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血内科治疗探讨

时间:2022-10-23 01:52:14

蛛血内科治疗探讨

【摘要】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普通人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念确实不太了解,其实它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症状,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的首位,它对人类构成死亡的威胁已超过恶性肿瘤,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突出的病理现象,其危害性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蛛血;内科;疗效

“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蛛血”,它是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总称。“蛛网膜下腔”则是指脑表面的一种称为蛛网膜的膜性结构与脑表面之间的腔隙。而我们平常所说的脑出血是指高血压脑溢血和外伤后导致的颅内出血。外伤后也可以出现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但临床上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的是指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意外的15%。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约占全部病人的70%,其他原因有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烟雾病,moyamoya病)、颅内肿瘤卒中、血液病、脑炎、动脉炎、脑膜炎及抗凝治疗的并发症,但均属少见。

1 临床表现

主要是:出血症状、颅神经损害症状、偏瘫和视力视野障碍,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日有低热。其中出血症状尤为突出,呕吐甚至呕血,并有严重危害。突发顽固剧烈的头痛,持续2~4周,普通止痛药无效。有的病人在发病后即可出现意识障碍,有短暂神志不清,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严重的呈昏迷状态,甚至出现脑疝而死亡。颈项部发硬,直腿抬高时疼痛。部分病人躁动不安、精神错乱、谵妄、定向力障碍。10%病人发生癫痫。病人出现大汗、高血压、高烧(39~40℃),伴有白细胞升高,蛋白尿,尿糖阳性。腰穿做脑脊液检查为血性脑脊液,一般持续6~30天消失。脑CT检查可明确诊断,多显示脑池、脑沟高密度出血影。但是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快,发病1周后,脑CT检查已不易发现病变了。脑CT确诊后,病情允许应随即进行脑血管造影,可以早期发现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的部位和程度,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在首次破裂出血后,如果没有及时适当治疗,部分病人会再次或三次出血。病人死于再出血者约占1/3。

2 治疗原则

(1)绝对卧床,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控制血压(至160/100mmHg左右)(告知家属病情危重。)(2)镇静止痛,根据病情酌情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3)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人体白蛋白等);(4)预防再出血(抗纤溶药物、止血敏、PAMBA);(5)防止脑动脉痉挛(尼莫同);(6)防止应激性溃疡(信法丁、Losec等)。

3 讨论

(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和造成出血的原发病。一般地说,出血量少、由脑血管畸形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及时抢救和2~3周的治疗后,头痛消失,脑膜刺激征减轻,病情会趋于稳定,痊愈后基本不留任何后遗症,这是与脑出血完全不同的地方。出血量多、因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较差,约1/3的患者在出血后48小时内死亡。年老体弱、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血压和颅内压明显升高,以及出现偏瘫、失语、抽搐者,预后均较差。(2)较为棘手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旦发生,特别容易复发。据统计,约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第一次出血后的6周内复发,特别是起病后两周内,复发率最高。过早下床活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或剧烈咳嗽,是引起再度出血的重要诱因。与此同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也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而大幅增加:首次发作的死亡率为25%,第二次发作的死亡率高达50%,第三次复发的死亡率接近75%。(3)要定期进行检查,要做到:血压保持稳定,高压140以下,低压90以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积极预防,治疗心脏病。4.戒烟、戒酒;合理安排工作,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适当锻炼,慢跑,打太极拳等。(4)当确诊为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后,应及时接受手术或介入治疗,杜绝再次出血。

上一篇:谁能胜任并购整合经理 下一篇:尽职调查怎能不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