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某蓄电池厂227名工人健康检查结果报告

时间:2022-10-23 01:01:00

沈阳市某蓄电池厂227名工人健康检查结果报告

摘要:目的了解蓄电池行业作业工人血铅水平,预防职业性铅中毒,保证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方法结合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参加体检部分工人有一定比例的神经、消化系统症状,26例血铅超标,2例诊断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结论工厂管理层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改善生产环境,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职业安全监督,加强工人的教育工作来预防蓄电池行业作业工人铅中毒。

关键词:蓄电池厂;健康检查;结果报告

Report of Shenyang City in a Storage Battery Factory 227 Workers Examination Results

YANG Li

(Th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Shenyang 110024,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battery industry workers blood lead level, the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lead poisoning, to ensure that the laborers health. MethodsCombining with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Results In a medical workers have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the nerves, digestive symptoms, 26 people blood lead paint, 2 people diagnosed with of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lead poisoning. ConclusionFactory management to improv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occupational safety supervision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ecurity supervision,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workers to prevent battery industry workers lead poisoning.

Key words:Battery factory; Health examination; Results reported

铅是一种高毒物质,对人体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可产生毒性作用,导致铅中毒发生[1]。铅主要以铅尘或铅烟的形式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人体产生危害,铅中毒多由过量铅接触引起,职业人群是铅中毒的高危人群,多以低剂量长时间接触引起的慢性中毒为主。发病率以铅冶炼和蓄电池制造行业较高[2]。近年来, 随着科技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加剧了铅污染的危害性及广泛性,而汽车、通信、电力、交通等行业的迅猛发展, 对蓄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 促进了蓄电池行业的发展, 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职业卫生问题[3]。铅是蓄电池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料,为了解蓄电池企业的铅污染情况以及铅对职业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 2013 年对沈阳市某蓄电池厂的227名在岗期间接触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身体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健康检查

1.1 检查依据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

1.2检查对象 沈阳市某蓄电池厂在岗接触铅作业工作者,参加本次体检的工人对象包括包片岗位、装配岗位、烧焊岗位的作业人员。

1.3检查人数 参加本次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数共计227人,男 188人,女39人,年龄 22~54岁,平均 36岁 ,接害工龄1~29年(平均 12年)。

2 方法

2.1 询问职业史及既往病史 由体检医师对全部接受体检接铅工人的职业史及既往病史进行询问 ,并登记在职业体检表中。询问的重点是既往贫血史、卟啉病史、地方性周围神经病,及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乏力、头晕、烦躁、腹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多梦、便秘、食欲减退、四肢麻木等症状。

2.2 由专业医师对本组受检者进行内科及神经系统的常规检查。

2.3 实验室检查 参加体检的所有工人均进行尿常规、血常规、血铅及心电图检查。

3结果

227名工人的血铅值测定结果显示, 26例血铅超标,其超标率达8.3%,测得血铅平均值为(1.51±0.78)μmol/l,疑似铅中毒5例,经职业病诊断结果显示,2例职业性铅中毒(慢性),见表1。

4 讨论与建议

铅及其化合物是高度危害的毒物,蓄电池制造业是铅毒物来源之一。职业活动中的铅主要经铅烟及铅尘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机体内,其对机体中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血液循环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血铅浓度较稳定,与机体对铅的吸收、排出、分布处于平衡状态,是目前最好的铅接触监测指标[4],故血铅可作为铅的毒性效应标志物,反映机体内剂量水平,血铅浓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职业性铅中毒在我国的职业性疾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蓄电池行业其发病率相对较高。轻度铅中毒几乎没有显著的临床症状。但已产生毒性作用。因此,预防工人铅中毒在蓄电池的生产行业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职业性铅中毒的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不接触,其二是少吸收。故此,建议相关企业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尤其是排烟设施的防护改善,并且尽快改革生产工艺, 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 新工艺,提高生产的机械化、 自动化和密闭化水平,优化生产环境,加强源头控制,对超标严重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同时,铅的职业病危害与接触时间有关,建议企业加强对工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对工人进行教育以养成较好的卫生习惯,进入上班车间即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场所内不进食,车间内严格执行湿式清扫制度,洗手、更换工作服后就餐等,均可有效切断铅毒经呼吸道、 消化道吸入的途径。对于铅相关岗位饿的工作人员在岗前、中及离岗时进行体检,若有职业禁忌症则应及时调离且妥善安置,并及时安排其入院观察。

为此,我们建议生产蓄电池企业要努力降低生产环境中铅烟(尘)的浓度,主要措施是加强工艺改革、控制溶铅浓度、加强通风、使用无毒或者低毒的物质替代铅作业。加强工艺改革是促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例如涂膏机、切边机及铸造机等。政府、安全监督部门应加强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同时以行政手段辅助监督企业负责人理解并学习企业卫生法律,加大企业卫生的监督力度,强化企业负责人的职业卫生防治意识,,开展经常性的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培训,自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防护相关规章制度并加以贯彻落实。要充分认识到保障工人身体健康是创造经济效益的最基础性工作,健康的身体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吕惠中.某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J].中外医疗,4:113-114.

[2]陈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683.

[3]魏希文.某蓄电池厂铅危害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5,32(2):32.

[4]冯念伦,范文华,刘冰冰.铅的毒性机理及临床血铅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 3 ) : 97-98.编辑/王敏

上一篇:集体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 下一篇:肺结核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