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间交流 增进人民福祉

时间:2022-10-23 12:46:03

推动民间交流 增进人民福祉

中国民间对外交流史源远流长,根据中国的文献记载,从秦汉时期中国就和周边各国人民有了非常频繁的交往,在长达2000年的民间交流的过程当中,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刚才莫言老师讲到唐朝,鉴真大师六次到日本,向日本传播了汉传佛教。在他之前,大家都知道,玄奘法师到印度天竺、尼泊尔、阿富汗等地区了解佛教的典籍,带来了很多梵文的经典,使得世界佛教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民间交流让中国认识世界,意大利人利玛窦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播天主教,他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了传播天主教的教义之外,还介绍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他的经历让西方人开始真正了解中国,同时也为中国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户。公元1610年,利玛窦病逝,按照当时中国的惯例,外国人死后都要移葬澳门,但是基于他对中国的贡献和当时的影响,中国政府特许他下葬在北京,墓地就在西城区阜成门外,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国际民间交流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西城人民与各国人民的感情和友谊得到了加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民间交流是缔结友谊的重要渠道。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我们始终鼓励对外交流,积极推动各领域对外合作,为区域民间对外交流创造条件、保驾护航,有效促进了本地区与民间交流的长足发展。可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西城区也先后和韩国的首尔,美国的帕萨迪纳市、瑞士蒙特市等13个城市、城区缔结了友好关系。如2004年,为纪念西城区和帕萨迪纳市缔交友好城市5周年,西城区把马甸公园命名为玫瑰园,帕萨迪纳市一名工作人员专程把玫瑰花从美国带到北京种下,与西城人民共同浇灌友谊之花。

民众既是国际民间交流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国际交流的最大受益者。作为地方政府,我们将更好的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创造更多的渠道和机会,提供便利,进一步促进西城的民间对外交流。我们结合西城区的特点,积极拓展途径,建立友城关系,我们将在13个友好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北美、南美、欧洲以及东南亚地区重要城市在商贸、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完善友城格局,扩大交流渠道与合作意向,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对外联系。加强与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机构组织的联系,以此扩大与国际民间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支持西城民间组织和文化机构走出去,支持驻区金融企业与国际的专业机构扩展交流合作,拓展金融服务业务,并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入驻金融街,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以“西城文化友城行”系列活动为平台,组织辖区专业文化企业和民间文化团体赴国外进行展演,让更多的市民亲身参与到国际交流中。我们也将认真学习借鉴国外城市服务管理的好做法、好经验,为我们的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国际民间交流不仅是各国促进友好合作造福市民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将一如既往的支持服务民间交流活动,扩大与友城的交流合作,让国际民间交流成为友好合作、和谐发展的积极动力。

(文章系王少峰区长在2013北京国际友好论坛上的发言,略有删简)

上一篇:瞄准世界城市 做好环境服务 下一篇: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