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表扬学生的艺术

时间:2022-10-23 12:21:37

浅议表扬学生的艺术

【摘 要】表扬学生是每位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方法,但是表扬学生这种教育方法有它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本文就表扬学生的艺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表扬 学生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53-01

表扬,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属于“正强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对于鞭策先进,激发后进,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起着积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绝大部分教师也认为:奖励、表扬学生几乎是师生沟通战无不胜的“法宝”。只要奖励、表扬学生,效果总会不错。但是很少有人想到这些“正强化”的手段还会有副作用。如果不注意讲究表扬的策略和艺术,不但效果不好,还可能适得其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现就本人多年的学生教育工作经验,对表扬学生的艺术方面作有益的探讨。

一、客观性

表扬一定要实事求是、公平合理,不夸大,不缩小,一是一,二是二。对学生的肯定要力求客观公正、恰如其分,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而准确的表扬能使被表扬的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心和荣誉感;能使其他学生心服口服,并产生一种羡慕、向往和仿效心理。反之,过分的表扬会使学生滋长骄傲自满情绪,只见其优点,不见其缺点;只能听正面意见,不能听反面意见,长期以往,就会影响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表扬过多就会失去其效用;即使教师表扬的学生确实表现不错,结果也会使大家觉得乏味;重复、频繁的表扬还可能导致其他学生的逆反心理,被表扬的学生反而成了众矢之的,处于被孤立的境地。

二、及时性

表扬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或先进事例,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赞扬。这不仅能使其很快体会到荣誉,维护其积极性和激发其心灵的“火花”,而且还能增强正面教育的功能,促使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尤其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一定要摒弃平时的定势思维,不计较学生过去或一贯的不良行为,不求十全十美,而要相信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良好愿望,及时地给予表扬奖励。否则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反应:你不相信我的表现,我改你又不相信,我不改你又不满意,那我还不如不改。所以,一位好教师就像一个好猎手,他不仅要捕捉学生的缺点,更重要的是时时刻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宣传表扬。

三、针对性

表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和当前形势、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确定表扬对象、内容和方法。这样,既鼓舞了个体,又教育了大家,同时还推动了班级的中心工作。例如,对那种能力不强,心理想改进而心理敏感较高的学生适用下面语言:我发觉你已经非常尽力,但效果要慢慢才会期显出来;对有潜力但对自己要求不高或自信心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这样说:继续努力,加油干吧!相信你下学期一定会在班级崭露头角;对聪明、好胜心强,又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可以这样说:我认为你虽然是班级中的佼佼者,但跟其他班级的同学比,你的成绩如何?

四、适度性

表扬应讲究分寸,把握尺度。表扬基调的高低,应依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该高不高,就不能激励先进,也不能发扬典型示范的效能;如果言过其实,任意拔高,就会贬低表扬的价值,甚至会使吹捧、华而不实的不良风气产生。如果表扬次数太多,学生就会因为“适应”的缘故而变得不再敏感。因此,教师虽然说不上必须“惜褒如金”,但也应该适当注意表扬的“发行量”,从而保证你说话的“含金量”。

五、方法性

表扬的效应主要不是取决于表扬什么,而是取决于怎么表扬,在什么场合表扬。要根据被表扬的人和事的意义、时间和场合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例如,对同样做一件好事,对好的同学,只要向他点头微笑即可;对一贯表现不好的学生,则应大张旗鼓的表扬,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增强其自信心,并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成绩突出、进步较快的学生,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表扬。因为这些成绩有目共睹,有说服力。通过表扬这种学生,可以鞭策其他学生,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对成绩较差,情绪低落、面临辍学的女生,则须悄悄地找她谈心,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再找其“闪光点”加以肯定,并鼓励其只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并加以改正,必可以取得较大的进步。

六、范围性

表扬范围的大小,需视班级情况而定。良好的班集体其表扬的范围宜窄小些,以形成金字塔的态势,使大部分较好的学生向更好的榜样学习,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较差的班集体其表扬的范围宜宽大些,如表扬过窄小可能使先进陷入孤立状态,不仅不能发挥典型的积极作用,还可能扼杀先进,所以范围要大一些,充分发现较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促进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班风。

高明的表扬艺术在于能冲破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的束缚,着眼于正面引导。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针对不同年龄、个性和需要的学生灵活地采取多种多样的表扬方法来教育、激励学生,相信一定在促进学生言行转变、激发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

参考文献

1 屠荣生、唐思群.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蔡亲鹏、关文信.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对如何提高初中政治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