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22-10-22 11:30:53

【前言】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选取怀化学院16个系220名侗族农村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有被试均无精神异常史。由主试(由作者本人担任)统一施测,要求被试认真按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同时主试给予监督并适当指导。本次测试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2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

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199名侗族农村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自尊在性别、年级、学科和地域等多个纬度上不存在差异,绝大多数侗族农村大学生的自尊表现为高自尊。

关键词: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

自尊作为一个学术性概念,它主要是指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评价及其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其发展状况对个体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自尊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伴随儿童社会化进程逐渐形成。它的发展是以个人成长的社会经历为基础,家庭、社会、学校及个人性格、气质认识方式等都会渗透到自尊的结构中。

侗族农村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成长中的成功体验和经历决定了其较诸同辈群体具有自我期望高、自尊水平高的特点;而同时他们的自尊又离不开其所在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历史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由此决定了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研究的针对性和特殊性。

本研究拟从自尊水平着手,探索侗族农村大学生群体中不同自尊水平在性别、年级、学科、地域之间有无差异,探讨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以积累真正反映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发展状况的资料,丰富中国化的本土心理学的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选取怀化学院16个系220名侗族农村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所有被试均无精神异常史。由主试(由作者本人担任)统一施测,要求被试认真按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同时主试给予监督并适当指导。本次测试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2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99份,有效率90.45%。

根据研究需要,将被试按年级分为新生、中年级学生、毕业生三级,按专业分为文科、理科和艺体类三部分,按家庭居住地分纯侗族聚集地(当地人称为侗寨)和杂居地两类(以下简称“纯居”和“杂居”)。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FS),该量表只有10个条目,其中正向题和反向题各半。所有题目实行五级评分,得分越高,自尊程度越高,得分高于或低于二分之一的个体可分别确定为高或低自尊者。Dobson和Fleeting曾报告该量表的α系数为0.77和0.88,符合统计学的要求。同时,根据研究需要采用自编问卷,主要调查被试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纯侗族聚集地等人口学资料。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1.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总体状况

表1表明,以理论中数3为标准来划分,在被调查的侗族农村大学生中,平均分大于3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5.9%,反映出绝大部分侗族农村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高。

2.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状况的性别差异

结果发现,侗族农村大学生的自尊状况并不存在性别差异。

3.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状况的年级差异

(注:F1、F2、F3分别代表新生与中年级学生、新生与毕业生及中年级学生与毕业生的方差检验)

由上表可知,年级的不同并没有对侗族农村大学生的自尊状况造成很明显的差异。

4.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状况的地域差异

由表4可知,侗族农村大学生的自尊状况因居住地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不显著。

5.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状况的科类差异

由表5可知,不同专业对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状况的影响不显著。

三、讨论与分析

从调查中看出,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水平总体较高,高自尊的比例超过了80%,其结果印证了学者李辉等人对我国大学生自尊状况的研究,反映出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其他大学生自尊状况的一致性。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水平总体较高这一情况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一是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向来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本身素养较其他一般人群相对高些,在看待、处理问题上已经具备一定能力。其次,大学生在就业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知识、投资、睿智和创新的“竞争优势”,为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提供了帮助,个人价值的实现反映到个人自尊状况上就表现出了高自尊。再者,高校及大学生自身对心理问题的重视也会影响到自尊水平的提高。

在对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性别、年级、居住地和学科类别差异进行比较时,并没有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通过与其他学者的研究加以对照,我们发现有一定相似性和区别。

就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而言,伍秋萍等人曾对1990年1月至2006年7月国内学者有关自尊的研究成果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自尊的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在初中阶段,女生自尊高于男生;此后,男生自尊才开始高于女生,这种年龄差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趋向于不显著。另外,当一名女大学生凭着自身的实力走进高等学府并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与男生展开竞争的同时,她们会比一般的女性更自立、自强和自信。因此,当女性与男性一样融入到社会的竞争中后,其自尊水平将同样会得到提升,本研究中的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正是这一社会现实的写照。

就自尊水平的年级差异而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分歧较大。本研究证明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水平不存在年级差异,与白丽英、张灵、周丽华等学者的研究一致。大学生自尊总体发展之所以比较稳定,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已经能对自身做出比较全面的、理性的自我评价,能够辩证地看待自己,自我评价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无论是思维(认知、智力),还是品德(社会性)都转入到稳定期,心理发展尤其是情感过程趋于成熟,也就是说,大学阶段已经不是自尊发展的关键期,自尊发展已经进入“高原期”。因此,大学生自尊在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

就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居住地差异而言,由于学者们大多关注的是农村与城市、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差异情况,与本研究所做的居住地划分不一致,所得结果也不具备可比性。本研究中侗族农村大学生自尊水平不受居住地差异的影响,其原因可能由于本研究选取的被试基本来自侗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又属于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的状况较为接近,加之他们大多属于当地学习较为出色的群体,较早就进入县城所在地的中学学习,彼此接触的社会、生活、学习的环境比较类似。因此,不同居住地域并不会对个体的人格状况带来很大影响。

在大学生自尊水平的专业差异上,不同专业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表明大学生的自尊不受专业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与白丽英、李辉等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由于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学习难度、学习压力、就业前景等方面在大学生心中并没有太大的反差,因而不对其自尊水平造成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郭永玉.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64.

[2] 李辉,等.云南省大学生自尊现状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6):135.

[3] 伍秋萍,等.对中国人自尊性别差异的元分析[C].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217.

[4] 白丽英,等.大学生自尊和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5):460.

[5] 张灵.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62.

[6] 周丽华.民族院校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221.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营养知识的调查 下一篇: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提高职业教育对象的学习能力