=Tr(i)-Tc(i),如果Ri>0,表示该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大,称为原因因素;如果Ri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可以根据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判断出每一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系统整体的影响程度,再根据各因素的中心度可判定出各个因素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还可根据原因度的大小、确定各因素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上述量化关系,删减因素的数量,简化因素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

3 结 论

分析表3中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外部环境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外部环境因素中原因因素有政府行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变化、对外开放以及生态环境,而其他的五个影响因素是结果因素。原因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大,而结果因素受其他因素影响大。

(2)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外部环境因素中,政府行为的中心度和原因度都最大。说明政府行为对其他的因素影响最大,在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外部环境因素体系当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是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关键因素。

因此,作为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推动主体,政府在集群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应转变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从仅依靠土地、基础设施、税收优惠转变到基于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应积极优化集群结构,平衡群内企业的竞争和合作行为,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转变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对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促进作用:

(1)加强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和引导。精心培育核心企业发展,积极优化集群结构,平衡群内企业的竞争和合作行为,促进集群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推动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构筑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以技术为支撑,以集聚效益为目的的新型发展平台。

(2)优化适于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政策。实行优惠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广大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进入集群发展;推行积极的资金扶持和金融政策,

为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制定

更加宽松和优惠的人才政策,同时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为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员工。

(3)强化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建设。不仅要加强促进集群发展的硬环境建设,同时更要加强促进集群发展的软环境建设,通过加强企业中间组织建设,加强地区品牌的培育等措施。努力强化政府服务,营造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Porter, Michael E. 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76(6):77-91.

[2]杨伟民,秦志宏. 资源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动态演变路径[J].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7(4): 90-93. [Yang Weimin, Qin Zhihong. The Evolution Path of ResourceBased Enterprise Clust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5, 37(4): 90-93.]

[3]王锋正,郭晓川. 资源型产业集群与内蒙古经济发展[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 26(1): 51-53. [Wang Fengzheng, Guo Xiaochuan.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J]. Industrial Technology & Economy. 2007, 26(1): 51-53.]

[4]Swann, P. Do firms in clusters innovate more? [J].Research Policy. 1998(27):525-540.

[5]Chiung, Chiang. The Government Strategy for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Taiwan[J]. Technovation, 2001,(21):123-132.

[6]Dicken P, Kelly P F,Olds K, Yeung H WC.Chains and Networks, Territories and Scales: Towards a Relational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Global Economy[J].Global Networks. 2001,(1): 89-112.

[7]Pietrobelli, Rabellotti. Upgrading in Cluster and Value Chains in Latin American: the Role of Policies[R]. Washington, D.C.: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2004.

[8]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2,175(10): 27-34. [Wei Shouhua. Dynamics of Competition in Clusters With Reference to a Case[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2002,175(10):27-34.]

[9]刘恒江,陈继祥.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新动态[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26 (7) :2-7. [Liu Hengjiang, Chen Jixiang, The New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s[J]. Foreign Economics & Management. 2004,26(7):2-7.]

[10]芦彩梅、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的产业集群演化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1):122-126. [Lu Caimei, Liang Jiahua, The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Based on The Views of Complex Systems[J].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 2009,32(1):122-126.]

[11]刘恒江、陈继详,要素、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逻辑[J].中国软科学,2005.(2):125-130. [Liu Hengjiang, Chen Jixiang. Factors, Dynamism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Industrial Clusters[J]. China Soft Science, 2005, (2):125-130.]

[12]Gereffi G, Humphrey J, Kaplinsky R, Sturgeon T. Introduction: Globalization, Value Chains and Development[J].IDS Bulletin 2001,32(2):1-8.

[13]Scott A J. Regional Push: Towards a Geography of Development and Growth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J]. Third World Quarterly, 2002,23(6):37-61.

[14]王立军. 创新集聚与区域发展[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02-203.[Wang Lijun. Innovation Concentr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M]. Beijing: China Economy Press. 2007:202-203.]

[15]周德群,系统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13-116. [Zhou Dequn, Systems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M]. Beijing: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2007:113-116.]

Analysi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Evolution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s

CHEN Zhen YAN Liang XIE Xiongbiao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China)

Abstract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s are network groups formed by many mutual cooperative and competitive enterprises or organizations with a core of resource industries based on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y are facing a relatively complex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 the paper proposed a model of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the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s evolution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e government behavior, financing environmen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elated industries, market demand, opening policy, infrastruc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ublic awareness. in methodology, the paper applied the DEMATEL method to analyze the model and distributed questionnaires to related expert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actors. After calc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actors, a conclusion was drawn that the government can play a key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s. Last, the paper put forward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to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s.

Key words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 cluster;evolution;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DEMATEL

上一篇:地方协调发展的政府财政保障分析 下一篇:信任与家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