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数学课堂设问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数学思维

时间:2022-10-23 12:51:39

创造数学课堂设问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数学思维

摘要 课堂设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通过对课堂设问的设计、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问答心理的把握和积极的评价等方式展开师生双边活动,进而使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设问 探究

课堂设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以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信息的最快的反馈手段,也是突出重点、解决疑点的关键,并能真实反映学生学数学的思维活动,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我们讲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设问大致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数学课堂设问的误区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只是支吾以对。尤其这种情况出现在开公开课时,会让教师因担心教学进度完不成,或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惊惶失措,急得满头大汗,要么自问自答下去,要么责怪学生不配合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有的教师设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甚至未开讲,就把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设问毫无意义。

(2)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一个设问,它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否则,一问下来,学生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结果只能是时间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费掉。

(3)教师设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

课堂上,教师经常这样问学生:“这个问题谁会?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会的请举手。”这样的用语就非常的不准确,学生答上来是理所应当,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既然“非常简单”,让那些学困生回答好了。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这样说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来;尖子生回答后,感觉非常容易,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言:“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或是‘非常难’的问题。”而应该说:“这个问题谁会,请回答!”如果回答得对,是难的问题应该鼓励:“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如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非常难,不会也是正常的。”而真正简单的问题就不要问,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二、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增强创设方法

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考虑设问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最常用的是以下几种设问方法:

(1) 设疑性设问。学生对新知识内容本身的直接兴趣,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悬念,从而想寻找答案,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因此尽量把问题的内容“形象化”、概念“题型化”。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使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收获。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中,可以用演示法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然后接着问:“能否证明你们得到的结论呢?并且证明的方法至少有三种。”同学们都很惊讶,并由此产生疑问,议论纷纷,而且拿起笔进行证明,经过大家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出如下几种证法,并且都能够积极举手回答。

证法一,如图1,延长BA到点E,过点A作AD∥BC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AC+∠1+∠2=180°(平角定义)

∠BAC+∠B+∠C=180°

证法二,如图2,过点A作DE∥BC

∠1=∠B,∠2=∠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AC+∠1+∠2=180°(平角定义)

∠BAC+∠B+∠C=180°

证法三,如图3,延长BC到点D,在∧ABC的外部以CA为一边,CE为另一边画∠1=∠A

CE∥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2(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CB+∠1+∠2=180°(平角定义)

∠A+∠B+∠ACB=180°

在证明时学生们都很积极,争先恐后地回答,对于其中的证法,有些学生有顿然大悟的感觉,并且得到了满足。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解题悬念设置,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且对数学的变幻无穷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探寻新的知识,其实这就是通过学习来培养兴趣,然后又通过兴趣来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一个阶段。

(2) 类比设问。 将相同或相似的命题放在一起,通过叙述、观察进行比较,诱发学生用简单的、形象的、难度较小的命题去说明复杂的、抽象的、难度较大的命题,这样一来学生更易接受新知识而对旧知识也起了复习的作用。

(3) 梯度式设问。 对于一些难点较多的问题,即使基础好的学生也难于一下回答。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时设问浅显点,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一般化、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或者一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当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学生领会了意思。

(4) 发散性设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探索能力大有裨益。但是这种设问难度较大,必须全面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5) 变换式设问。 如果经常用一种形式设问学习,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应从多种角度不同方位提出问题,使问题引人入胜。

总之在教育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由于不同的需要可以设计出许多类型的问题,而课堂设问的价值就来源于问题本身。一个鸡毛蒜皮的问题,即使冠以华丽的词汇,也不能给学生造成思维上的落差,更别提引起兴趣和注意了。因此,教师应以极大的热情认真钻研教材,把问题提到新知识的交接处,使所设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

三、在课的小结阶段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每节课在小结时,也应精心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有些学生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于是打开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习。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如:设置悬念要难易适当,使学生能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设置悬念要联系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活跃其思维,始终使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设置悬念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结合,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悬念的设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进行悬念的精心设置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热情,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建才《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何小燕《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问题情景“的思考》教学与管理 2004 年 11 月 20 日

(4) 张敬华《数学课堂设问的艺术性》宿州师专学报 第17卷第2期

附件3:

广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登记表

(内容注明:普通高中、√普通初中、小学、幼儿学校,请在内打“√”)

姓 名 黄斌 单 位 广西武宣县民族初级中学

职务/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联系

电话 (请写区号)13737291334

单位详细

地址 广西武宣县民族初级中学 邮 编 545900

论文

题目 创造数学课堂设问情境,激活学生探究数学思维

论文学科 初中数学

主要观点

创新点

一、当前数学课堂设问的误区

(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

(2)教师的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3)教师设问的用语不当,学生不愿回答。

二、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增强创设方法

(1) 设疑性设问(2) 类比设问(3) 梯度式设问(4) 发散性设问(5) 变换式设问(6) 设陷式设问

三、在课的小结阶段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论文学科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教师、班主任、心理、德育、社会、自然、信息教育、幼教、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及其他

(注:此表可到广西教育厅网站:之厅内导航教科所网页下载)

上一篇: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河南特大制售假冒食用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