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标准体系研究

时间:2022-03-15 03:51:00

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标准体系研究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随着北京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新建、改建等工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已按年均6%的增长速度从2006的2500万吨增长到了2012年的4000万吨,但现阶段北京市对建筑垃圾的处理仅是运往消纳场所进行简单的填埋处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带来破坏城市软环境,影响市容等一系列问题,如: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污染空气和水域,等。但同时,建筑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开展标准化工作有利于实现对建筑垃圾从产生到消纳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因此,为加快实现“三个北京”的战略目标,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促进首都环境建设,研究制定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的标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外建筑垃圾处理及标准简介

发达国家大多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并综合利用”的策略,且都在政府层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行业层面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标准、规范体系,因此,可以有效地管好建筑垃圾的“一生”甚至“轮回”。代表性国家有德国、美国和日本等。

(一)德国:政府积极参与,完善市场机制

德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有四个特点,一是政府积极参与;二是法律、法规体系相对完整,法律监管体制完善;三是积极调动市场的调节作用,具备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鼓励企业介入建筑垃圾处理;四是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先进,回收再利用率高。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德国已经制定了与垃圾处理有关的法规180多个,其中与建筑垃圾处理和回收有关的重要法规有:

(1)循环经济和垃圾处理法及由其而来的规定:

《关于需要特殊监测的垃圾的规定》(1996年);

《关于需要监测的垃圾的规定》(1996年);

《关于欧洲垃圾目录介绍的规定》(2001年);

《关于资质规定》(1996年);

《运输许可规定》(1996年);

《关于垃圾经济草案和收支平衡的规定》(1996年);

《关于废物处理工厂的规定》(1996年);

《关于垃圾处理协会会员的方针》(1996年)。

(2)关于减少包装垃圾的规定。

(3)联邦污染保护法及由其而来的规定:

《关于垃圾处理的资质规定》;

《关于垃圾处理的许可办法规定》。

(4)建筑法。

(5)联邦土地保护法。

(6)危险物品和化学物品法。

(二)美国:实施分级利用,加强准入制度

美国每年产生建筑垃圾3.25亿吨,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其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方针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综合利用产业化。具体实施分为三级利用:现场分拣利用,一般性回填为第一级利用;作为建筑物或道路的基础材料,经加工成骨料,再制成各种建筑用砖等为第二级利用;最后将建筑垃圾加工成水泥、沥青等再利用为第三级利用。

美国政府先后制定通过了《固体废弃物处理法》、《超级基金法》和《建筑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同时还建立了建筑垃圾运输准入制度、处理建筑垃圾行政许可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和制度。

(三)日本:建筑垃圾零排放,法规标准做保障

日本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十分重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其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运出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日本明确要求建筑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建筑在50年或者100年后拆除的回收效率,建造者在建造时采用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和方法,并尽量做到建造零排放。垃圾回收技术的发展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日本建筑垃圾产业链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使日本建筑垃圾的处理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日本就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具体见表1、表2。

二、建筑垃圾处理标准体系研究

采用魏尔曼标准化三维结构将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标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五个专业门类和七个专业序列。

层次维:包括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基础标准分为四个门类:术语、图形标志、分类与方法以及基本原则标准。通用和专用标准主要包括综合,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建筑垃圾转运、处理,保洁作业服务四大类。

门类维:门类是按照标准化对象划分的大类,各门类间是并列关系。

序列维:按照标准的专业序列展开。分为综合技术、方法、工艺、工程、产品、信息、管理七大序列。序列间按照标准化内容分类,无顺序关系。除综合技术外,其他六个序列均下设子序列:

(1)综合技术序列。包括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序列、具有综合性或难以归入其他六个序列的技术标准。

(2)方法序列。包括监测与检验两个子序列。

(3)工艺序列。包括工艺技术和质量要求两个子序列。工艺技术主要指工艺路线、工艺流程、工艺步骤、工艺指标、技术要求、工艺控制以及新工艺发展技术条件等;质量要求主要指对产品/服务需要的表述或将需要转化为一组针对实体特性的定量或定性的规定要求,以使其实现并进行考核。

(4)工程序列。包括环卫设施建设的全过程,按照顺序关系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和质量评价四个子序列。

(5)产品序列。包括设备、材料和车辆三个子序列。

(6)信息序列。包括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两个子序列。

(7)管理序列。包括技术管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以及生产管理四个子序列。

标准体系编号表示标准在体系中的位置。对于列入标准体系表中的每一项标准,均有唯一的标准体系编号与之对应。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理标准体系编码由行业号、层次号、专业门类号、专业序列号、子序列号及顺序号六位编码组成,并以符号“.”分隔,如图1所示。体系的第一位编码为标准行业号,环境卫生行业为“1”;第二位编码为层次号;第三位编码为专业门类号;第四位编码为专业序列号;第五位编码为子序列号;第六位编码为顺序号。其中,空置项编码为0,顺序号编码为两位数,其他编码均为一位数。其中,对于某类工程项目技术规范,其包含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以及质量评价全过程,则该项目工程序列子序列编号空置,即设为0。

三、结论与建议

北京市建筑垃圾标准仅11个,还不成体系,多为整体规范性标准,从各种门类的内容上看,已有标准主要集中在工艺整体规范(2条)、管理考核(1条)、运输车辆技术要求(3条)和再生产品(4条),而对于收集和运输的技术要求、收集站的运行和管理、建筑垃圾的填埋、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站的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还是完全空白。因此,按照实际需求和本研究的方法,现阶段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制定9项标准,见表3。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201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隋玉武.德国建筑垃圾高回收率原因简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

[3]李南,李湘洲.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经验及借鉴[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

[4]蒲云辉,唐嘉陵.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对我国的启示[J].施工技术,2012.

上一篇:北京应加快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步... 下一篇:科学施策治理北京城市交通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