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品牌变为增值的法宝

时间:2022-10-23 12:15:14

如何让品牌变为增值的法宝

品牌建设是现代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展示形象、突出个性和形成产品高附加值的营销利器。

交通运输业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不同于普通企业的经营管理。

交通运输类企业有自己的行业特点,提供给市场的是运输服务方式,不是具有某种具体使用功能的产品。因此,在运输服务竞争激烈的形态下,品牌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

只有结合交通运输的经营现状和行业特点,建立本土化品牌,实现市场增值,才能与国际巨头竞争。

如何将分布在广大地域的运输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是交通运输类企业在品牌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

国际巨头为什么成功

目前的运输企业如雨后春笋,但真正能在世界上叫得呱呱响的牌子,犹如凤毛麟角。

哪里有机遇哪里就有竞争。以快递市场为例,该行业云集了业内无数高手,国际四大快递巨头DHL敦豪国际、FedEx联邦快递公司、UPS联合包裹公司、荷兰邮政TNT,依靠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在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发力,取得了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面对国际物流快递巨头的挑战,中国的中小国际货运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在拓展市场中不忘建立自己的品牌,才是提升企业后劲的最科学的方法。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交通运输类企业开始觉醒。他们开始认识到品牌对于经营和竞争的重要性,有的已开始通过运输车辆的标识或在路边树立广告牌,制作精美宣传册及光盘等方式来宣传自己的品牌形象,也有的通过参与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参与资信等级的评定来提高企业在业界的声誉度。

国内企业品牌诊治

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法宝。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交通运输类企业品牌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劣势明显。

1.品牌战略不能放长线

目前,交通运输类企业在开拓市场上忙的汗流浃背,一心想做强,做梦都想做大,但更多地是把品牌建设高挂在墙上。企业普遍存在品牌就是口号,口号就是决心,决心就是文化的粗浅认识。

2.品牌建设缺少文化味

尽管我国交通运输类企业对品牌意识有所增强,但品牌理念干燥、文化味道不足,口感差。无论从企业建筑物、运输工具、员工服饰、服务态度上,很难感受都到企业的气质、文化的辐射。

3.品牌定位没有方向感

品牌定位是设计、塑造、发展品牌形象的关键点。不对品牌核心价值进行定位,企业的服务品牌就没有一个深层、明确、具体的内涵,导致品牌形象苍白、平庸,无法使消费者在接触品牌时产生应有的联想和共鸣。广告随意,主题常变。

4.品牌管理体系混乱

由于管理体系的落后,导致品牌管理缺少长期性、规划性。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品牌管理的职能部门,缺乏组织化、系统化的管理。如有的同一品牌在不同地区的开发、宣传上存在着各自为政各自解读的现象。

5.品牌诉求要与时俱进

交通类企业的品牌建设立意要新、抒情要真,不能喊口号,扛着牌子到处摇。

标新立异。创新才能领先,模仿永远跟随。在运输行业的共性中竖起自己的大旗,更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建立品牌关系,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情真意切。交通类企业是服务行业,建立品牌的情感诉求是不可麻痹大意,傲慢要摔跟头,冷漠会被抛弃。只有创造互信、互爱的密切关系,才能让品牌竖立在客户的心中也传播在口中。

交通运输类企业具有流动性大和接触面广的特点。所以在服务过程中一线员工既是服务者也是品牌传播者,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中国物流行业在面对资源整合、物流现代化的浪潮中,往往忽视自身品牌形象在市场营销中的建设和运作。然而高速发展的国内运输行业,吸引着国外运输品牌积极拓展中国市场。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品牌战略都极具优势。先进的物流服务信息化优势最终体现在品牌形象的影响力。

品牌推广需循序渐进

品牌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分阶段进行:

A.品牌设计期。正确的品牌定位是设计、塑造和发展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关键,也就是说交通运输类企业建立品牌的关键在于定位是否科学和准确。企业在找准了市场的脉象后,通过细分市场、目标定位后,提炼出企业和服务的个性化特色。从而设计出新颖生动的、识别容易和记忆深刻的商标符号。

B.品牌建立期。建立统一的企业形象和理念识别系统,在流动中传播,在公众中树立。

C.品牌推广期。品牌推广必须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品牌的推广要尽量缩短到达客户的距离,应该充分利用广告媒体,使其进入社会的视线和客户的心中。

D.品牌维护期。车常开要维护,性能才更加卓越,品牌也一样。

品牌的不断强大离不开企业长期的精心的维护,并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制订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使品牌之路更加明朗化。

发展和竞争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而企业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就是在市场的营销能力和服务品质上,而两者都体现了企业的品牌的感召力。

由此可见,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交通运输类企业才能长运不衰!

上一篇:星巴克如何在两年内起死回生 下一篇:亚太区美容展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